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进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治疗失眠经验

2022-12-27 02:01贾跃进张译心郭璟瑾王瑞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贾老师肝郁运化

芦 玥,贾跃进,张译心,郭璟瑾,刘 毅,王瑞敏

(1.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晋中 030619;3.山西省襄垣县下良镇卫生院,山西长治 047100)

贾跃进主任医师,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尤善于应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现代人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饮食方式不合理等均会引起消化系统症状,进而引发失眠。《黄帝内经》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思想后,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从“和胃”角度治疗不寐。贾老师结合前人经验,根据其多年临床观察,总结出一套通过调理脾胃气机治疗失眠的治疗方案,现将其治疗失眠经验整理如下。

1 “胃不和则卧不安”原意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篇引《下经》原文的内容。后世多将其描述为“不寐”的病机,但阅其原文:“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可知,原意并不在此。

首先,“胃不和”中的“胃”,并非现代解剖学中的胃,中医指胃肠系统及其功能总合[1]。《灵枢·本输》载:“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小肠、大肠在位置上与胃紧密相连,在功能上与胃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受纳、腐熟,是一个整体的功能单位,故古代胃肠常统称为胃。另外,因脾胃关系密切,故这里的“胃”,还应包含脾。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载:“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与脾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经胃受纳、腐熟后化生的水谷精微经过脾的升清,才能上输心肺,化生气血输布全身,供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需要[2]。《素问·太阴阳明论》亦指出:“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

其次,“胃不和”是指什么呢?《说文解字》言:“和,相应也。”《老子》曰:“音声相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认识的特征性思想,而中医学在理法方药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都追求“和”。《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因而和之,是谓圣度。”中医讲究“和”,即阴阳自和、阴阳交感、冲气为和。中医治疗疾病即是将机体调整至趋于阴平阳秘的最佳和谐状态。若阴阳动态平衡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则脏腑功能运行失常,即为“不和”[3]。因此,“胃不和”是指整个胃肠系统的阴阳失调、功能失和。

最后,“卧不安”又是指什么呢?《说文解字》载:“卧,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可看出“卧”有两层含义:一是休止,提示“卧”与作息有关,即睡眠;二是伏着,提示“卧”是一种体位[4]。《黄帝内经》中多次出现“卧”。《灵枢·营卫生会》载:“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灵枢·天年》载:“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灵枢·大惑论》载:“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以上的“卧”多与睡眠有关。另也有很多章节中提到的“卧”指体位,皆因疾病因素而使人不能平躺[5]。《素问·热论》载:“阳明受之,阳明主肉……不得卧也。”《素问·评热病论》载:“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素问·水热穴论》载:“肺为喘呼……肺为逆不得卧。”《灵枢·胀论》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

综上分析,“胃不和则卧不安”在《黄帝内经》中的原意指病邪(水气)客于脏腑,使气逆喘促,而不能平卧[6]。《金匮要略》中“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等皆是对此句的继承、发挥与印证。而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将其引申为“不寐”的病机,自此之后,“胃不和则卧不安”专指由于“脾胃不舒”导致的“不寐”。贾老师认为,不寐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或因六淫之邪侵袭;或因七情所伤,肝失疏泄,克脾犯胃;或因用药不当,损伤脾胃;或因他脏之病,经久不愈,损及脾胃。

2 从“胃不和则卧不安”角度分析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

2.1 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祛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该方由半夏、秫米组成,是燥湿化痰、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的第一方。方中半夏性温可燥湿化痰,秫米益阴气而和胃,二者均非安神类中药,但治疗失眠确有良效,正因“通其道而祛邪”,“阴阳已通,其卧立至”[7],共奏疏通胃气、清化痰浊之功,使卫气由阳入阴,阴阳和谐而安寐。现代研究表明,半夏秫米汤中发挥镇静催眠作用的是半夏,秫米主要降低半夏毒性[8]。此外,该方可通过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起到抗抑郁作用[9]。

2.2 保和丸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有消食和胃、清热化湿之功。方中山楂为君药,善消肉之积,还可散瘀行气。神曲与莱菔子为臣药,神曲可健胃、消食、和脾,善消酒面之积;莱菔子可降气消满,善消谷化痰,有“推墙倒壁之功”。君臣三药和之,可消绝大部分食积。半夏、茯苓、陈皮、连翘均为佐药,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健脾、消肿利水,陈皮燥湿化痰、健脾理气,连翘清热散结,宣上通窍兼清热,助莱菔子等宣通上下。全方合用,药力缓和,不伤正气,共奏消食积、保胃气、通阴阳气血之功。朱丹溪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通行阴阳之大道[10]。故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阳气下交于阴的道路不畅,必会导致阳不入阴而不得眠,正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研究显示,保和丸主要通过促进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增加胰液、胆汁分泌量和胰蛋白等以调节胃肠运动[11]。

2.3 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有清化痰热、安神定志之功。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清热而不生湿,燥湿而不增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与黄连配伍,起到调畅气机、和其阴阳功效;陈皮理气化痰,与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茯苓相配则化痰安神之力倍增。枳实行气消痰;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胃,以绝生痰之源。《景岳全书·不寐》载:“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临床中患者多因压力大而致情志不畅,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失畅则疏泄失职,气机郁滞,肝木克脾土,致脾胃运化失常,津液停聚,日久化火,从而炼液成痰,痰热搏结,则浊毒内生,耗损脏腑,扰乱心神而致失眠。该方可疏肝解郁、清热化痰、祛浊排毒,从而疏肝和胃安神。研究发现,黄连温胆汤可上调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表达,下调多巴胺表达,同时改善睡眠脑电图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睡眠效率等各指标,从而治疗失眠[12]。

