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对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促进的启示

2022-12-29 06:20何礼平袁蔓娇杨辰菲
全科护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慢性病量表

何礼平,袁蔓娇,杨辰菲,赖 玲,李 莉

截至2019年底,我国老年人口(>60岁)达2.54亿,其中患慢性病人数达1.18亿,且70%的老年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1]。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持久、迁延不愈,病人易产生悲伤、抑郁等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并消极应对疾病,直接影响个体健康和生存质量[2]。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感恩作为积极情绪的重要特质,其拓延-建构功能能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优化个体整体健康水平,改善个体生存质量,为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护理提供了全新视角[3-5]。本文将对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制定促进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方案提供借鉴与指导。

1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概述

1.1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背景 2001年Fredrickson[6]对积极情绪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他指出积极情绪对个体的心理、生理及社会资源起到拓展建构的作用,且过程呈螺旋上升式。2004年Fredrickson将这一理论引入感恩研究中,指出感恩可以扩大个体思维和行动范围,消除消极情绪造成的生理影响,构建终身受用的个人资源。2018年Fredrickson等[7]再次开展了大量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且目前较多学者以该理论模型为基础,制定感恩策略。

1.2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内涵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源于Fredrickson[6]的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该理论指出了感恩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状态,不但能拓展个体的思维行动范畴,还具有纠正、修复、缓释负性情绪的功能,可帮助个体建立影响一生的正性资本,有效提升个体适应能力和整体幸福感[8]。这一理论蕴含三层含义:一是感恩的拓展功能,感恩对个体的认知行为具有启动和拓展效应,能够扩展个体的注意范围、激发个体的思维活力,以及拓宽个体的认知地图[8];二是感恩的缓释功能,感恩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所致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身体紧张[9]。研究表明,感恩能有效抑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负性情绪[10];三是感恩的建构功能,感恩能够帮助个体建构一系列包括身体、智力、社会等方面的资源,甚至增强个体的社会依附[10]。

2 测量工具

2.1 感恩问卷(The Gratitude Questionnaire-6,GQ-6) GQ-6由McCullough等于2002年编制,为单维度量表[11],分为感恩的深度、频率、广度和密度4个层面,用来测试感恩倾向的差异性,共6个项目,各条目采用7点等级评分方式,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7分代表“非常同意”,其得分越高代表感恩倾向越高,该问卷信效度良好。我国学者杨芳[12]于2013年将GQ-6进行汉化修订,修订后的量表题目数量和计分规则与原量表保持一致,测得Cronbach′s α系数为0.651。因该问卷条目简单易懂、操作简便,符合老年人特性,在老年慢性病病人中应用较广。

2.2 感恩忿恨感激问卷(The Gratitude Resentment and Appreciation Test,GRAT) GRAT由Watkins[13]于2003年编制,该量表包含充实感(或富足感)、非社会资源感激、简单感激3个维度,共44个条目,各条目采用5点等级计分方式,其中14项为反向计分,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我国学者孙文刚等[14]将该量表汉化修订后用于测试大学生的感恩水平,修订后的量表条目缩减至34项,并没有改变原有维度,测得信效度良好,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该量表用于老年慢性病群体,其有效性有待验证。

2.3 感激量表(Appreciation Scale,AS) AS由Adler[15]于 2005年编制,该量表包含关注拥有、敬畏感、当下、自我/社会比较、仪式、表达感谢、丧失/逆境、感恩他人8个维度,共57个条目,采用7点等级计分法计分,其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感恩水平越高,在8个分量表中除“自我/社会比较”部分为0.62,其余部分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3~0.84。该量表条目多,能在填写时给个体提供感恩的详细特征,但部分测量内容已脱离感恩的内涵,其可靠性有待验证。

3 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健康促进方案

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心理干预在促进个体健康、提高个体生存质量方面已得到有效验证[16],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感恩记录[17],即护士指导病人记录感恩事件,是实施感恩干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感恩的记录形式多样,除传统的书写表达感恩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借助互联网平台记录,如在李静等[18]的研究中,护士指导病人将感恩事件通过微博、网络日记、视频录音、微信语音等方式记录。多项研究证实,感恩记录能增强个体感恩倾向,促进个体保持良好心境[19-20]。②感恩沉思[21],是护士指导病人沉思值得感激的人物或事件,比如让病人回忆与自己的老师、朋友、同事的愉快相处经历。周亚苗等[22]的研究发现,在感恩沉思基础上同时配合音乐疗法,可增加病人的感恩体验。③感恩拜访[23],是护士鼓励病人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或用书信、电话、邮件等方式传达感激之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感恩拜访可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进行,通过更直观的表达,病人感恩情绪也能得到进一步释放[24]。④其他感恩干预方法:感恩交流,组织病友之间进行感恩的经验分享,能使病患之间产生共情,增进个体感恩倾向[25]。

