冯 丽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 215000
数学体验式学习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掀起了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式学习模型在当时的美国引起了轰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将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数学教学的目标从“知识为中心”转向“过程为中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体会知识发生的过程,使学生的参与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体验式学习需要教师创设有效的情境,并且能通过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实现认识和体验的有机结合,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1].体验式学习正是体现了课标中学生通过体验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抽离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要求.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和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一谈在教学中如何开展“体验式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多是依赖教师的讲授,学生通过模仿和记忆来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其优点是教师可以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其缺点是学生仅仅掌握了知识,学习的方法以及学生自身的感悟没有得到有效关注,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不利.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势所趋.“体验式学习” 更加强调学生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在过程中获得知识,而探寻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增长技能和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从静态走向动态,更多地接受直接经验,不仅能使学生的收获变得更多,而且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体验式学习”,教师需要认识“体验式学习”的特征,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是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就是知识.因此要获得知识,就需要学生与社会、自然进行接触,以体验实验活动为基础,获得经验.在参与不同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受到多角度的刺激,就能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不仅是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的过程,也让学生体验了不同的情感,在与其他同伴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或者失败的体验.因此,只有在有效的活动体验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本质.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的过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是建立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会高高在上强行灌输,而是关注学生自我体验的感受.正是由于这种自我性,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感受,从而完成自我的知识建构,比起教师的强行灌输,学生会形成更多的情感体验,也能在心理上更加认同.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接受外界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内化就是一种生成.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个体生成的时间和效果是不同的.有的个体在一次体验后就能生成和内化,有的个体需要多次体验才能逐渐生成,有的个体能在教师间接经验的推动下不断内化,这是一个逐渐发酵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新旧知识的连接,更好地生成新的知识.
数学的学习一定是多个知识点相互作用和连接的过程,而学习本身也需要学生身体多个器官的参与,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运转.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知识的前后联系,推理论证的由来,使思维获得多角度的体验,不仅体验知识与技能,而且体验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体验式学习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因此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教师要创设平等交流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使自身的内在求知欲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要具有包容性,承认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进行开放的交流,鼓励每一位学生进行独特的思考,发挥其个性.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活动,因此在体验学习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具有不同层次.体验式学习根据经验获得的途径、活动参与是否主动以及个体的心理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无论怎样划分,对于体验的深刻程度和思维水平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大概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水平、联系建构水平和发展想象水平.
知识技能水平是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掌握了某种知识,理解了某种现象,形成了某种技能;联系建构水平是通过体验能够将所学知识建构联系,进行类比,并能够总结知识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发展想象水平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和延伸,产生新的体验和感悟.通常可以从情境中抽离出问题的本质,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特殊的问题一般化,完成数学模型的建构,进行更加广泛的应用.
案例1复习“线段与角的画法”
预习问题:请各位同学自己总结本章学习了哪些知识要点?
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有很大的区别.
知识技能水平:能依据教材将所学知识点进行一一的罗列和呈现,如:线段的概念、长短比较;角的定义、大小比较、画法等,知识点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联系,甚至有些杂乱.
联系建构水平:能通过思维导图或者框架图的形式将知识点进行有序的呈现,并能初步展示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发展想象水平:能通过线段和角的关系进行知识点的复习,通过两条线索准确展示出重点知识.同时能进行总结和归纳,对于线段和角的比较方法、画法能进行清晰的梳理,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形成完整稳定的知识结构.
体验式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需要经历深入体验和经历活动、观察和反思体验活动、归纳和形成抽象的概念、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四个步骤,这样的思维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循环反复[2].因此 体验式学习 的教学策略也需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励和唤醒,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可以充分引领其参与学习.只有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才能实现“体验式学习”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有利于交流和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愉快地学习,这是“体验式学习”的起始阶段.
案例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师在设计学生体验活动时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学生收集家里近几月用电量的数据,和父母一起探讨家里的用电情况.通过具体的缴费单据,学生获得了如何进行电费结算的直接经验,并且学会了从图表中获取具体信息的方法.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有用性和趣味性,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轻松地理解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还能拓展出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
体验是实践的表现,实践是体验的基础.学生的体验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对社会的感悟能力[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开展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和课堂展示.在训练和展示中,学生全员参与,呈现出积极互动的课堂.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让学习真正发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