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秋云 罗一丹 刘潆蔓(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大学)
革命传统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课堂教学、社会生活环境中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各个阶段的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增强爱国意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很好地为处于身心高速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植入红色基因,培养小学生对党和国家朴素的、真挚的、忠诚的情感,激发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初步树立为党和国家奋斗的志向,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小学语文作为传播和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学科,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使思想教育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将红色思想传递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
语文作为富含人文思想的学科,对红色思想的继承和传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价值和作用。新版教材更加重视革命传统教育的篇幅设置,就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来看,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约有40余篇,我们的教材通过选用革命先辈的光荣事例,在无形中将红色教育融入到语文的学习中,传承、保留了一批经典的革命传统教育篇目的同时,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篇目。
课文类型多种多样,包含诗歌、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等。以丰富的文学样式和多样的表现方法分布于小学语文教材的不同学段、不同册次,紧密围绕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史,生动地向学生描绘一幅幅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饱含爱国主义的画卷。这些文章事迹经典、语言质朴、情节生动、情感强烈,学生在阅读时可以由衷感受到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华。从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黄河颂》,到悲壮感人的《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语文课本中那些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在同学们的诵读中变得愈发鲜活、生动。这些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选文为教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一个具有经典性、方向性的教育思路。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阶段,认知不定性且易变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和思想对其未来身心成长和发展,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奠基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的编排也依据学生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如二年级语文园地三“我爱阅读”板块中《王二小》以简单的故事叙述了王二小从发现敌人并将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包围圈,到最后勇敢无畏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的经过,虽然语言质朴、简单,但是在一次次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学生还是能体会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个性和他热爱祖国,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而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记录了毛泽东得知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不同年级的文章在语言、内容等方面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进行编排,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革命传统教育不仅是人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革命传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模式单一,流于形式、只重文本而淡化感受和局限于文本,缺乏更新创造等问题。教师引领,以学生为中心,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尽量避免布置“抄词语”“抄课文”等抄写类作业,不让学生成为学校工厂的产品与没有人文情怀的学习机器,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和歌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感情、有学识的人,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使红色教育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部编本教材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为线索贯穿语文学习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按阶段地借助资料进行阅读学习,了解故事背景从而感知人物形象。遵循“查找资料、结合资料、综合运用”这一基本路径,多维整合学习资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革命思想的熏陶。
革命传统故事发生的年代与今天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像毛泽东、周恩来等名人,学生们有一定了解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相对容易展开进行,但学生对于像刘胡兰、刘伯承等人物了解不多,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提前收集相关革命英雄的故事等课前预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把握课程教学进度、设计课堂活动环节、调整课堂氛围,课后及时反思,在课堂中更好地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围绕政治思想与道德启蒙,通过对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事迹阅读,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朴素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课堂教学中应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规律,用孩子们可接受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适用于当下的革命传统教育。
1.课堂朗读与讨论
把握好文章感情基调与节奏,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有的人》等课文时,可以进行分段朗诵,摒弃无效、无感情的“念课文”,让教师范读,步步深入,在朗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情怀,通过朗读初步感知,再以结合课文,代入主人公进行辩论比赛,或以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假如回到过去,自己会如何做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读与说中感悟、传承红色精神。
2.课后阅读
利用好课文后的阅读链接如《王二小》与略读课文如《延安,我把你追寻》等进行课后朗诵大赛,选择教材中的精华部分进行课后阅读,把握好精读课文,合理设计略读课文,主次分明,层层递进,教师课后也可以讲解一些关于革命时期的小故事,学生对于革命故事兴趣较高,而这也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
3.专题练笔习作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可以利用教材选文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引领其以文中人物视角写一写想对毛泽东主席说的话,而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情况可以因材施教,制定专题习作,在学习过《黄继光》《军神》《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后写一写“我想对英雄说”,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常谈自己的感悟。
伴随着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认识革命、了解过去、尊重历史,让学生在语文教材中关注红色故事,体会红色思想,感受红色经典。鼓励青少年向革命先辈学习,正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迎难而上,不畏艰苦的优良品质,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红色教育的途径和培育红色精神的摇篮,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如今国泰民安,教育也不断发展变化,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活动的开放性、多元性、个体差异性明显增强。学生生在红旗下,长于春风里,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他们无法切身体会到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不易,很难让他们仅凭文章就体会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历程,这是目前小学教师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普遍存在的困难,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开放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编排并表演革命时期情景剧、到革命文化基地体验、重温经典革命影片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传统,激发学生传承革命传统的热情,在实践中感悟革命传统精神。
1.排练课本剧
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以“12·9”活动、主题班会等较为集中的时间进行课本剧表演,以角色人物丰富、性格饱满的课文如《灯光》《金色的鱼钩》等为蓝本进行课本剧创作,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英雄人物,动手制作表演道具,结合自身感悟演绎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考作为课文角色人物的所为、所思、所感、所悟,就自己和同伴的演绎谈谈真实体会。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故事发生的背景,从而对革命事件产生更具体和直观的理解。
2.参观革命纪念馆,组织解说活动
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红色革命教育中心,适当介绍当时的革命背景,组织类似如“红色长征行”等活动,模拟红军长征或驻扎的场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做到感同身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对红色革命基地的宣传,让同学们去红色革命景点参观,回到学校组织“红色革命小小解说员”比赛活动等。
3.促进班级学校隐性、显性文化有机结合
做好班级黑板报、校园革命文化墙布置,让学生加入班级校园文化建设,或利用班会、晨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主题式的红色革命教育,用文化洗礼陶冶情操,组织观看相关红色革命主题宣传片或主题影片、邀请一些红色革命人物进校园做一些系列的讲座活动,增加学生主体性的同时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做到言传身教。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逐渐加快的时期,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会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革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
首先是现在的学生一直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当中,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革命环境的艰辛。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思考当时的历史革命事件的情况,这极容易对革命事件产生误解与偏差,甚至可能曲解革命事件的本意。同时,在这个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的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对于不了解历史事件的小学生而言,很难辨别网络内容的真假,时间一长就有可能被歪理邪说所蛊惑,革命传统教育将功亏一篑。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往往不能够准确鉴别,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明确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责任重大,教师应当作为革命传统故事的讲述人,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革命传统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崇尚英雄的意识。同时教师对历史虚无主义决不能袖手旁观,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当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还要注意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不能与德育分割开来。小学语文的革命传统教育与小学德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密不可分,一脉相承的。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本身就是加强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引导学生了解革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革命传统教育也是帮助学生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个重要举措。只有将两者有机统一,才能达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传统革命教育文章当中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总之,革命传统教育专题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一大特色,在“双减”背景下,教育回归校园,随着人们对思想教育的日益重视,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专题教学备受关注。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革命历史,还能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信念,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真正感受具体革命事件的闪光点,并深切感悟到革命内涵的正确和革命精神的可贵,而且在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让学生植入红色基因,继承优秀革命传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