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丹,郝风伦,孙 兆
(1.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7;2.山东省交通工会委员会,山东 济南 250002 )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是为了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而制定的法规。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等多种历史趋势的形成,社会实际需要对产业工人在专业理论知识更新、岗位技能提升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发展现实决定的,这五种产业工人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不可少的劳动,通过劳动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物质基础。今天经济发展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已经有巨大进步,产业工人的覆盖范围也有较大改变,但产业工人的重要地位依然没有改变。据《关于申报评选2020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和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的通知》中“奖章人选相关标准界定的说明”,“产业工人”的范畴界定为:“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相关评奖也要求“产业工人要优先申报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工人”。产业工人为科教兴国作出了产业贡献,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人才组成部分,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群体。职业院校毕业生是未来产业工人主力军,他们作为掌握了一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处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但是制造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基础较弱等短板。培养新型的产业工人,是支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之举。
《改革方案》中高度肯定了工人阶级在我国的重要阶级地位和作用,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重要事项纳入国家和地方的规划体系。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选手取得佳绩,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1]这就对社会中承担职业技能学习、培训主要任务的广大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代产业工人在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范围上又有了新的定义,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快递员、外卖员等大量新业态的劳动者被划为产业工人范畴,也就是说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数量更加庞大。
1.技能人才证书的取得。目前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分为六级,分别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其中初、中、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在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部分有证书要求的高职类学校根据在校学习层次,毕业时考取获得;根据学习层次在校学生还可以考取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在本工种岗位工作满两年,并经过评审答辩等考核,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的鉴定考试后获得。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关于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了特级技师的评审为企业考评机构自主组织或者委托行业进行。
2021年,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到密切关系广大技能人才切身利益的、束缚技能人才发展的一系列瓶颈问题的解决。其中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构建,受到广大技能人才的广泛关注,初步提出了新的职业技能等级——“首席技师”,至此“新八级”(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形成了雏形。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按照工人所在岗位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制定的老“八级工资制”有了一定的相似之处。1985年结构工资制施行,“八级工资制”停止,某种意义上说“八级工”是当时“顶级工匠”的代名词。
2.技能人才待遇的提升。在2018年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表示,将从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服务保障,提高技能工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鼓励科研保护产权等方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的通知,要求通过提升待遇、打通成长渠道等方式,增强技术工人的幸福感,让他们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尊重,从而激发技术工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一线技术岗位的吸引性和含金量,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入技术岗位、留在技术岗位,作出更大的贡献。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通过对各种技能培训实施补贴,为培训机构提供服务保障,为接受培训的个体降低工人承担的费用,通过更高级别的技能、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确定技能人才技能等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做好了前期的政策支持服务。
从交通运输行业层面来看,交通运输部在2005年出台了《交通行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聘任管理办法》,指导交通运输行业技师、高级技师的评聘工作,有效地激发了技能人才的工作热情。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接近4000万,其中大部分是技能人才,交通运输系统高度重视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响应国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号召,切实提升高技能人才在行业内的政治待遇和工资待水平。[2]很多交通系统单位已经制定了政策,畅通产业工人岗位晋升通道,提升产业工人工资水平,将产业工人待遇提升落到实处。
2020年底,山东省印发《关于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为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促进实现山东省14个职称评审专业与123类职业技能工种实行“贯通互评”,为技能人才的职称评审提供了依据。同时,文件对人才培训体系、技能人才培养载体、高技能领军人才激励、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指明了工作方向。
在全国总工会及省、市的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都明确提出了向一线倾斜的要求,产业工人在所有人员中占比不少于35%,成为所有评选对象中占比最高的群体。这充分肯定了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工人的地位和在国家建设中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工人的待遇正在逐步得到落实。
职业院校是广大技能人才的摇篮,在育人中以产业发展的方向为指导之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国目前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想要取得先机、抓住主动权,提升国民素质是基础保障,其中产业工人和高技能劳动者素质又是基础中的重点。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摇篮,承担着为国家育人的重要责任。只有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满足各行业的人才需求。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的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为现有人数的1.5倍左右,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现有人数的2倍左右。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比例均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就业人口基数庞大,这就决定了技能人才的缺口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据统计,我国就业人口有7.7亿左右,其中技术工人占20%,与发达国家差距在60%左右;高技能人才占就业总人数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50%左右的占比差距也很大。时代呼唤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适应时代发展,为国家培养人,为国家发展助力。[3]
《改革方案》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这从根本上肯定了产业工人在我国重要的政治地位。我国工人的主人翁地位是宪法的明确规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4]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的提升,直接决定了产业工人素质的高度,个体素质的提升,汇聚成群体素质的提升,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在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改革方案》中对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要求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被确定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向一线、向基层深化。[5]“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与职业教育育人目标高度一致,也是职业教育育人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思政育人体系中,学生学习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自己树立了人生目标;学习了国家发展史,学习了党是如何带领人民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到今天人民幸福富足的光辉奋斗史,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等多种育人方式中学习了专业技能知识,在“创新创业创效”课堂和大赛的推动下,结合专业知识,不断锻炼着创新能力。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职业道德课程等拥有了敢担当讲奉献的崇高职业精神。职业院校育人效果的提升必定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早日实现。