3 贾跃进老师从枢机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思路

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偏嗜膏粱厚味,日久则损伤脾胃;加之压力增大,易情绪波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有促进脾胃运化的作用。情志失调,疏泄太过或疏泄不及均会影响脾胃运化。人体五行之木不疏土,土壅气滞,引起肝郁脾虚型失眠,贾老师治疗此类失眠时善于运用枢机理论指导。

3.1 枢机理论释义 贾老师临证时重视人体气机的调畅。气是物质的、运动的,在体内有气化运动,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是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过程。人体气化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方为健康。《灵枢·大惑论》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此处指明失眠的基本病机是“阳不入阴”,贾老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气是阴阳的统一,调节阴阳归根结底是调节人体气机。由此发展而来的“枢机理论”,就是通过调节人体气机以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2 贾老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思路 贾老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时,将脾胃视为“机”,这是因为脾胃与失眠有密切关系。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人的睡眠与水谷、营卫之气息息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受纳水谷;营卫二气来源于水谷,为脾胃运化受纳所得之精华,且营卫二气的运行也有赖于气机升降之枢脾胃,故脾胃是调节睡眠的重中之重。只有脾胃和合,升降有序,气血生化有源,营卫循行有度,才能阴阳和合而寐。反之,胃不和则营卫失常,枢机不利,阳不入阴以致不寐。

贾老师将通过调节脾胃气机从而调畅一身之气机,视为“枢机”。脾胃位于中焦,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则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五脏协调,气血调畅。脾胃为气机之根,脾气升则肝气升,胃气降则肺气生,脾胃这一枢纽轮转,则五脏气机调和[13]。调理脾胃气机可以调一身之阴阳,《伤寒说意》载:“脾胃者,阴阳升降之枢轴,脾胃升降,阴阳交济,土气温和,故四肢不冷。脾胃虚败,升降失职,肾水下陷,心火上逆,此阴阳分析,不相顺接之由也。”贾老师临证时灵活运用“枢机”之法,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3 贾老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方药 贾老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善用香砂六君子汤。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人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和胃,甘草补脾和胃、调和诸药,木香行气止痛,砂仁醒脾和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益正气、行气化湿之功,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补益方剂。贾老师首开先河,运用该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并将方中的木香换为香附,以疏肝解郁、理气宽中,李时珍称香附为“气病之总司”,韩愗云称香附能推陈致新。贾老师提出,正如《黄帝内经》记载“人以胃气为本”,“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要“和胃”以安神。在“和胃”时,其注重调气机、调升降,正气实则邪气却,从而“枢机”以治疗疾病。

4 病案举隅

患者,男,47岁,2015年5月8日初诊。主诉:间断失眠2年,诱因不明。刻诊:入睡困难,睡前多虑,夜间易醒,多梦,怕惊动,醒后难再睡,每晚可睡3~4 h,次日疲乏,时有心慌,不思饮食,咽部少痰,吐之不利,眼睛怕光,性急易怒,小便正常,大便不畅,舌尖红,边齿痕,苔白偏腻,脉弦无力。有脂肪肝病史。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肝郁脾虚、阳不入阴)。治疗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化痰、疏肝安神。处方:香附10 g,砂仁8 g(后下),党参片10 g,麸炒白术20 g,清半夏9 g,陈皮10 g,茯苓20 g,合欢皮10 g,远志10 g,黄连片3 g,枳实10 g,炒莱菔子20 g,7剂。2015年5月15日二诊:患者睡眠明显好转,每晚可睡5~6 h,多梦缓解,胃纳明显好转,情绪好转,咽部不利感消失,未再心慌,眼怕光好转,二便正常,舌尖红边略有齿痕,苔白滑,脉沉。上方加薄荷6 g(后下),7剂。2015年5月22日三诊:患者每晚可睡5~7 h,纳可,二便正常,偶见情绪波动,近1周未见咽部不利及心慌,眼怕光进一步好转。舌尖红苔白,脉沉。患者对睡眠情况满意,为巩固疗效,特来就诊。予守上方,7剂。

按语:患者间断失眠2年,不思饮食、疲乏、多梦皆为脾虚之症;脾为后天之本,运化不利则易生痰湿,患者时有心慌、咽部有痰不利等皆为脾虚痰阻;性急易怒、睡前多虑为肝郁之象。结合患者舌有齿痕,舌尖红,苔白腻,脉弦,诊为肝郁脾虚、阳不入阴证,投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中砂仁理气运脾;香附疏肝理气;合欢皮、远志安神益智,兼疏肝解郁、祛痰;佐以黄连清肝郁所化之热;枳实、炒莱菔子降气化痰,通降腑气。全方用药主次分明。二诊时患者睡眠明显好转,不思饮食、性急易怒、眼怕光等皆有好转,咽部痰不利感消失,未再心慌。效守上方,舌尖仍红,加薄荷疏肝理气,兼以清热。三诊时,患者睡眠情况良好,其余诸症均缓解,效不更方,予二诊方7剂。

猜你喜欢
贾老师肝郁运化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神秘的礼物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你猜我猜大家猜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师恩难忘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大师很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