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盛戈,薛立新,张朝阳,赵翠萍
(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省烟草公司济源市公司,河南 济源 454650)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联合经营并共享收益的农业合作形式[1]。近年来,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传统农区的实践越来越多,也被称为“农地股份合作社”[2]。2016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鼓励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强调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2020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合作社的重要性,明确将股份合作制改革作为农村重点改革任务来推进。
学者重点对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类型划分和绩效评价进行探讨。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分类方式有多种。例如,按照入股方式可以将农地股份合作社划分为单要素合作型和多要素合作型;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范围可以分为社区型和非社区型;按照经营方式又可以划分为内股外租型、自主经营型和混合经营型[3]。在绩效评价方面,众多学者基于组织视角,通过构建多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合作社绩效进行水平测度[4-7]。汪海燕等[8]使用农户年均家庭收入和土地产出率表征江苏省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运行绩效,通过测度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型比农户自发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绩效水平更高。林乐芬等[9]基于成员视角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盈利能力、运营风险、宣传普及和组织治理四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研究表明多要素合作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得到了更高的社员评价。
农地股份合作社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制度创新中由于产权不清晰带来的诸多问题,在促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带动农户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0-11],但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如入股要素单一、土地调整受限、经营绩效受阻,成员利益受损等发展瓶颈[12]。已有研究对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探索较为充分[1,13-14],但对传统农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关注较少。那么,传统农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运行绩效如何?其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如何促进传统农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基于豫、陕、晋3省281家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调查数据,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多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改进AHP组合赋权法对样本合作社绩效进行水平测度,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不同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以期为进一步丰富股份合作制以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地股份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联合经营、利益共享等形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合作形式。尽管有学者指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业务功能、经营主体、退社机制设计上具有特殊性[1],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的性质差异[15]。但是,2017年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指出,成员可以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在法律层面确定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仍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范畴[16]。《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明确规定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出资等方式,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重庆市也规定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登记类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调研报告和政策法规,结合对传统农区的调研情况,认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建立初衷、制度要求和发展趋势仍然并没有背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为农地股份合作社设立行为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框架内,农地股份合作社得到充分探索与实践,为本研究提供了法律和现实基础。
近年来,传统农区为盘活现有土地资源,积极探索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推进规模化的土地流转,在农户自发或政府引导下组建不同类型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如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鹤壁市浚县、新乡市封丘县等地涌现出了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周口市沈丘县和荥阳市常村等地在村集体领办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态势向好;山西省运城市多地出现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组织。虽然,部分合作组织在登记注册时并未使用“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农地股份合作社”字样,但实际上正在发挥着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
根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农地股份合作社大致可以分为内股外租型、自主经营型和混合经营型[17]。根据发起人的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又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农户自发型。如图1所示,不同类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户入股方式、经营模式和利润分配方式有所不同,其经营特征、优势与劣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3.1 不同经营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特征分析 内股外租型、自主经营型和混合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特征、优势与劣势分析如表1所示。
图1 农地股份合作社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 Fig.1 Analysis of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表1 不同经营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特征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with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一般采用土地资源单要素合作模式,整合农户土地,再发包、返租给社内外大户、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主要发挥土地流转中介功能,不直接从事实体性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这类合作社内部治理较为简单,合作要素单一,组建门槛较低,经营风险较小,比较适合传统农耕区农地股份合作制探索初期采用。但是在该模式下,农户一般只能获得土地入股的保底分红(相当于租金),难以分享到土地规模经营所带来的规模收益。土地承包大户需要支付大额租金,承担了大部分经营风险。如何建立合作社长效流转机制和落实“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理念是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经营中面临的现实难题。
