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2022-12-27 02:01马善美陈雅文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脾胃胃癌中医药

马善美,陈雅文

(福建省福州市第七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胃癌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些年,由于饮食生活习惯、情志、压力等各种原因影响,胃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流行病学统计,仅2018年全球确诊胃癌患者新增105万,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排第5位[1];我国胃癌高发,仅2014年新增确诊患者达38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我国恶性肿瘤疾病中排前3位[2]。胃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欲饮食、恶心呕吐,甚至吞咽困难等症状,并伴随全身消瘦无力、黄疸、腹部肿大/腹水、淋巴结肿大等体征。现代医学治疗胃癌主张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但手术及放化疗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且患者需长期治疗,使其生活质量持续下降。中医药治疗胃癌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进展总结如下。

1 对胃癌的认识

流行病学统计发现,由于环境、遗传、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饮食习惯(食盐、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吸烟、饮酒、心理因素等因素影响,胃癌发病逐年升高[3-5]。研究发现,胃癌发病有家族聚集性,约10%的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6]。中医学中并无胃癌的具体对应名称,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积聚”“胃脘痛”“噎膈”等范畴[7]。多数医家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正气亏损、邪毒侵袭有关,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是正虚、血瘀、痰阻、癌毒蕴结于胃,导致胃失和降[8];病因为情志因素、饮食因素、湿热虫毒感染[9-10]。

1.1 情志因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脾胃论》分别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说明情志的变化是五脏六腑的外在表现,反之情志的变化亦可影响五脏六腑。中医认为,忧思伤脾,脾伤则气机郁结,导致脾气散津功能障碍,聚而生痰;怒伤肝,肝气郁结,则血液运行不畅,聚而为瘀;痰瘀互结,阻滞于中焦脾胃,可引起胃脘部疼痛不适,进食难下,食物难以消化,形体消瘦。《素问·通评虚实论》载:“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也说明该病与情志因素有关。肝气郁结,常横逆犯胃,气郁化火,灼伤脉络,故见胃脘痛、吐血、黑便等。《诸病源候论·五膈气候》载:“恚膈之为病,心下苦实满,噫辄酢心,食不消,心下积结,牢在胃中。”文中症状描述与胃癌患者一致,亦说明胃癌患者病因与情志关系密切[11-13]。

1.2 饮食因素 《医宗金鉴》有关于胃癌的病因、症状描述:“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府热结不散,灼伤津液也。胃之上口为贲门,小肠之上口为幽门……贲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饮酒过度或平素喜食辛辣刺激,胃内湿热蕴结,损伤脉络,瘀热郁结,且热久伤阴,阴液亏损,津枯血燥,胃脘干枯,发为胃癌。《局方发挥》载:“积而久也,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曰反胃。”《景岳全书·反胃》载:“以酷饮无度,伤于酒湿;或以纵食生冷,败其真阳……总之无非内伤之甚,致损胃气而然。”说明胃癌患者的病因与饮食因素关系密切[14-16]。

1.3 湿热虫毒感染 《景岳全书》载:“凡人之气血犹如源泉,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如幽门螺杆菌等虫毒感染,病久耗伤气血,中焦脾胃失养,湿热虫毒有形之邪聚集,发为胃癌。清·高斗魁在《四明心法》中指出:“膈症之人,其肠胃必枯槁干燥,绝无滑腻稠黏等象,是胃阴亡也。阴亡,地气绝也,地气绝则天气从何处生乎,故多死。”说明胃癌主要病机为胃腑气阴损伤,邪毒稽留,血络瘀滞,久则形成积聚[17-18]。

2 中医药治疗胃癌

目前临床治疗胃癌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即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后采用中医药治疗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对于胃癌早期患者,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内镜下将患者病灶整块切除,手术切口小,且患者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由于技术及患者重视程度的影响,目前胃癌早期的筛查,较为困难[19]。我国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已发展为进展期,手术治疗后给予多学科辅助治疗,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20]。目前中医药治疗多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予以名老中医经验方或中成药,方便患者长期服用。

