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下)

2022-12-27 02:01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补气微血管

6.生物传感AI算法融合的中医过敏/平和体质差异靶点科学解码

王琦院士提出的体质辨识是实现慢病防治关口前移和“疾病共同预防”的重要抓手。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教授研究团队以临床真实世界样本为研究载体,创建了半导体材料芯片、人工智能新算法、分子对接及斑马鱼生物模式的关键技术集成,首次实现了基于中医(过敏)体质的生物传感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融合;进一步提供了过敏体质和平和体质的差异化证据,以及过敏康干预前后过敏体质的差异化证据,首次实现了基于中医(过敏)体质的中药复方关键质量属性智慧辨识,为体质可分、体质可调提供新的科学证据。代表性成果于2021年9月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

7.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建设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国家药典委员会完成了顶层设计制定了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案,并经十多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用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国家引领、企业为主”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体系。2021年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了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起草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研究技术要求》,首次建立了以标准汤剂为参照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体系及其工艺优化策略,充分体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水煎煮传统工艺特性,运用指纹图谱技术进行整体质量控制,为建立守正创新符合中药特点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2021年4月和10月颁布了196个临床常用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该标准体系建设解决了中药配方颗粒二十多年没有国家标准的问题,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8.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有序推动中医药领域的关键问题的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2021年中医药标准化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ISO正式发布了《中医药-诊断词汇-第一部分:舌象》和《中医药-诊断词汇-第二部分:脉象》两项中医诊断名词术语的国际标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了《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SCM0061-2021),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研究工作有了参考规范。

9.基于微血管屏障的气虚不固摄和补气固摄的科学内涵被初步揭示

微血管屏障损伤是微血管渗漏引发水肿的基础。调控渗透压不能改善损伤的微血管屏障。补气固摄方药治疗水肿疗效明显,但其机理不清。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晶岩教授研究团队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后天之气(氧气和水谷精微)产生ATP的能力降低,导致的血管屏障损伤(含内皮缝隙开放、质膜微囊增多、基底膜损伤)是微血管渗漏的病机;补气活血方药(芪参益气、益气复脉)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的ATP合酶,增加ATP含量,改善血管屏障,抑制微血管渗漏和水肿。阐明了气虚不固摄和补气固摄理论的科学内涵,创新了水肿治疗的新策略。相关论文于2021年在Frontiers in Physiology和Microcirculation发表。

10.电针改善术后肠麻痹的神经-免疫抗炎机制被初步揭示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存志教授研究团队首次较系统地揭示了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改善术后肠麻痹的神经-免疫反应通路,证实电针抗炎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和频率特异性,阐释了针灸理论“合治内府”的现代科学内涵。该研究还为针灸疗法融入围手术期的临床常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相关学术论文于2021年2月在Theranostics发表。

——摘自《中华中医药学会》(http://www.cacm.org.cn/2021/01/13/16815/)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补气微血管
高血压靶器官微血管病变及其治疗进展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