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大思政”学习生态圈的建设与实践
——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27 09:27杨立佳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生态圈

顾 瑄,杨立佳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一、“大思政”学习生态圈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要始终坚守职业教育的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三进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密切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整合学校教育教学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统筹学生在校培养的各个环节。积极拓展育人渠道,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新时期,所有职教人都在努力形成更加强大的育人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持续推进“大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提质增效。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工作。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对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整体谋划,构建“三协同、三融入、三贯通”立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同时,坚持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每一门课程都努力发挥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促进三全育人协同发力,全力打造“大思政”学习生态圈,全面开拓思政育人模式。

二、“大思政”学习生态圈建设的内容

“大思政”学习生态圈是指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校专任教师、企业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管理者和学生为多元主体,通过协同育人和协同学习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主体之间的教学相长、交流互动构成的思政学习共同体。打造“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大思政”学习生态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努力把思政课、公共课及专业课的小课堂教学与社会大课堂实践相结合,践行“大思政”协同创新育人,通过三全育人协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智能技术,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为目标的“大思政”智慧学习生态圈。

(一)学习生态圈运行主体的建设——构建思政学习共同体

学习生态圈的运行主体包括学校思政课、公共课与专业课的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管理者和学生。构建思政学习共同体旨在形成集职业教育、思政实践、学生成长共同体于一体的学习型组织。教师队伍由经过系统的思政理论专业教育的思政课教师、能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专兼职专业课教师、能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辅导员、能够进行思政教学工具维护和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管理与技术支持人员共同组成的,使其形成一致的育人目标且优势互补,实现育人力量的同频共振。教师与学生成为共同进步的助学伙伴,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协同育人实现了校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补齐了教师团队铸魂育人各自为战的短板,同时应用智慧学习工具打造论坛式学习交流环境,使“教师”成为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助学伙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协作,教学相长、同向同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获得感得到了增强。

(二)学习生态圈运行机制的建设——形成动态调整的“三协同”思政育人机制

“大思政”学习生态圈的运行,需要通过构建校内协同、校际协同、校企协同的“三协同”思政育人机制,组建由校内专家、兄弟院校专家、研究机构学者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建立健全“大思政”智慧学习生态圈建设相关的各项制度;制定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建设了大思政协同教研交流制度,建立与教师课程思政相关考核机制,探索将思政教育教学成效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课程建设质量报告、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等评价考核体系。

图1 “三协同”思政育人机制

在教师发展中心开辟思政教育专栏,推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和成就,跟踪国内高校“三全育人”经验与动态。依托实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大思政”智慧学习生态圈动态平衡。通过整合思政模块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形成蕴含隐性思政学习要素的实践学习“内部生态圈”;通过梳理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资源与其他院校、企业等社会教学资源有效联动、共建共享,形成思政课程显性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外部生态圈”;通过共建共研共享最终实现内外部学习生态圈相互开放、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创建了保障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

(三)协同学习模式的建设——创新思政“三课堂”联动学习模式

职业院校通过不断改革思政教育模式,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一课堂集中学习+二课堂活动体验+三课堂网络学习”的“三课堂”联动学习模式。

一课堂——在每课的教学中,都坚持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主体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引入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革命,培育思政教学示范课堂。

二课堂——利用思与行微信公众号、实践创新平台、云班课等线上资源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实现全校学生的高水平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全覆盖;利用专业社团,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同时,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课后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促发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三课堂——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供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应用虚拟仿真展馆和社会实践资源,配合“寻访交通行业工匠”线上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学思践悟的能力。

(四)思政学习环境的建设——打造虚实融合的思政研练中心

虚拟仿真技术使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思政学习体验的愿望成为可能,通过开展实施“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和思政创新的育人模式,使学生能够将穿越时空式的新中国建设和奋斗史体验、参与式的行业实践活动、互动式的岗位规范试错体验等融入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使职业教育成为“真正触动每个学生灵魂的教育”。学院依托思政研练中心,应用VR、AR、人工智能、3D虚拟场景等技术,将全校学生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练功能汇聚一体,开展跨专业(群)思政教育推广、职业素质劳动教育体验、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应用及项目成果体验等形式多样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文化传承精神养成、信息素养等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符合交通行业需求的具有爱国心、民族情、交通志、技艺精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五)数字学习载体的建设——建设大思政一体化学习资源