2.1 辨证治疗 目前中医药关于胃癌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各专家的学术观点亦不相同,但基本与虚、瘀、毒、痰、湿、郁相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肿瘤中医诊疗指南》,胃癌分为肝气犯胃、胃热伤阴、气滞血瘀、痰湿凝结、脾胃虚寒、气血亏虚六大证型进行辨证治疗[21]。王程燕等[22]统计6 970例胃癌患者辨证分型,发现最常见的证型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气血双亏证、痰湿凝结证、瘀毒内结证,其中肝胃不和证是胃癌术前患者最常见的证型,而脾胃虚弱证是胃癌术后患者最常见的证型。沈元良教授主张治疗胃癌患者时,根据其病程分为早期及晚期,早期患者可分为脾胃虚寒证、痰气凝滞证及瘀毒内阻证三大证型,脾胃虚寒证予以香砂养胃汤、黄芪健中汤等,痰气凝滞证给予香砂六君子汤、五膈宽中散、海藻玉壶汤等加减,瘀毒内阻证辨证予以选仙方活命饮、普济消毒饮、四生丸等加减;晚期患者主要为脾肾阳虚证,治疗时在补益脾气基础上给予金匮肾气丸以补脾肾之阳气[23]。名老中医郑伟达教授在临床治疗时将胃癌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气血双亏证、瘀毒内阻证进行辨证治疗[24]。田莎莎等[25]提出“瘀、虚、毒”是胃癌络病的主要病机,治疗时以辛香通络、活血化瘀通络、消痰通络、解毒通络等通络之法为原则,辨证用药。周仲瑛教授认为胃癌病机为癌毒,治疗应当以“消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原则,并辨证联合化湿泄浊、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泻火及理气解郁治法[26]。魏品康教授从痰论治胃癌,并提出治疗时以消痰散结为原则,辨证使用消痰导滞法、消痰和胃法、消痰通络法、消痰解毒法、消痰利水法、消痰解郁法、消痰软坚法、消痰祛瘀法八法[27]。阳国彬等[28]认为《伤寒论》中泻心汤类方具有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作用,认为其可应用于胃癌患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虽然不同中医家对于该病病因病机认识有差异,治疗时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均取得较好疗效,故治疗胃癌患者时,当因人治宜,辨证论治。

2.2 基础方加减治疗 周留勇等[29]治疗107例未进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予以六君子汤配伍藤梨根水口服,药物主要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卡氏评分和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并且癌胚抗原(CE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杨静[30]将32例胃癌术后复发或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抑癌汤(主要组成为人参、薏苡仁、白术、茯苓、丹参、黄芪、甘草),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别,但治疗组化疗后的毒副反应较对照组轻,说明扶正抑癌汤可减轻患者化疗术后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或放化疗术后患者多以正虚为本,治疗时以虚则补之为原则,方药多选用白术、茯苓、人参、甘草、陈皮等益气之品。

2.3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治疗胃癌患者时多应用于胃癌术后或放化疗后,该类患者证型多为脾胃虚弱,治疗以益气、扶正、活血为治疗原则。陈建华等[31]选取胃癌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单纯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抗癌冲剂口服,结果发现治疗组在近期疗效、生存周期及化疗后的毒副反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万里新等[32]选取胃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予以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增加,不良反应减轻。邢晓静等[33]采用相似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予以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研究说明中成药应用于胃癌化疗术后,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

3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基础研究

3.1 中药提取物对胃癌治疗的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胃癌主要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降低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等,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34]。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可抑制胃癌细胞MKN45、MGC-803的增殖,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35-36]。孙晓红等[37]研究发现,防风提取液对SGC-7901胃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刘燕等[38]研究发现,二冬膏能降低胃癌癌变分级,加快大鼠胃癌细胞凋亡速度。可见,中药提取物对于胃癌细胞的抑制/杀伤,有明确的优势。

3.2 中药对胃癌治疗的研究 闵存云等[39]研究发现,健脾导滞方可增加胃癌细胞G0-G1期比例,减少G2-M期和S期比例,起到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作用。史海涛等[40]研究发现,半枝莲、黄芪、甘草等组成的中药方剂可有效降低胃癌细胞对基质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并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何萍等[41]研究发现,胃肠安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进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张俊萍等[42]研究发现,自拟化瘀解毒方可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邓海霞等[43]研究发现,自拟养正散结汤可显著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苑伟等[44]研究发现,以健脾为基础的复方对皮下移植瘤小鼠具有抑制肿瘤和增强宿主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并且健脾组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以上研究均说明中药组方有明确的抑制胃肿瘤的作用,临床可通过辨证采用中药治疗。

4 小结

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胃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众多现代研究给中医药治疗胃癌奠定了基础,中医药在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减轻胃癌术后毒副反应方面有明确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机制不够深入、靶点不够明确的问题,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由于中医无统一的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导致无法形成一个权威的治疗规范,亦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脾胃胃癌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