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然而,在职业学校,学生一提到职业教育就非常反感,承担着塑造学生心灵的德育工作很难深入到学生心里去,所以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文件、指引、会议、研讨、交流、课题、培训、征文、比赛、表彰纷至沓来,教育部门和学校自身关于推进德育工作的理念、规划、方案、工程、计划推陈出新。这些,有利于改善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处境,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我校)将德育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德育改革的切入点,规范学生言行,塑造学生良好形象,逐步构建了一个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从入学到毕业、从就业到创业”德育体系,为学生打造成功人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目前,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德育基本上都是仰仗教师的德育工作,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在学校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宣传和引导,没有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增加了不少阻碍。受传统教育影响,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比较重视,在德育工作中,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足,会导致学生体会不到德育的重心,偏离德育的宗旨。包括家长在内,都对学生的德育存在一定的偏见,部分家长和学校都认为德育工作与其他学科一样,都需要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然后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就表示德育学习完成了。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认识和教育方法,都有一定的不足与偏差,这样的德育会造成学生想法上的误差,也会导致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呈现异样的行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或者高考落榜的学生,还有一些学生根本没有读完初中,学生学习的水平普遍偏低,一些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不高,甚至一些学生对物理、化学等学科一问三不知。由于社会和学校的德育方式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的时候就自我放弃了,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什么都学不好,对于学习没有兴趣,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
经观察,重组家庭的学生对外来的人际关系会有所排斥,并且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经过这样大的变化学生心理会无法承受,在情感上会遭到很大的打击,导致学生出现很多情绪的波动,如烦躁、易怒、爱哭、情绪低落、经常发呆等。单亲家庭的学生相比其他家庭的学生与人交往时更加敏感,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更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更低。另外,一些父母忙于工作,会把孩子交给老人教育,老人对孩子溺爱,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自以为是、骄纵蛮横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教师的德育方式影响着学生对德育工作的看法和理解,目前,一些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对学生仍使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模式,这样的德育工作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质疑,不利于德育工作后续的实施。另外,学生基本上很少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对他们大多是批评,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非常不信任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告诉教师,即使是教师问到自己也是极力隐瞒,害怕教师会因为此事找自己的麻烦,所以就产生了学生自己依靠暴力解决问题的现象。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阶段是一生中最有活力、最善学习的时期,内容明确、考点清晰的升学课程为他们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知识层面养分。另外,这一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与稳定的关键节点,关乎着生命未来发展的纵深与方向。学生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学习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对德育的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是开展德育的首要工作。因此,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必须要求学生接受以道德为主的底线,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自省成为懂文明、讲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新青年。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崇尚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面对困难和邪恶要敢于斗争,勇于保护他人。除此之外,还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炼,逐渐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上述所有目标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必须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逐渐掌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在社会群体中能遵守社会公德,接受自身的道德底线。一切脱离了德育目标的德育活动都是本末倒置的形式主义,开展德育、设立合理的德育目标是为祖国培养更多具有较高道德品质以及爱国精神的新一代青年的必经之路。因此,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的各个方面,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我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建设为载体,创新并细化学生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常规管理与德育密切结合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
1.以“感恩+法治+职业”为核心,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我校基于特色化学校发展和中职学生德育现状,以“培养感恩责任意识,强化法治安全教育”为载体,构建“感恩+法治+职业”德育工作体系,实施以“感恩励志”“法治安全”“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建设,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
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开展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加强学生感恩励志情感引导、法治安全教育及职业教育,为全面贯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寻找突破口。感恩、法治与职业的有机融合,恰似学校德育工作的双翼,既从文化层面强化了学生的情感引导、价值观念的培养,又从制度层面约束了学生的基本行为、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要求,进而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总目标。
(1)开展以尊敬父母、尊敬教师为要求的感恩教育
感恩文化就是我校德育的具体体现,每年寒暑假及每个节假日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份特殊的假期作业,就是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洗脚,给爸爸、妈妈捶背,给邻居做一件好事。通过这样具体化的行动,拉近亲子关系,消除彼此隔阂,增进相互感情,从而达到家庭和睦、孩子孝顺、懂事、上进的目的。此外,在我校,学生必须做到文明六要,即: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他人有难要帮助,迟到进教室要喊报告,公共场合要排队,见到垃圾要捡起,一草一木、一桌一椅要爱护,通过这样细节化的道德素质的培养,绝大部分学生的精神气质与道德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
(2)开展以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为要求的法治教育
现代中职生思想开放、个性鲜明,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在生活和学习中误入歧途,导致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对于中职生的成长及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不良影响。所以中职生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体系中尤为重要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推动学校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我校利用校园广播、早操仪式、班会等宣传教育阵地,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坚持发挥学校课堂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使法治教育成为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传授知识和法治教育融为一体;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一是开展法治专题讲座。二是通过开展家长会学校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加大相关普法教育,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中职生懂法、知法、守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开展以爱国、爱岗、敬业为要求的职业教育
有国才有家,爱国、爱岗、敬业是一个人从事职业的内在要求。爱岗、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技能,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工作的要求;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进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为此,我校精心设计了职业教育系列活动,包括:评选校园最美技术能手、开展校园技能项目展览、“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召开主题教育班会活动、组织举办校园文明风采暨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同步成长。
2.家校合作,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专业的指导,是一个整体,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不好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波动幅度大的现象,所以家长应树立责任意识。家长应给学生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让父子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父母应让学生明白即使家庭出现变故,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学生的焦虑心情,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障碍较严重,心情抑郁、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严重,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子女往往会失去父母中的一方,相对只能获取部分关爱,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其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很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心理。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要在交流中潜移默化、相互浸染,这种内心深处形成的“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就是小霸王,所以在学校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其他学生的感受,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自暴自弃,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因此,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孩子德育的义务。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点,家庭教育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德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素质与品德,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学会做一个品质优良的人,以家庭为核心,通过心灵教育来完善学生的德育。
3.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德育工作落地见效
(1)开展班会活动
我校长期坚持每周二“大班会”和每天下午15分钟的“小班会”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班会课是“会”也是“课”,由我校德育处统一制作主题班会PPT,每周一主题。交通安全、夏季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欢,关注度高,真正增强了德育活力。
(2)开展社团活动
我校现有54个社团,社团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综合类四大类,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给学生带来了与传统课程不一样的体验。五育融合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课程教学的科学延伸,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补充,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舞台。
(3)开展评比活动
为展示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寻找学生身边的榜样,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体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奋发进取,团结有为,我校于每年4~6月开展“学习之星、文学之星、才艺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管理之星、自律之星、志愿之星、四高之星”十大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并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橱窗、展板等途径广泛报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营造浓厚的“学先进、争优秀”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德育是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认真、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我校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努力培育道德素质过硬、技术基础扎实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