4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健康领域的研究

4.1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与心理健康 ①负性情绪:研究显示,感恩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体会到其他积极情绪,如幸福、活力、乐观、希望,还能抵消消极情绪带来的不愉快,因此患抑郁症的概率会大大降低[26]。此外,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续护理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建立健康的正性情绪[27-28]。②创伤后应激障碍:Kashdan等[29]探究了感恩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TSD病人经历感恩干预后,自尊心理和积极情绪都显著提高,并促进了其日常生活功能恢复。③心理弹性:有研究发现,当个体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感恩水平高的个体心理适应能力更强[30]。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在对2 型糖尿病病人实施感恩干预后,病人心理弹性与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显著提高[31]。唐婷婷等[32]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后,病人的疾病认知水平及心理适应性均有所提高。④创伤后成长:感恩水平与创伤后成长呈现正相关,感恩水平越高的个体,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33-34]。Linley等[35]研究指出,感恩是促进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因素,它能帮助个体发现创伤后的益处,让个体对自我价值有更高的领悟,且幸福感与创伤前相比也有明显提高。

4.2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与生理健康

4.2.1 睡眠 在Wood等[36]的研究中,研究者在控制了神经质和其他特质后,测试感恩是否与睡眠相关。结果发现,经过感恩干预,被试者睡眠潜伏期缩短,主观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时间延长,失眠情况得以改善。彭斯等[37]在对乳腺癌化疗病人进行了4周感恩干预后,病人能更好地接纳疾病,减轻了病人心理负担,提高了病人睡眠质量。

4.2.2 疾病症状 Kendler等[38]以2 616个双胞胎为研究对象进行感恩干预,发现感恩能降低各种内、外在功能紊乱的发生率。Emmons等[39]的研究显示, 感恩体验可能会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心肌调节能力,减少躯体不适症状。Froh等[40]的研究显示,感恩水平越高的个体,自觉症状(头痛、头晕、胃痛、咽喉痛)等出现越少。

4.3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与社会健康

4.3.1 主观幸福感 感恩可有效调整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主观幸福感[41]。有研究显示,具有感恩倾向的个体对生活的态度更乐观,更容易得到满足和快乐,幸福感也更高[11]。杨晶[42]对90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研究显示,干预组实施4周感恩干预后糖尿病痛苦症状降低,主观幸福感得到提高。

4.3.2 社会支持 感恩可以帮助病人改善人际关系,研究发现,感恩水平高的老年人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也更高[25]。Emmons等[43]也发现指导病人进行感恩训练后,未来预期水平有所提高。

4.3.3 健康行为 感恩能够帮助个体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酒、合理运动、饮食控制[16,44-45]。

5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对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健康启示

5.1 指导老年慢性病病人掌握适合自身的感恩策略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认为,感恩能拓展个体思维行动范畴,促进个体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人际交往,但老年人思维行动缓慢,认知功能减弱,对感恩策略的掌握相较于正常成年人慢。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感恩干预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自身特点,评估其认知功能、文化水平,根据感恩的形式和内容,选择与他们自身相适应的感恩策略。如文化程度低的老年病人可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将其感恩感悟录音记录;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可书写记录感恩;乐观积极、善于交流的病人可进行感恩拜访。

5.2 利用感恩特性减轻老年慢性病病人症状困扰 症状困扰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消极体验,会影响病人对疾病的应对方式,造成不良的健康结局[46]。感恩拓延-建构功能显示,感恩不仅能缓解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负性情绪,还能改善抽烟酗酒、药物滥用、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不良行为方式及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护理人员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应重视感恩对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干预成效,利用感恩特性激发病人的正性情绪,建立良好的心境,引导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促使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对改善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症状困扰和健康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5.3 探索促进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状况的综合感恩干预方案 我国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管理方案较少能综合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等多个方面,也尚未拥有系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因此,我国护理人员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实施干预时可借鉴国外研究者思路,梳理感恩的作用路径,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对感恩干预效果的影响,结合不同病程慢性疾病病人感恩干预的适宜时机,以及影响慢性病病人健康促进的第三变量,如认知功能、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探讨来自家庭、医院、社区及个体等影响感恩的因素,以制定综合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等方面的老年慢性病病人感恩干预方案。

6 小结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被提出,积极老龄化主要包括身心健康、积极参与、家庭支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谐等内容[47],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推广与应用是促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现阶段该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这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加强对国外研究动态的关注以及不断的临床实践,从而为老年慢性病病人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方案,以期提高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健康水平和远期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慢性病量表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