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研究

2022-12-27 23:24:00孟凡会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双减法治道德

■ 孟凡会(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年级、各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这一重要教学任务又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需要教师重新审视以往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结合学科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此,笔者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就“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展开详细讨论。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总和。单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其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其中的“一个中心”指的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建立健全的价值认知体系。而“三个基本点”指的是核心素养所包括的健康生活、道德品质以及法治观念三部分,它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诠释,以学生思维方式和心理发展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注意的要点

1.根据学情,改变原有的备课理念

在“双减”政策的教学要求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更为全面的课程设计,以此来提升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学情分析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学习能动性高等优势,也有缺乏长效专注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足、容易受挫放弃等缺陷。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收集到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引导。第二,教学内容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很多抽象内容,这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由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来引出课程教学内容,简化课程教学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抽象概念。第三,课程设计不应拘泥于形式,要尽可能地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以此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第四,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并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积极改变传统认知,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聚焦核心素养,开展深度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在“双减”政策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我们的节假日》时,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已有的各种节假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地方特色节日,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3.重视课堂教学,提升作业质量

减少学生作业量,提升学生作业品质是“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个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作业质量。首先,深入挖掘课本本身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趣味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长效专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化教学,将因材施教,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贯彻其中,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后,在课后作业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减少一些机械性重复训练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的开放性题目,以此来减少书面作业量,提升学生的作业品质。

4.强化作业管理,丰富作业形式

强化作业管理,丰富作业形式是实现“双减”的有效策略。首先,教师需要将作业设计纳入备课中,深化教师对作业的思考,让教师对作业的效果、完成时间等进行提前预估,以此来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其次,教师需要将作业的内容向学生公布出来,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来进一步调整作业总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必要的课后自主活动时间,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铺平道路。第三,教师需要将作业设计融入基础教研中,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作业优化,以此来强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最后,学校应该定期进行作业检查,全面落实过程管理。学校应该以“双减”政策为指导,定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了解作业管理中的各项不足,对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成果展示等进行科学评判,以此来保证“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从以往教学情况来看,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整体内容枯燥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死板僵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容易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课堂学习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施教能力和职业素养。首先,教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真正能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关联,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次,教师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任务,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方式,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根据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例如,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主动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并不断总结反思以往教学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以此来完善自身教学方式,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突破。学校方面也可以组织专门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应当增强考核内容,对于在培训以及考核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要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在校园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整合教学方法

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为依据展开教学,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而对该理念进行深挖后可以发现,其本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首先,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展开分层教学,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以此来逐渐缩小班级内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实现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其次,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平等对待学生的学习诉求,避免以成人化视角来看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尽快获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对他们进行特别教导,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困难的方案,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超越自己,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引导,要保证教学方式的丰富性和新鲜感,避免长时间运用同一方式进行教学,以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趣味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运用其中,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3.重视和优化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教师需要重视和优化课前导入。第一,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进行导学设计。例如,在学习《我是独特的》课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思考自身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区别,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提升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做好准备。第二,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的优势,消除传统文字教学带来的枯燥感,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第三,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课前导入。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废旧易拉罐制作笔筒的简单手工,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还可以直指课程教学主题,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废物利用的真实效用。

4.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实践活动要贴近课堂教学主题,且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要遵循简单、可行的原则,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快速上手,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二是,教学实践活动不应该拘泥于课堂内,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植树节、劳动节时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劳动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三是,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要客观、真实、有效,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要给予正向评价,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批评指正,帮助其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此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完善教学评价,强化评价反馈

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帮助教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评价反馈。首先,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具有针对性,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刀切的概念评价,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认识到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性,并向其他优秀学生进行学习,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其次,教师教学评价应该讲究方式方法,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此来消除学生对批评的抵触心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理念,改变传统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错误论调,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学,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实现教学引导工作。

6.创新作业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减少作业量,还应该提升作业质量,通过创新作业形式来减少重复机械作业的影响,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真正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题目、改变作业内容表达方式、在作业中添加各种趣味元素等方式进行作业形式改革,以此来让学生真正沉浸到作业练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正视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改变传统应试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并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强化课前导学与实践指导,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快速内化,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此外,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还应该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通过减少作业量、丰富作业形式等方法提升作业综合质量,真正让作业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利器,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作业练习中。

猜你喜欢
双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