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习资源建设,职业院校致力于建设大思政一体化的学习资源,在时事政治中、在产业行业中、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思政要素,并通过设计课程资源体系框架、加强课程思政资源质量建设、创新资源呈现形式等路径来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

1.“外部学习生态圈”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思政育人要求,整合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了漫游类、展馆类、交互类三种类型,包括VR四史等12大系列的思政教学资源。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等线上开放学习与线下研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数字赋能创新思政教育方式,让思政教学资源更具系统性、逻辑性和共享性;按照大国工匠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发挥产教融合的职教特色,聚力企业导师合作建设了“思政实践+专业实训”移动式思政微课堂,增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多重育人效应。

2.“内部学习生态圈”教学资源建设

集聚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组成课程建设团队,搭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了线上虚拟仿真技术支持的数字党史馆和数字国史馆,实现了思政课“修德”与专业课“强技”双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从专业历史、行业成就、时代榜样、时事焦点交通工匠等方面挖掘育人元素,讲好交通行业的时代榜样故事、劳模故事、技术创新故事;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沿着交通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广泛搜集交通行业文化史料,从交通新闻热点、高速铁路等超级工程、智能化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运输发展、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全球交通命运共同体主张等方面汇聚思政育人资源。

(六)学习效果评价的实践——创新大数据素质评价体系

借助思政育人应用与交流平台,以大数据记录、跟踪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参与思政实践活动与素质活动数据、自主学习数据,运用科学的测评与统计方法,建立多元评价主体的多维度的大数据素质评价体系,保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准确有效的评价。通过建立测评工具,根据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反馈结果,不断优化、更新和动态调整符合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提升“大思政”智慧学习生态圈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保障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大思政”学习生态圈建设的路径与成效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学习生态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依托,以思政学习共同体为主体,以智能技术为手段,以可动态调整的“三协同”思政育人机制,有机融合公共课程层面显性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外部生态圈”和专业课程层面蕴含隐性思政学习要素的实验实践学习“内部生态圈”,形成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的“大思政”学习生态圈。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通过建设“大思政”学习生态圈,构建了校内协同、校校协同、校企协同的“三协同”思政育人机制;构建了多方联动多元考核的思政学习共同体;依托思政研练中心,基于思政育人应用与交流平台,创新了“三课堂”联动学习模式;推进了包含课程思政教材、课程思政案例库等一体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德育精品案例成果,促进学院三全育人协同发力。

学院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三全育人”根本,开展了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大思政”学习生态圈建设,培养出具有爱国心、民族情、交通志、技艺精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院教师获思政教学相关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获奖19项;学生思政教学相关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获奖14项。“学院师生党史宣讲团深入交通巴士开展移动党课”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多举措让思政课动起来”等思政教学建设成果被学习强国、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多家媒体报道。

(二)以三课堂联动为支撑点,改革“大思政”教学组织方式

以学生学习体验为出发点,探索思政教育“三课堂”联动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第一课堂集中加入师生和谐、情感真挚的高效学习空间,在第二课堂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在第三课堂实现自主自省探究式的网络学习。通过“三课堂”联动学习,学生的思政教学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索”。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托“大思政”学习生态圈形成的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行业导师、朋辈榜样等共同组成的多元育人主体,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在“三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以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和建设“大思政课”的要求下,使学生能够坚定思想信念,坚持“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加强政治认同感,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以专业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要素,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适应岗位职业素质要求的日常行为输出。将我国各行业取得的成就与先进经验、新技术等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过程中,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立志投入到新时代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事业中。

(三)以智能技术为辅助手段,创新“大思政”学习评价工具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素来是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中的难点,单一的由教师完成的课堂教学结果性评价不足以完成此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专业课程评价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素质目标实现状况的考查。学院将原有的教师主导的课程评价改变为发挥学习生态圈的多元运行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价,创新“大思政”学习评价工具。学院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在VR、AR、人工智能、3D虚拟场景等技术的课堂学习场景中,以物联网技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在第二课堂,以阿拉校园、思与行微信实践创新平台、思政育人应用与交流平台记录学生素质活动参与情况,并随时进行交流反馈、辅导;在第三课堂,应用云班课、线上教学平台,提供线上精品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测评工具。通过测验、实践项目、期末考试等成绩作为考察学生知行合一有效度的评价,健全结果性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行为数据,强化过程性评价;发挥“二课堂”和“三课堂”教学活动作用,探索增值性评价。“大思政”学习评价提高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专业性。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生态圈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新区制造生态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