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志 郭晓燕
近年来关于德育的研究很多,针对德育的实施和推进,也提出了很多相关策略和理论,其中全员德育尤为值得关注。所谓全员德育,是指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全部参与到学生德育之中,立足自身的岗位工作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自然也需要立足数学教学,采取合理的措施融入德育,实现德育与数学的结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德育。
德育是一项综合性思想教育工作,其可以在多方面得到体现。高中数学教师对于德育的认识往往并不深入,要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就应该深刻地理解德育的内涵及其作用。
对于德育的理解,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从广义层面来说,德育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施加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为载体,对相关成员实施教育。广义上的德育,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而从狭义层面来说,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教育工作者依照相关要求,系统性地对学生实施德育,从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学生达到预期中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养水平。
本文研究中所指的德育即狭义层面的德育,也就是学校德育。高中学生已经步入了青春期,生理发育已经趋于成熟,而在心理发育方面,学生距离成熟还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教师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养。
从当前德育的发展来说,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占据了大量课时,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立足德育内涵,结合数学教学实际,将德育融入数学课程之中,将会体现出以下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及政治素养。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较为快速,不论是外在的知识积累,还是内在的素养培养,都进入到快速发展状态。在这一时期将德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让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养取得快速发展,形成更好的综合素质。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来看,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强,自身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存在厌学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浅薄,自身的学习态度不当。德育的融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扭转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思想,帮助学生建立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当前社会形势下,受互联网和自媒体等各种新媒体的影响,外界干扰因素越来越多,可能会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个别学生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下,可能出现发展偏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就可以对学生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实现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能够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发展起到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而为了确保德育融入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取得实际效果,还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以这些基本原则为导向,促进德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将德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会导致课堂中出现两个教育内容,即数学和德育。在一堂课中,为了让这两个教育内容都得到有效落实,就需要保证二者实现有机结合。从当前教学实情来说,有些数学教师在渗透德育时,并没有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存在明显的隔阂,这就导致德育和数学分裂成为两个部分,在课堂上既占用了时间,又没能相互促进,反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让德育融入高中数学取得切实效果,就要让德育与数学教学二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构建。这样一来,才能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同时又能保证数学课程本身的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的考验,面对繁杂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大,这是无法避免的,必须要认真学习。而高中数学又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不少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都存在困难。鉴于此,为了让德育融入更加有效,教师应当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将德育融入高中数学课程,让二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实现结合,这样才能顺利实施德育。如果一开始就大量向数学课程中灌输德育,会导致教学内容出现混乱,影响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前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德育的融入缺乏合理规划,没有循序渐进加以实施,一开始就在数学课程中引入大量德育内容,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失衡,本末倒置,无法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是一项内在素养的教育活动,不论是对学生思想的培养还是对道德的锻炼,抑或是政治素养的培养,都不能单纯局限于理论化的讲解之中,必须要为学生设置实践活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显著的育人效果。不仅是德育需要保持理实结合,数学课程同样需要保持理实结合。单纯向学生讲解数学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设置数学实践,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的来说,不论是德育还是数学,都需要保持理实结合的教学原则。因此,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也需要保持理实结合。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近年来非常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出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主体,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个体的学习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非常关键。在高中数学中融入德育,需要遵循兴趣激发的原则。数学课本身的理论化、抽象性程度较高,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在这样的状态下融入德育,效果会比较差。因此,教师要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手段方法创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融入德育,数学教师要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渗透德育。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数学文化,在广义上来说就是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以及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学、数学教育等方面的各种人文成分的综合。数学文化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文化载体,数学文化中包含了很多德育相关的素材内容。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数学文化渗透德育:
基于数学史渗透德育。数学史就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古今中外,数学发展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数学家们都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些故事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的第七位。在一千多年前,祖冲之就可以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如此程度,说明了他对于数学的潜心专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祖冲之的案例事迹,引导学生专心学习,付出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果。
基于数学美渗透德育。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其中也包含着审美内涵。比如在教授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笛卡儿的心形函数,让学生尝试根据函数画出对应的图像。之后可以引入笛卡儿的生平事迹,激励学生用心学习,勇敢面对困难。
除了基于数学史和数学美融入德育之外,还可以从其他层面渗透德育,比如数学应用、数学公式定理等。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挖掘教材内容,将相关的知识与德育联系起来,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将德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对数学实践的创设。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有些教师是以理论化的教学方法为主,通过理论化的方式融入德育,并不足以让学生对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形成直观体验,因此就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将数学与德育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形成切身体验。
比如,可以创设情境表演,指导学生体验。数学历史发展中的很多数学家身上往往都有一些显著的精神品质,如坚毅、勇敢、自信等。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创设相应的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代入数学家及相关人物,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从而对自身形成影响。比如,在教学数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家高斯的人物事迹,在课堂上创设表演情境。如高斯小时候家境困窘,为了看书,会用内部挖空的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塞上棉布卷当灯芯进行照明,在被窝里读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这个故事并进行情境表演,了解高斯小时候困难的学习环境,理解他身上勤奋好学的品质。
数学和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多地方都有数学的身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案例,从中渗透德育。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引入这样一个生活案例:2008 年时南方多省份发生冰雪灾害,一时之间蔬菜短缺,北方很多省市向南方受灾地区免费供应蔬菜,帮助同胞渡过难关。假设某蔬菜基地距离灾区距离为200km,一共运输10 车蔬菜,要求车辆以x km/ h 的速度行进,且相邻两车的间距不小于,假设蔬菜运到灾区的时间为t 小时,那么试求出t 的解析式。这样的一个数学问题,能够和当年的南方冰雪灾害联系起来,通过运输蔬菜帮助其他省市的同胞,体现出友爱、助人为乐、爱国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一些节庆日生活实例,如国庆阅兵、春节晚会等,从这些传统节日中创设数学问题,同时渗透爱国、爱家等方面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素养。
在全员德育的宏观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承担的德育任务,充分理解数学课程的德育功能,在立足原则的基础上,将德育有效融入数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挖掘数学文化渗透德育,创设实践实现德育融入,还要联系生活渗透德育。通过多方面措施的灵活运用,在数学课程中有效融入德育,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对高中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