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梅蓉
体育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传统观念认为体育教学只要能让学生学会体育知识、提升身体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就算达成了教学目标。实际上,这种认识十分片面。小学生的认知还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单纯以体育知识传授为目的,学生往往会对教学产生厌倦情绪,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以及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之,德育可以为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提供精神动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为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体育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如此,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体育对于人们工作与学习的重要意义。良好的体魄是工作与学习的前提条件,因而,学生应改变传统观念中体育只是一门提供休闲娱乐的学科的错误认识,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当然,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我国体育健儿勇于拼搏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为国争光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家国情怀,使学生的胸怀更博大,视野更开阔。此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也蕴含着道德价值方面的教育元素,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可以产生切身体验,提高道德与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与发展。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溺爱,有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感到束手无策,不会动手解决问题,并且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境遇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与上进心,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抗挫折能力薄弱。因而,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十分必要。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竞技性体育活动可以有效磨炼学生的意志,团结合作性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德育内涵,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磨炼学生的意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懈怠感,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没有从深层次认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意义,产生学习动力。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与理性层面理解体育学科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思想,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克服摆在面前的种种障碍,为实现正确的目标而努力。同时,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可以发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身的成功,从而增强体育活动的信心,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并且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可以迁移到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使学生形成乐观开放的做事风格,产生创新意识。
目前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应该重点强调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体育活动环节,通常是一言带过,不注重组织学生体验与感悟。教师通常会进行理论说教式的德育渗透,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不能通过体育活动加深道德认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渗透德育,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能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思考与合作互动,学生无法很好地获取德育原理,不能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进行体会与巩固,这种学习状态使学生仅从理论层面获取一定的道德认知,但不能通过实践操作加以体验。如在一项体育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敢尝试,在教师的鼓励下鼓起勇气,通过反复尝试与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重拾起学习信心。但是教师并没有及时引导其进行相关道理的总结,譬如做事要善于思考、敢于尝试,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是盲目进行体能训练,不明白这些原理。如果学生懂得这些道理,也就能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机能与道德修养。
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小学体育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少以体育教学为载体进行德育渗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体育教学只注重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忽视德育渗透的现象依旧存在。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体育学科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及传授体育知识的学科,至于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学科的任务,教师缺乏体育与德育的融合意识,这是导致德育渗透得不到落实或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小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多来自教师有趣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因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但是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是采取说教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小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不能将获取的相关理念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内化与巩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致使德育渗透效果不理想。
小学生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因而需要教师引导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影响与感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怎样给学生树立榜样。实际上,教师本身就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打交道也非常频繁,尤其是体育教师,要亲自教学运动要领,面对面传授的机会很多,因此教师带给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应该发挥榜样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做榜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可以启发学生更好地关心别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使学生产生同情心,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关心。如日常体育活动中,某位学生不慎摔倒,教师要及时将其扶起并且慰问,给予帮助,这一行为虽然是教师应该做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这种行为会在学生的心理上得到强化,认识到关心他人、帮助别人是每个人应该做的,自己关心他人,他人才能更好地关心自己。这一道理体现在体育活动中,既直观又易于被学生接受,比理论性的说教效果更好。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传统理念,融入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在活动中注重观察发现,遇到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充分表扬和鼓励,也可以让他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如一位学生不怕困难,通过不断练习,将原来没有到位的动作练习到位了,就可以让其他学生学习;某位学生能够积极投入体育活动,在运动会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可以让学生向他学习。榜样的力量十分强大,学生身边有了榜样,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的事迹,讲述他们不怕挫折坚持训练的故事,触动学生的心灵,以榜样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既提升身体技能又提高道德认知。
小学生刚刚踏上人生道路,心智不够成熟,并且现在的学生在家庭中缺少动手锻炼的机会,遇到困难时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没有勇气面对困难与克服困难,缺少解决问题的信心。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培养学生直面困难与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可以以此为德育主题,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让学生认识到克服困难的必要性及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如在长跑中,有的学生因为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中途放弃。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锻炼的机会少,并且也不能达到相应的运动强度。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述优秀运动员们不怕艰苦、坚持训练的动人事迹。他们通过努力,终于在赛场上取得了好成绩,为国争光。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成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实际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再如篮球运动中,有的学生不能掌握传球技巧,动作迟缓,动作达不到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并且进行小组比赛。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较强,为了使本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往往会认真训练,更好地掌握训练技巧,从而真正克服困难。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提高体育活动的丰富性,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感知体育,在体育中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克服困难。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体育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相关德育观念,并且在具体的行动中落实道德观念。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说教式、示范式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中蕴含的道德原理。如在游戏性体育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分组游戏竞技性体育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协作与竞争意识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活动中给他人以帮助。如有的学生缺乏信心,对其进行鼓励与帮助,使其乐于参与集体活动,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要大力表扬,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理。如开展百米赛跑时,有的学生以为在赛跑时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这是自己的极限状态了,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潜力可以不断挖掘,通过不懈的努力,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训练,并且引入竞技性游戏,学生积极参与,在此后的短跑竞赛中,学生的跑步成绩发生了变化,成绩不断提高,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明确了凡事只要努力,就会取得更好的结果的道理。
有相应的规则与纪律约束,才能保障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纪律教育,如课前集合环节,学生纪律往往比较松散,有的学生不能严格遵守教师的要求,做到快速、整齐地站好队。此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规则与纪律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规则与纪律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在体育活动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学生遵守,如球类活动,如果学生在比赛中违反了规则,就会被判出局。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球类比赛,让学生分组活动,打好比赛为小组争光。学生的集体意识比较强,想要为小组争光,在活动中就要牢记规则,不违反规则,才能取得好的成绩。由此,学生遵纪守纪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德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入德育主题。德育渗透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理论说教的方式,将德育融入体育活动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德育内容设计合理的德育主题,利用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身体机能,提高道德认知,落实道德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