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重视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挖掘数学学科独特的价值,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现在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数学作为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同时也是饱含人文精神的学科,其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不容忽视,如科学精神思想、爱国主义思想、个人优秀品质与生态文明精神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而现在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有“分数至上”的教学观念,忽视对学生道德价值的培养。为了转变教师不良的教育观念,科学渗透德育,下面从丰富教学形式角度入手,阐述如何实施数学学科道德品质教育。
随着2022 年新课程改革的推广日渐深入,“以生为本”已经被多数教师所接受,教师要了解自己在数学课堂中的组织与引导者的地位,日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小组合作”教学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模式。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由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分工,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一同完成数学任务。例如六上《圆的魅力——设计图案》主题教学中,教学过程为:第一,上课前为学生播放有关圆的物体的视频,如硬币、建筑、瓷器等,让其在观看时,感受圆的魅力。然后询问:“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们感叹圆无处不在,甚至在古代就有了圆形建筑,通过一个简单圆的不同含义,感受圆的魅力。接着教师引出本节课教学重点“圆的魅力——设计图案”。在此环节,通过圆素材的分享,引入新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第二,课中使用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前学习单,在课堂中让学生四人为一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内成员参与交流的监督与引导,让小组成员都能勇于发言,直面不足。预习单中的内容有:(1)用直尺与圆规画圆,标记出半径与圆心,并说一说你画圆的感受;(2)墨子曾这样描述圆,他说“圆,一中同长也”。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当学生画出圆后,思考画圆的关键点,如圆心、半径。引导学生通过圆的画法,总结出圆的饱满与张力就像做人一样,只有严格约束自己,才能更加圆满。还可通过“无规矩不成方圆”体现做人的行为准则。在此当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然后适时实施德育,讲述做人准则。对于“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阐述自己的想法,先对这句话进行字面上的理解,就是一个圆中有一个圆心,且每条半径与直径都一样长。然后深入分析,在墨子总结完圆的定义百年之后,西方国家欧几里得也总结出圆的定义,与墨子总结的定义相同,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在完成预习单之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多个由圆组成的图形,与学生一同讨论这些图形是怎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关键,通过圆的对称性知识,进行平移与旋转的方法,以此画出多个精美的图案。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帮助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第三,学以致用,尝试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用圆做出精美的图案,然后做出更多新颖作品,在班级中展示。
实际上,除了我们书本上学习的圆,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中,圆无时无刻不彰显其魅力。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圆的魅力无处不在,进而加强对圆的欣赏,进而主动研究圆。然后在小组合作中开展探究,此过程不但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还能提升团队合作精神,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感悟,实现德育、智育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学中,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可通过写作的形式,记录事情,表达情感。与语文有同等地位的数学学科,也要重视数学语言与数学的价值。在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学习数学时的思考与解答数学问题时的疑问等,表达自己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当学生做题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或者做错的题,教师可教授学生更正,然后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探究错题原因,记录解题突破点与思路。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生活中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事件记录下来。通过此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严谨的好习惯。
数学教学中,处处渗透着德育思想,特别是教材中安排的调查作业,学生们在进行此类作业时,是进行学科德育的最佳机会。如五上教材中有一项作业是让学生通过网络与书籍等媒体,搜集我国著名建筑或者园林的占地面积,然后将其数据整合,写成数学日记。通过这类作业可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以此扩展知识面,让数学数字与语文写作相结合,更加了解我国园林状况,形成环保意识与热爱祖国的意识。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学习的道路也是如此。通过对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发展史资料的分析,发现数学家的每一次进步与发现都十分坎坷。只有坚强,不气馁,坚持研究,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所以学生可借助数学日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学习数学家们勇于挑战,胜不骄败不馁的的精神,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根据教学重点,结合有关要素构建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一个数学项目。这类项目学习的成果多种多样,可以报告形式呈现,还可以论文或者手工制品的形式完成。数学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做事严谨的良好品质,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册都设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机会。如旗杆高度的测量活动,可以设置成项目式学习模式。教学过程为:第一,创建情境,引入问题“我们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你们知道旗杆到底有多高吗?请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此通过真实情境的构建,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二,科学分组,准备项目活动。将学生五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发放一根米尺和分别为1 米与2 米长的竹竿。在适合测量的天气,让小组学生到旗杆前尝试测量与计算。第三,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解决问题。各个小组成员先做好分工,然后测量竹竿与旗杆影子的长,将其记录到本子上,再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第四,全班讨论交流。各个小组学生在班级中介绍自己组的分工与测量的经过、数据,讲述如何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交流、分享与讨论的过程,加强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第五,讨论。本环节让学生们讲述通过项目实践,获得了哪些收获与经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第六,展示成果,让学生结合测量活动,写一篇数学日记,内容包括测量的过程、方法与收获、内心感受等。
项目式学习,坚持“以生为本,鼓励参与”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创建的真实环境,引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辅助工具,在小组交流、分工合作中,完成对旗杆的测量。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升了合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思考、动手与交流讨论的过程,完成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转化,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了创新意识。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为教师评价学生提供基础,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项目学习借助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探究合作中,这是杜威“做中学”思想的延续。在项目式学习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融合,促使学生社会化,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总的来说,项目式学习是实施学科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国家还推出了“研学旅行”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出城市,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学、思、行的最高境界。通过“研学旅行”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思维的产物,数学还与其他文化一起共同形成人类文明,体现人类智慧,为人带来启迪,若要做好教育,就要研究文化,从河的表面探究到其本质特征。由此可知,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也十分重要。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数学观点,还包括数学美、数学家、数学史等人文成分,关联社会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线为数学文化,可以体现与承载数学人文精神。在此要想借助数学文化实施德育,第一,教师要深刻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深入研究数学教材,从中挖掘数学文化。同时加强课外专业学习,提升数学文化的知识储备。第二,在上课时,教师要积极融入数学文化,发挥其德育价值。例如《圆》的教学中,教师先使用微视频导入,然后提问:“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圆的呢?”先让学生们回忆想象,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引入数学文化进行总结:“我们数学中学习到的圆的概念,是经历漫长的岁月形成的。通过视频的观看可以知道,在古人心中,圆的地位很高。如最早对圆的阐述为‘天圆地方’。后期将圆的要素运用到建筑中,如客家土楼、天坛祈年殿,都呈现了圆独特的魅力。古人还在图案的设计中增加了圆的要素,如京剧脸谱、剪纸等,都包含着数学智慧。古人之所以那么喜欢圆,就是因为其形式美难以超越,这种集均衡与对称于一身的形式,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通过教师对圆的介绍,开阔了学生视野,让其享受到包含圆要素的视觉盛宴,增加了对圆的认知。借此,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再如《圆的周长》教学中,教师除教授学生周长计算公式之外,还为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刘徽通过“割圆术”求圆周率、祖冲之精准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七位。这种计算我国比欧洲数学家早1000 年。通过我国古代人民在数学上的造诣,让学生们提升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情怀,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科学精神。除此之外,还可借助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例如,在《图形与物体分类》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数轴》教学中渗透极限思想,等等。由此,可培养学生做事严谨的数学品质。总的来说,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可更好地发挥数学文化德育价值,有效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见效的,需要教师使用多种方法,长期地进行德育渗透。本次研究只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者将持之以恒地将德育与数学融合,客观地研究小学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现状与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更好提升自身德育实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