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有效班级管理的策略

2022-12-27 23:24梁亚莉环县西川小学甘肃省庆阳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班级班主任

■ 梁亚莉(环县西川小学/甘肃省庆阳市)

这些年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对小学班级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积极改进传统管理思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管理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促使学生在班主任教导中能够全面增强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关键内容,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决定了学校管理秩序。近些年国家倡导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转变传统角色定位,结合公平性、激励性、引导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管理下得到和谐发展。

1.公平性原则

每个学生成长经历不同,导致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每个班级都有学习实力优秀、性格开朗的学生,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应以平等目光看待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不因学生外在因素区别对待,不能在管理班级中偏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这种情形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优越感,部分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从而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2.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管理小学班级时,应以赞赏学生为主,以批评学生为辅。当学生在班级上有良好表现时,教师可以采用语言性激励的方式进行赞赏,促使该同学意识到自身长处,也能帮助其他同学对比分析自身不足,从而能够结合班级规章制度自主约束个人言行,有序提高小学班级管理质量。

3.引导性原则

引导性原则是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引导作用,班级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管理效果,主要是依靠每位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自我表现。为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引导学生,就需要班主任在组织工作中,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出发,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结合学生实际现状设计引导模式,指引学生自主加入班级管理中来,促使全体学生在共同维护班级秩序中有效培养责任感,逐渐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班主任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中,通常是按照学校规定,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规,要求每位学生按照班级规章制度约束个人言行举止,如果学生出现违反班级制度的情况时,班主任习惯采用批评或者惩罚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在班主任管理下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影响班级管理质量。

2.忽视集体活动重要性

以往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基本上会将工作重心放到学生学习成绩和班级秩序管理上来,很少在班上为学生设置集体活动,导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无法将自身的个性特长进行充分展示,使得学生之间了解程度较低,影响了班级凝聚力。

3.没有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

近些年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提出了新型要求,需要教师在管理小学班级时,摒弃应试教育管理缺陷,积极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但是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没有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习惯按照自身工作经验设计班级管理模式,没有分析班级管理方式是否符合学生需求,从而对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响。

4.忽视学生德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质初步发展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德育素质容易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关键影响。然而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侧重于班级制度管理,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进行有效引导,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对德育形成正确认识,不能理性区分行为的合理性,降低了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5.没有引入家校合作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成长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习性容易受到家庭父母和家长的言行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面的表现情况,从而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家校合作方式。但是目前部分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期间,没有引入家校合作方式,在班级管理中与家长缺乏沟通,通常是学生在学校遇到问题时,才会主动联系家长,这种情形使得家长对学生在校表现了解程度较低,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弱化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三、小学班主任有效班级管理的策略

1.改变管理制度制定方式

管理制度决定了班级管理质量,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学生自主约束个人言行,对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而言,部分学生无法深刻意识到不同制度的内涵和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积极改变管理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制定中来,促使学生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加深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够自主按照班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举止,从而切实发挥出班级管理制度的作用,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开学第一星期,组织全班学生在自习课堂上,针对班级管理制度匿名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要求每位学生列出三条班级管理制度。当学生将管理制度列举完毕后,可以让班长和学习委员进行统计,将重复率高的制度挑选出来,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好后,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详细讲解每条制度,解释这些制度的内涵和要求,并将自身的班级管理期望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班主任制定这些班级管理制度的原因,这样在后期实施班级管理制度时,可以促使学生按照相关规则约束自身行为,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2.定期组织集体活动

