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资源在政治议题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2-29 16:32林大伟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2年10期
关键词:消费观时政议题

林大伟

议题式教学指的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将议题作为纲领,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任务为目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选择议题的时候,如果所选择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他们难以理解,则学习效率不高;但是如果单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那么学生的生活接触面不大,可选的合适案例也不多。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时政资源融入其中,这些案例既有生活气息,又呈现出多元性,能更好地贴合议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如何将议题与时政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一、指向单元目标,设定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议题既要包括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也要能展现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具有开放性、引领性,还要体现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在选定议题的时候,也要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并放眼社会,挖掘时政新闻中的相关内容。这样能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的时候,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消费观,思考如何调整不良的消费观,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设置议题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这个单元目标,安排一些时政新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可以让学生阅读“当孩子盲目追星时,会间接影响消费观,多进行正面的劝导”“你的生活费用在哪儿了?开屏新闻带你了解大学生消费观”等新闻片段,引发学生的注意,从中挖掘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设定议题。如有学生提议:“看到这样的新闻,让我想到我也有盲目消费的问题,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消费观,我认为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还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探讨一下如何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消费方式,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吗?”这样就帮助学生设定了探究主题:“什么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如何养成正确消费观?”学生接下来的探究就始终围绕这部分内容展开,他们通过调查访问等方法收集信息,对比分析,总结各种不同的消费观,并总结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

教师要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在运用时政资源构思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议题的价值引领作用,要让学生在分析过后,了解真实的社会现象,并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判断和科学评价。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样设定教学目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接触社会。

二、抓住社会热点,构思情境

良好的议题有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将时政新闻融入其中,能引发学生的关注,让他们用更多的精力研究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初步探讨,然后再沿着特定情境深入思考,提出更有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巩固知识,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进入到具有理解和记忆功能的情境中,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劳动和就业方面的问题,思考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但是学生还未从事过职业劳动,所以对就业途径、创业方式等了解得不够深刻。在设计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劳动者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有关的新闻,也可以选择一些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例子,这样就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可以让学生围绕“司法释明‘支付令’ 助力劳动者讨薪八年 欠薪终有望”这则新闻思考:“劳动者被欠薪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为什么他们讨要薪水会如此难?有哪些法律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完善?”教师鼓励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扮演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领导等角色,探讨该如何依法解决欠薪问题。在深入探讨中,学生认识到就业、劳动是自己未来必须要面对的社会问题,所以他们也乐于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深入探讨,让自己掌握就业知识,学会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将来提升社会生活能力。

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知识,就要构筑一个具体化的情境,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提升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时政新闻构思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对抽象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三、提取思维节点,组织活动

议学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时政资源,围绕学生的思维节点组织活动,能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让他们学以致用,认识到如何才能运用政治知识解决各种生活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如收集数据、社会调查等,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识别、抵制错误思想,提升思辨能力。

例如,学习“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时,教师设置了议题,让学生探讨“如何实现公平分配,绝对的社会公平是否存在”等问题。首先让学生搜集相关新闻,如中国本年度各行各业的平均工资、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对比等。这些新闻资料可以清楚地让学生看到,并非所有人的收入都完全一致,那么就引出了一个话题:“你会如何建议确保公平分配?你对公平的理解是怎样的?”学生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反推新闻材料,分析上述表格中的收入差异是否是正常的情况,这样就巩固了所学知识点。此后,教师再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拓展思维,如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分配不公平的情况,你认为应该向哪些部门反映,国家有哪些政策、法规,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议题探究把握住了学生的思维节点,让他们先找到新闻信息,总结问题,此后再解决问题,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能逐步提升,议题探究效果也会有所增强。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结合时政新闻准备资料,然后调动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反推教材知识点,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此后还要进行拓展深化,结合时政新闻,提出此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最后他们还要总结归纳,看看自己在知识架构上有什么薄弱的地方。这样组织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习也更有动力。

四、对比生活体验,加强认同

时政新闻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情况,所以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生活体验,说说感受是什么,进而提升政治认同感,培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提升社会生活的行动能力。

例如,结合“面对经济全球化”,学生参与议题讨论,围绕“经济全球化给世界上各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要如何应对”展开探究。学生可以自主阅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如何做好弥合全球分化这道必答题”“习近平:坚持战略自主 支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等时政新闻,并从中获得信息,分析经济全球化带给世界各国的影响,并了解我国如何解决此问题。在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组织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经验,强化其政治认同感。如可以了解一下自己身边有哪些人在国际化企业中任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该企业面对哪些困难,如何解决问题。此后学生还要想象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出谋划策。在对比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并通过正反各方面的例子,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弊,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议题式探究活动中的收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试着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样能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将知识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指南。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出时政资源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有的放矢地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五、建立信息对应,开阔视野

时政新闻常常客观地展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所以在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获得各种新的知识。在完成既定的探究目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信息拓展对应中,结合新闻找到更多的分析角度,然后思考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如果没有,则要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最后,他们要整合各种信息,完善知识体系。

例如,学习“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时,教师组织议题探究活动,以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说说我国加入WTO组织的优劣之处,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围绕对外开放政策寻找具体的新闻时事,了解我国在对外开放前后,社会的经济状况有什么具体差异,然后辩证分析加入WTO组织的好处和坏处。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拓展思考,说说从这些新闻中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然后结合问题自主探究,拓展知识面。如有学生提出:“在探究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可以顺势了解一下我国的对外政策,了解各国在政治、文化上的差异性。”还有学生提出:“除了WTO 以外,还有哪些国际性组织呢?我们可以了解相关情况,分析它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发现,从原议题可以延伸出很多其他的议题,让知识呈现更具系统性。

在拓展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时事新闻中的各种信息常常对应了各种不同的知识点,这让他们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性,也让他们更好地进行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学习探究的视野也随之有所开阔。

议题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也能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提升思想情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政治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新闻,并从新闻中选择合适的例子,融入到议题分析中,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让他们在阅读了解时政新闻的同时,也试着用政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辅助分析,提升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消费观时政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正确认识消费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消费观
时政要闻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时政资讯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