自主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把农户土地经营权变成股权,土地集中以后,由合作社直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18]。与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类似,农地股份合作社按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由理事会代表股东负责土地经营活动,研究决定“种什么、如何种”;按照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实行统购统销;可分配盈余按照土地股份份额或者“土地股份+其他要素股份”份额进行分配。这类合作社内部利益联结较为紧密,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灵活应对市场需求。但是该类型合作社对资金、技术、人力等要求较高,在集中决策和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将以前分散的市场风险集于一身。因此,自主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确保农户合理持续的收益。
混合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兼具内股外租型和自主经营型合作社的特点,也被称为“兼营型”或“合股共营型”合作社。此类合作社将农户的承包地集合起来,一部分建立基地自主经营,一部分对外公开出租、转包给有能力的专业种养大户集中经营或者公开选定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这类合作社一方面能够自行安排种养品种,促进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有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分工的专业化和机械耕作的现代化,分散经营风险。但是,混合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每年的收益不确定,较难明确承诺农户的入股分红收益和到账时间。与自主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相类似,如何实现持续稳定的土地流转和经营增收的长效机制也是此类合作社需要面临的难题。
1.3.2 不同发起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特征分析 汪海燕等[8]将农地股份合作社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农户自发型,这两类合作社的经营特征、优势与劣势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发起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优劣势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with different initiating types
政府主导型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基层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和组织资源推动农户入股,并对要素合作方式、利润分配模式等施加影响,即政府干预生成的农地股份合作社。这类合作社通常在乡村干部的动员引导下组建。地方政府可利用优势,以较低成本获得市场、自然环境、技术、品种以及企业家才能等方面信息,提高农地股份合作社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19]。相对于农户自发生成型,政府主导生成农地股份合作社经营规模更大,更有能力承担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和管护成本[20]。但是这类合作社的成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扶持,容易造成自身“造血”功能和创新动能不足等问题。
农户自发型农地股份合作社源自于农户通过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由农户自主决策是否入股、入股的方式、份额、期限和利润分配等事项。这类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在于利用合作社的规模经济效益改善家庭承包经营农地规模小、资源差等问题,本身具有较高内部社会资本。但受制于农地连片约束以及交易成本约束,自发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农地规模通常较小,入股农户兼业化程度较高,面临着劳动资源和农机资源匮乏等经营难题。
课题组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豫、陕、晋3省461家农民合作社进行问卷调查。所调查的农民合作社包括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以及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调查采取了先进行一对一问卷访谈的方式,与合作社理事长或职业经理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问卷内容包括合作社和理事长的基本信息、土地入股范围和方式、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及治理机制等。调研获得有效问卷397份,按照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定义进行筛选最终得到281家符合要求的有效样本(1)考虑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注册类型为集体所有制,而农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类型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股份合作制,因此本研究未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样本纳入在内。。样本合作社以种植类为主(95.73%);成立年限皆在1年以上;在册成员数量多在60~200户之间(73.42%);股金规模在50~300万元之间比例最高(29.75%)。从类型划分来看,政府主导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有190家,占样本总数的67.62%;内股外租型、自主经营型和混合经营型样本合作社数量占比分别为12.10%、22.06%和65.84%。
2.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本研究结合周敏[4]、张颖等[5]、汪海燕等[8]对合作社绩效的评价方法,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多维绩效指标体系。基于组织视角将农地股份合作社总绩效划分为经营绩效、成员收入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4个部分,选择合作社经营收入、经营利润反映合作社的经营绩效;选择成员增收和公平分配2个指标反映合作社对成员增收的贡献;选择带动农户数量和提供就业岗位反映合作社的社会绩效;选择生态认证等级和保护性耕作行为反映合作社的生态绩效。各指标选择、测量方法见表3。
2.2.2 量表检验 对合作社多维绩效测量量表进行信度检验,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 球型检验值为348.458,相应P值为0.000,KMO值为0.588,适合做因子分析,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各维度的Cronbach’sα值均大于0.6,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2.2.3 绩效评价 本研究参考张颖等[5]的计算方法,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农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3所示。将指标层各个指标权重与无量纲处理后得到的指标层数据值相乘可计算得出样本合作社各维度和总体绩效得分。
表3 农地股份合作社多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Table 3 Multi-dimens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由于评价体系准则层和指标间权重不同,无法准确反映各指标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程度。参照相关文献[21-22],引入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障碍度3个指标,厘清影响农地股份合作社绩效的障碍因子,解释农地股份合作社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Iij=1-χij
(1)
(2)
式中:指标偏离度Iij表示单因素指标与绩效目标之间的差距;因子贡献度Gj表示第j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Aij表示第i个样本合作社的第j个指标的障碍度。
采用熵值改进AHP法对281家样本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多维绩效进行评价。样本合作社总绩效得分在0至1之间,最低分为0.075,最高分为0.533,均值为0.255,标准差为0.096,得分较为集中地分布在0.170~0.400之间,这个区间的样本数量占总样本数量的71.87%。不同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总绩效及各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从各个维度来看,样本合作社经营绩效平均得分最高为0.103,成员收入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平均得分绩效分别为0.099、0.034和0.019。