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以学习和成长为目标,由班主任和班长领导建设活动,如果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良好,班主任和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赞赏,促使每位学生自觉遵守集体纪律,推动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时,应定期组织集体活动,通过激励的方式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得全体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中能够有效发挥自身才能,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建设良好班集体。例如,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班主任可以在自习课上组织学生举办文明班风辩论赛,将全体学生按照学号分成两支队伍,每支队伍由三队学生组成,让学生在所属队伍中搜集辩论材料和出场顺序,确保后期辩论可以顺利开展。在学生准备结束时,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文明班风的视频,要求学生针对视频中的案例展开辩论,促使全体学生在辩论中能够对班风进行正确认识。教师在学生进行辩论时,应对每个队伍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确保其他队伍能够准确了解该队的所思所想。当课堂辩论结束后,班主任应及时对获胜一方进行奖励,赞赏他们在辩论比赛中的优点,促使其他队伍分析自身在辩论中的问题,从而在今后面对类似班级活动时,能够改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另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近期阅读过的书籍在班级上进行分享,在分享中可以让他们给其他同学推荐一些名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阅读量,还有利于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3.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攀比心理比较重,习惯模仿周边同学的言行举止,班主任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认知设计管理方式。由于每个班级都有品行优秀、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可以发挥榜样作用,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按照学生日常表现、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安排小组组长,由组长负责维护该组纪律和学习。在班主任划分好小组后,可以在班级上制定流动红旗颁发规定,每个月评定一次模范小组,并将流动红旗贴到该组的墙上。如果某些小组在三个月以上没有拿到流动红旗,班主任可以在课后与这部分学生进行沟通,询问他们存在哪些问题,并结合学生现实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制定下个阶段目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班主任引导下获得流动红旗,从而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与此同时,班主任每个月可以在班会上,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分享自身在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学习榜样,分析自身与同学之间的差距,班主任可以在学生分享结束后,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改正自身行为方式,促使学生在班主任帮助下全面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4.加强德育

每位学生成长经历不同,导致每位学生的德育品质也截然不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对自身的现实情况缺乏理性认识,无法有效辨别是非对错,当班主任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应加强学生德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例如,班主任可以采用相互监督的方式,让行为意识比较好的学生,监督那些行为意识比较差的学生,这样学生在相互监督中发现行为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改正,如果学生无法准确改善自身的不良行为,同学可以向班主任寻求帮助,班主任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可以让那些意识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再者,教师可以在特殊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活动,比如在劳动节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活动中来,班主任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阵营,让每个阵营负责一块区域,班主任在学生打扫完毕后,可以对每个阵营负责的区域进行检查,并对那些打扫良好的阵营进行鼓励,这样学生既可以体会到环卫工人的不易,还能对学生的行为意识进行教育,促使学生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的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5.通过家校合作提高管理有效性

班主任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除了维护班级秩序、规范学生言行举止之外,还应加强学生学习管理,积极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全面增强班级管理有效性。但是潜能生转化工作一直是班主任的工作难点,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良好,但是由于学习方式不合理,导致学生在短期内不能有效掌握教学知识,从而与其他学生拉开距离;部分学生受到个人心态影响,由于自身学习成绩比较差,所以容易出现自暴自弃心理,在学习中不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可以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在报名时让家长留下联系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家长群,线上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交谈或者电话访谈形式,询问家长近期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并将学生在班级上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双方共同寻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引导措施,确保学生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另外,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可以给家长详细讲解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为家长传输正确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明白家庭氛围和父母言行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从而在今后生活中能够按照班主任讲解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向家长讲解自身的生活困难和学习问题,增强家长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再者,为了提高家长和学生相互之间了解程度,班主任可以在国庆节或者元旦节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在休息时间挑选唱歌曲目,自由进行唱歌训练,促使家长和学生在唱歌训练中,相互发表自身对歌曲的看法,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班主任可以先为家长和学生讲解比赛规则,规定每位学生的表演时间,然后让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歌曲表演,在歌曲表演结束后,班主任可以让每个家庭相互进行打分,挑选出分数前三的家庭,邀请这三位家长分享歌曲训练过程或者感悟,帮助其他家庭在分析自身在歌曲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今后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近些年国家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对小学班级管理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时,能够积极改变传统管理思维,结合国家教学政策创新管理方式,从多个层面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策略,改变管理制度制定方式、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加强德育、开展家校合作提高管理有效性,通过多种策略优化小学班级管理,促使全体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切实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