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 蔡伟胜
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项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它能否顺利进行,受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尽管部分学者就课堂意外的诱因、特征、不利影响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广大一线教师也总结出多种应对课堂意外的策略,但总体来看,中小学教师对课堂意外仍缺乏深刻认识,如在课堂意外发生时往往仓促应对。他们尤其没有认识到课堂意外的潜在教育价值,采取简单粗暴的应对方式,以致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纪律,给整个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面对课堂意外这一情境性教育资源,如果善于引导和化解,它也能转变为意外生成之美。
严格地说,课堂教学本身并不存在意外。正如叶澜教授认为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本文探讨的课堂意外,是指超出教师预设、影响教学计划的教学问题或冲突。根据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内容的不同,笔者将课堂意外划分为教育意外和教学意外。
课堂中的教育意外。课堂中的教育意外指的是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不需要教师过多运用专业知识,多以智慧和爱心去化解的突发事件。情境1:有一次到农村学校去听课,教室里突然飞进一只燕子,原本有条不紊的课堂突然被这位“不速之客”扰乱。情境2:某节“综合性学习”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说出“有哪些影响生活的噪声污染”,一个学生站起来,嬉皮笑脸地说道:“咬牙放屁吧唧嘴。”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不难看出,对这类课堂事件的处理,需要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使偶发事件对课堂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课堂中的教学意外。课堂中的教学意外,一般指因教学内容争议引发的课堂意外,具体又可以分为解读文本时的意外和理解知识时的意外。
解读文本时的意外。情境3:一次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安徒生的《丑小鸭》,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提出一个似乎可以轻松得出答案的问题: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一个学生回答道:“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您看,原文是这样说的,‘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面对学生这样的解读,该教师因短时间想不到合理的解释而陷入了“两难境地”:肯定这种说法就是否定自己之前的各种积极解读,否定这种说法就是在无视教材原文。最终,该教师还是直接抛出自己的结论:你的解释不对,没有努力和奋斗,丑小鸭怎么能变成白天鹅呢?同学们以后也要像这只丑小鸭一样努力学习!
理解知识时的意外。情境4:一次在某校听课,授课内容是《寡人之于国也》。在学习到“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不同意您把‘七十者衣帛食肉’解释为‘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穿上丝绸的衣服’,我认为应该是社会上百分之七十的人可以吃上肉、穿上丝绸的衣服,因为这样才能表明大多数老百姓已经过上好日子了,这才是孟子的理想社会。”这个解释看似很有道理,但与原文明显不符。授课教师把问题又抛给其他学生,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学生都赞同该同学的说法。教师无奈,只好大声说:“你的说法不正确,按我的解释!”
事实上,在面对课堂中的教育意外时,中小学教师一般都能机智化解。在面对情境1 时,授课教师笑着说,“燕子都被吸引来了!看来它特别喜欢我们的语文课,不要打扰它,让它和我们一起认真学习吧……”学生们的注意力又被拉回到了知识本身。在处理情境2 时,授课教师明确否定了该同学的答案,并指出,“‘咬牙放屁吧唧嘴’声音很小,不至于造成噪声污染,但在公共场合,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文明人绝不会在公共场合这样做。”反倒是直接指向教学内容的课堂意外,成了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情境3 和情境4 中,两位授课教师的处理方式便可见一斑。因此,探讨用“抛锚式教学”处理课堂教学意外的策略是本文的重点。
“抛锚式教学”是美国约翰·布兰斯福德教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他强调,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好的途径是融入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设置于一个有感染力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材料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情境被称作“锚”,借助情境建立和确定问题就被比喻为“抛锚”。一旦问题被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也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确定下来。教师采用“抛锚式教学”处理课堂意外,是依据教学与具体情境的相遇状态作出的反应,它是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学,是打破既定规则的教学,是注重生成性的教学。
用“抛锚式教学”处理课堂意外,是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学。“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关注具体课堂情境的教学,学生及其状态是课堂情境中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它必然是非常关注具体学生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不放过学生在学习中的任何问题,把学生的问题视作教学的新目标,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它还倡导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并依据具体的课堂情境建构适宜的教学范式,这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生存方式的一种关注。
用“抛锚式教学”处理课堂意外,是打破既定规则的教学。这主要表现为它需要规则而在适当的时候又不囿于规则。“抛锚式教学”不是不要规律和规则,而是认为规律和规则应该为教学过程服务。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预设所不能涵括的情形时,就要求教师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事,而不是削足适履地去适应律规。规律和规则虽然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但它抽取了教学的主要经脉、略去了丰富的细节,而实际的教学活动本身又是由诸多细节组成的。如果仅按律规进行教学,那么教学中超出律规的细节就会被认为不重要而被忽略和压制,而实际教学中所有的细节对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是有价值的——或者是直接价值,或者有借鉴价值。
用“抛锚式教学”处理课堂意外,是注重生成性的教学。预设性教学主要是指教学过程完全是按教学设计来进行的,在实际进行教学之前,教学的样态、程序甚至是细节就已经预存于教学设计之中。生成性的教学则不然,它也需要教学设计,但在实际的课堂上它又不固守教学设计。因为教学设计不可能预计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事件,当实际教学出现了有益的生成性因素时,教学应适宜于此情境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教学设计。这些预设之外的因素与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丰富性和生动性,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5 个环节。由于课堂教学意外是一种突发情景,教师必须面对,所以教师运用“抛锚式教学”化解课堂教学意外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学生摆脱意外事件的干扰,回归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运用“抛锚式教学”化解课堂教学意外的关键,在于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遇到意外时能准确抛“锚”,课后及时做好反思总结。
注意日常积累,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理解知识的本质和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将学生的疑问尽量包含在自己的知识范围之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建立这样的习惯:充分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提前做好预案。应尽量避免先入为主的主观认识,多以学生的视角重新进行“初始化”阅读和“陌生化”阅读,多角度深入分析教材文本,获得丰富的体验,进而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熟悉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习惯,能够快速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
准确抛“锚”,搭建支架,在合作探究中自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弄清课堂意外背后的原因,确定问题的症结,抛下“教学之锚”。例如情境3 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所说的“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其实是对“如何成长”的迷茫。教师可以先搭建教学支架,将这一问题进行分解:假如你是丑小鸭,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如何对待身边的丑小鸭?一只普通的小鸭应该如何成长?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自主得出结论:丑小鸭经历了诸多磨难,但它没有消沉,最终迎来了华丽蜕变;我们现在学习不出色的同学,通过努力也会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善待我们身边的人,不要因他外表平凡或学习上暂时的落后而歧视和嘲讽;即使是普通的鸭子,也要做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益鸟。情境4中,教师应敏锐察觉到学生知识的缺陷,确定“古代分数”这个问题之“锚”。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顾以往学习内容,如《捕蛇者说》中的“今其室十无二三焉”,《陈涉世家》中的“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总结出文言文中分数的表达法(“十七”是“十分之七”的意思)。
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是教师应有的习惯,反思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实现自我的不断更新。课堂意外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但作为教师需要思考背后的必然原因:是不是我们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因素?是不是教学中未能解决学生的关切?是不是教学中遗漏了必要的环节,缺少了与学生深入的对话,缺失了深入内心的交流?通过反思,我们可以调整原来的教学计划和设计,让教学更加全面和丰富,消除课堂意外于无形之中;通过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适切性,让教学更贴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