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发展对策

2022-12-29 13:52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国际化办学

何 玉

(山东科技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化随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国际化既推动了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又深化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机构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承担着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本土高等教育质量的使命。鉴于对传统国际化模式在实践中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压力的考量,高等教育机构应当主动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在地国际化模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质增效。

一、概念辨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国家、部门和院校层面,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化的维度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教学、研究、服务)和传递的过程。”[1]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优化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知识和学术共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国际化模式将师生跨境流动作为工作重点,将跨境人员数量作为衡量院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这种模式受经费的限制较大,难以惠及大多数学生。同时,一些跨境交流项目时间太短,缺乏跟踪指导,相关人员很难对国外的教育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成深入的认识。传统国际化模式加强了学术人才的国际流动,然而由其引发的人才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地国际化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进而言之,即在国内学习环境下,有意识地将跨文化的维度整合进面向更多学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思维与跨文化能力。在地国际化正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政策计划与制定层面走向政策实施与推进层面。这一新兴事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2]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国际化质量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等较为典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中,“核心的评价维度是趋同的,这些内容包括国际化战略与组织、教学国际化(教师/教员、学生、课程)、科研国际化。”[3]不少高校都将国际化纳入了发展规划,确定了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师资队伍中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的教师所占的比例、每年进行国(境)外访学和交流的学生的人数、招收国际学生的人数及举办国际会议的次数等评价指标。这些可量化的显性指标有助于在短期内提升学校的国际排名,但还是局限在传统国际化层面,难以提升更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将国际化等同于跨境交流合作的误区使得国际化的责任往往被简单归于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等部门。但这种划分有助于明确国际交流项目的职责归属,能够统一协调资源,实现优质、高效管理。受经费限制,一些高校教师出国进修、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的机会较少。非外语类教师用外语进行授课和专业交流的能力不足。外籍教师中语言类教师占比较高,非语言类占比较低。这些因素限制了教师的国际视野,导致学术研究难以紧跟国际前沿,而非语言类外籍专业教师偏少也影响了学科的国际化建设。院系国际化课程建设不均衡,呈现碎片化状态,缺少系统规划和建设标准,课程设计和教学与当下国际热点问题的关联不够。部分高校的境外合作对象中知名高校比例较低,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教育资源难度较大,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国际学生仍以语言生为主,学历生比例不高,优质生源偏少。

三、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以青岛为例

(一)促进在地国际化与传统国际化的融合

传统国际化与在地国际化的实践路径都是将国际的、跨文化的维度融入高等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地国际化不是传统国际化的替代方案[4],而是对传统国际化的深化与创新,二者共同构成国际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彼此融合,相互促进。[5]高校在注重跨境交流合作层面的基础上,还应将在地国际化理念融入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资金与后勤保障等多个层面,面向更多学生,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力,增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国际化承认国家和区域发展重点、政策及实践,并且是在这些基础之上建立的。国际化是为了补充、协调并扩展本土环境,而不是掩盖本土环境。[6]在地国际化需要与本土特色融合,为地方发展服务。以青岛为例,驻青高校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和水产学科优势突出,山东科技大学与中科院海洋一所联合培养海洋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涉海高校充分发挥在海洋领域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来青深造,深化与国外高水平海洋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优化本土学生培养体系,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海洋人才孵化基地,着力占据海洋领域发展制高点,为青岛创建国际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健全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

基于对传统国际化模式的反思、评估,高校应当建立集体协商、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在地国际化重点活动包括课程与外语、教学方法与ICT运用、校园环境与学生参与、员工发展与教师培训、高教管理与机构政策、国际合作与流动、社区参与与当地影响、薪酬与经费结构、质量保障与认证等,执行涉及宏观(区域/国家)、中观(教师/院校)和微观(个体/群体)三个层面,目标参与群体涵盖了学生、教职工、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等。[7]高校应当摒弃国际化只是外事部门责任的认识误区,建立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引导各部门、院系、学科通力协作,各尽其责;参照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经验,建立严格的国际化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构建基于专业认证的国际学分互换体系[8],保证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的质量;加强财务及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为招生、教学、国际项目运行及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物力支持。

(三)提升国际化师资队伍水平

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高校应当把握契机,整合资源,创新人才支持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吸引高水平人才;同时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营造宽松的学术文化环境,实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高校还要加强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系与沟通,扩大公派出国留学教师规模;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此外,高校要积极邀请国外高水平专家来校讲学,并与他们开展科研合作。“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交流模式,能切实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双语教学能力,打造一支掌握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

(四)加强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实现在地国际化进程的核心。要面向全体学生,将跨文化、国际性理念嵌入正式和非正式课程中,采用国际化评估标准。[9]国际化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亟需改变以往零散分布的不均衡状态。高校应当结合院系实际,关注学科差异,科学合理制定计划,从课程目标、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规划建设。教师要促进课堂知识与国际前沿研究接轨,转变传统的单向度知识传授,探索运用虚拟方式开展情境模拟、互动探讨,引导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职业能力。高校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选择性引进国外大学的高水平线上课程,倡导线上下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教育的发展打破了高校物理空间的围墙,为国际化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网络空间。”[10]高校师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学习国外高校的优质课程,及时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调整充实自身知识体系,实现专业化发展。

(五)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效益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式,被称为“不出国的留学”,能有效促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国内落地生根。驻青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时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自身特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例如:电子信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可以围绕产学融合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超星学习通、智慧树、腾讯会议、钉钉等在线学习平台广泛应用于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当中。高校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一批智慧教室,满足多种教学要求,引进国外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充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资源库。在管理方面,驻青高校与外方合作院校要加强沟通交流,构建联合管理机制,对接质量监控标准,彰显学科特色和办学优势,增强办学吸引力。

(六)优化国际学生生源结构

青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节点”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驻青高校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国家和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学校和企业多方参与的奖学金体系,吸引优秀国际学生来青学习深造,在增加国际学生数量的同时优化生源结构。高校还可以充分挖掘在校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沟通。图书馆、餐厅、楼宇、道路中英文标识的规范,英文网站、课程英译的梳理,也能为高等教育的在地国际化打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1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对外开放处于关键窗口期和发展机遇期。以青岛为例,“十三五”时期,青岛积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59个,成立境外办学项目3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培训基地15个,每年接收各类国际学生8000人次,教育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12]基于此,高校应审时度势,应时而变,通过在地国际化推进办学提质增效,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走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前列。

猜你喜欢
跨文化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