职业院校学生主要为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之后到校深造。根据笔者对东部沿海省份某职业院校调查统计,2019、2020、2021三年招生均在4000人左右,农村户口学生占比分别为86%、89.3%、86.2%,可以看出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在西部某些欠发达区域,农村户口占比更大。
1.为农村人口城镇化提供途径。城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截至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城镇化有很多方式,如一部分来源于城市的发展扩张等,其中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依靠教育使劳动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城市生活,找到匹配岗位,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样才能在城市中安家落户,完成个体城镇化。目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早已实现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初中毕业后大约有50%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另外50%学生进入普通高中,经过高考进入本专科院校,其中高职院校是专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最终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要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学习。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而其为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提供的教育也为后期学生群体的城镇化提供保障。
2.提升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就业水平。数量巨大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由于在校学习了一技之长,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据统计,在加工制造业中,农村户口占了70%左右。加工制造业的一线产业工人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匹配行业,这充分说明学生在校学习的一技之长成为未来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通过职业院校的学习经历,提升了农村户口学生的就业技能,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领域,并且能够适应有一定就业门槛、技术含量的岗位。同时,职业院校的社会培训工作,为工作岗位上的职工提供技能的再培训、再学习,提升了职工的岗位技能,开拓了职工的创新思维,为各企事业单位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更大的效益提供了支持。在企业效益提升的基础上,企业职工待遇也有相应的提高,职工有了更高的满足感、幸福感。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根据我国实际提出的,是切实提升乡村建设的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乡村振兴的本质之一是人才的振兴,人才振兴促进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使乡村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这样从源头培育了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根据笔者的调查,连续三年某东部沿海省份某职业院校农村户口入学学生均占86%以上,这个数字不容小觑,职业院校毕业生返回户籍地就业,进入各行各业,用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职业院校毕业生用个人的能力带动了背后整个农村家庭的稳步富裕,为乡村振兴助力。
职业院校毕业生是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职业院校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决定了未来产业工人群体的质量。
合格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一个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培养成才的,职业院校育人目标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人才的培养是要经过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根据国家新的形势、社会新的需求调整育人目标。新的形势为职业院校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育人一直与时代同发展,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就业形势转变中,为新时代培养适应当下和未来的产业工人,是目前职业教育育人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在整个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效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和奉献精神,在育人体系中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树立学生的人生榜样和远大理想。
校企联合一直是职业院校育人的主要模式之一。校企联合指的是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的教学优势、培养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实践优势相互融合贯通,实现“双赢育人”,职业院校提升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企业获得了高技能员工,最终学生个体也将高起点地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种育人模式中获得优势。本质上讲,这种模式就是为社会培育更加精准于行业岗位的高技能产业工人。特别是在“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将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在学校进行培训,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培养效率,更加精准地对接企业需求,使学生就业即可顶岗,减少了企业再培训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提升了工作效率,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衡量职业院校育人效果的重要指标。
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院校要围绕国家需要、结合国家政策、新的形势为国家培养人才。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考虑,要让学生了解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让学生树立准产业工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水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懂技术会创新”,这就对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学习提出了要求,只有在校期间夯实专业基础,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技术提升和创新。职业院校要重视教学质量,根据产业布局在合理设置专业、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拓宽学生学习通道、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健全教材建设、完善实习实训设备、丰富校企合作形式等方面全面提升技能育人水平。
3.形成学校和社会一体、无缝衔接的育人激励制度。职业院校要积极对接企业、社会的评选激励制度,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职业晋升途径。以山东为例,山东省总工会从2017年开始进行“齐鲁工匠”“齐鲁大工匠”的评选,2018年“齐鲁工匠研究院”在山东管理学院揭牌。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内看,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从2020年开始进行“山东交通工匠”“山东交通大工匠”的评选,全国首家省级交通运输行业工匠学院——山东交通工匠学院,也于2020年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揭牌成立。从2018年起,山东省在职业院校构建了“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评选体系,作为职业教育阶段的工匠人才评选方式,形成了从学校到岗位的系统评选体系。这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未来岗位角色,做好人生职业规划第一步。
4.积极打造新的育人模式,充分挖掘现有育人资源。职业院校的工会作为群团组织,不仅要做好一般意义上的工会工作,也有育人责任,发挥工会组织在现代职业院校体系中应有作用。[6]很多工会工作者工作“双肩挑”,这就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创新提供了丰厚的经验。劳模服务、工匠评选一直是工会系统的重要业务,用业务优势服务教学,是广大职业院校工会工作人员的岗位优势。新的形势下职业院校工会工作人员要不断结合自身岗位优势,加强理论学习,将工会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创新,发掘工会系统育人材料,直接或者间接地服务于教学。
随着国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必定会对职业院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学生是产业工人的源头,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广大职业院校应该充分认识本身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育人体系中创新培养模式,融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相关政策要求,培育更多优秀准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