表4 农地股份合作社多维绩效评价结果Table 4 Multi-dimens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of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从不同经营类型的样本合作社多维绩效评价结果来看,混合经营型合作社总绩效得分最高(0.265),其次是自主经营型(0.262),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总绩效得分最低为0.191,即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绩效水平高于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
从样本合作社不同维度绩效表现来看,经营绩效方面,281家样本合作社中有10家合作社的经营利润为负,其中自主经营型合作社2家,混合经营型8家。这10家合作社中有8家处于业务拓展期,由于投资规模较大造成了短时期的负利润。成员收入方面,经营型合作社的表现明显好于内股外租型合作社。多数内股外租型合作社的成员并未与合作社产生直接的惠顾,一般不进行盈余二次返还,农户通常只能获得类似于租金性质的固定分红,增收空间较小。社会绩效方面,内股外租型合作社表现较好,可能的原因在于,内股外租型合作社多采用整村入股和整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带动农户数量较多。在生态绩效方面,自主经营型和混合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生态绩效都为0.036,内股外租型合作社的生态绩效得分较低为0.021。值得关注的是,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总绩效虽然最低,但其经营绩效、社会绩效均略高于自主经营型和混合经营型的合作社,可能的原因在于,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风险较小,经营收入和经营利润较为稳定,因此经营绩效反而略高。这并不意味着内股外租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盈利能力最强,而是此类合作社可能由于缺乏融资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和产业延伸能力有限。
从不同发起类型来看,政府主导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总绩效为0.273,高于农户自发型的合作社绩效(0.247)。从各个维度来看,政府主导型农地股份合作社表现也较优。农户自发生成的农地股份合作社虽然有助于农地连片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投入有限,通常在改善农户家庭收入程度等方面弱于政府主导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政府主导型农地股份合作社通常由村集体或政府部门发起组建,能够获得更多的规范型和网络型社会资本,这对农民合作社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3]。
在农地股份合作社多维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公式(1)、(2)对影响各维度绩效的因子进行诊断。在指标层的8个指标中,前3个障碍因子指标为成员增收、合作社经营利润和合作社经营收入,说明农地股份合作社绩效主要的障碍因子集中于经营绩效和成员收入绩效这2个维度。保护性耕作、公平分配的障碍度最低,分别为0.041和0.065。对不同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绩效指标障碍因子及障碍度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不同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绩效的障碍因子集中度较高,主要包括X3成员增收、X2经营收入、X1经营利润和X7生态认证等级。
从不同经营类型来看,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最大的障碍因子为X3成员增收,该指标的障碍度为0.455,远大于其他指标的影响程度。排在第2位及第3位的障碍因子分别为X1合作社经营利润与X2合作社经营收入。盈利能力弱、成员增收空间有限、利益联结紧密度较低等特征决定了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在获得经营利润、带动农户增收中的作用可能会逊色于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排名第4的障碍因子为生态认证等级。对于不进行自主经营的合作社来说,本身缺乏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驱动力,尤其对于自然资源匮乏和集体经济孱弱的传统农耕村来说,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效益提升更是难事。自主经营型与混合经营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障碍因子较为集中,排名前3的障碍因子包括X3成员增收、X2经营收入和X1经营利润。X4公平分配和X8保护性耕作行为的障碍度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在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额)返还盈余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表现较好,恰恰相反,各类农民合作社在按交易额返还盈余和绿色生产方面表现均弱于其他指标,不同样本合作社之间的表现差异较小,因而导致X4和X8的障碍度较小。
表5 不同类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绩效指标障碍因子及其障碍度Table 5 Obstacle factors and degree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从不同发起类型来看,政府主导型和农户自发型农地股合作社总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及其排序基本一致,排名前4的障碍因子包括X3成员增收、X2经营收入、X1经营利润和X7生态认证等级。由此可见,不管是政府主导型还是农户自发型的合作社,在带动农户、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造成X4和X8的障碍度较小的原因与其他经营模式合作社类似。这也验证了张颖等[5]、邓蒙芝等[10]等学者的观点,合作社经营规范性需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形式之一。本研究针对281家不同类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多维绩效进行评价,并对其绩效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合作社总体绩效得分均值为0.255。其中,经营绩效维度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成员收入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混合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总绩效高于自主经营型和内股外租型的合作社。但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绩效和社会绩效最高。政府主导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总绩效以及各维度绩效均高于农户自发型的合作社。成员增收、合作社经营收入、合作社经营利润以及生态认证等级是影响农地股份合作社绩效水平的重要障碍因子。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在促进成员增收方面面临着较大挑战。其他类型合作社在带动农户、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引导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发展。自主经营型和混合经营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应依托优势资源,以当地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价值链分工为基础,通过联合与合作提高合作社的综合竞争力。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在与农业企业、大户等其他经营主体合作时,应发挥农户代言人作用,保护小农户稳定的土地流转和入股收益,防止第三方的利益侵占行为。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引导内股外租型农地股份合作社向混合经营发展,拓宽成员增收空间。
(2)强化合作社的法律政策环境建设。相关部门应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地位、作用,给予其公平的市场主体地位;深化集体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土地交易市场相关制度以及配套政策,保障土地流转农户的合法权益;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在税收优惠、人才扶持等方面给予农地股份合作社指导和支持,减少外部风险。引导各类农业发展项目向区域偏僻、资源匮乏的区域倾斜,改善农户自发生成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条件;加强对政府引导型农地股份合作社自身的经营能力建设,保障其经营绩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规范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促进多要素合作,实现农户增收与经营效率提升的多维目标。首先,应鼓励集体土地和其他经营性资产整合入股农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农地股份合作社资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土地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其次,鼓励合作社与企业和其他合作社实现产业链上的纵向联合,突破传统的生产、销售领域的合作,向加工、休闲旅游、劳务、绿色环保和生活消费领域延伸,提高合作社的综合竞争力。最后,以规范提升行动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各级示范社创建,培育一大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农地股份农民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