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物研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26 20:31广东陈杰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4期
关键词:杂剧徐渭高中历史

广东 姚 念 陈杰敏

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而且中国古代的正史书多以纪传体的方式进行记载,也就是以人为单位进行记载的,所以人物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讲述过很多历史人物,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是高考历史重点考查的部分。

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人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历史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第22 题(以下简称“此题”)选取的人物徐渭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南杂剧作家,是明朝历史上艺术造诣非常深的人物。学术界对于他的研究非常多,不光有历史学界的研究,还有美术界、戏剧界和书法界的研究。此题从历史的角度,结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考查,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历史人物研究的目的。参考答案条理清楚,并结合徐渭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答案编制。笔者试以此题为例,说明不同领域对于徐渭这个人物的研究评价,以及该题对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何启示作用。

一、试题分析及人物研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历史人物研究对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此题选取了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对于徐渭的相关描述评价,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因素以及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高考历史对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真题如下:

例.(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2)

材料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

此题所选的历史人物为徐渭,他在历史上因其书画、杂剧方面的艺术创作而为人所知,但是能够被史官记载在正史中,说明他在政治上有一定可取之处。《明史·徐渭传》记载:“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由此可见,徐渭不仅在书画、杂剧上有所建树,而且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徐渭曾做过胡宗宪的幕僚,辅助其抗击倭寇。但是因为仕途不顺,最终晚年贫困潦倒。此题引用的材料对于徐渭的评价更多集中在其艺术创作方面,首先肯定了徐渭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其次肯定了徐渭在杂剧艺术方面的贡献,是南杂剧代表作家。

学术界对于徐渭书画和戏曲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比如对于徐渭书画方面的评价:“徐渭画史地位的演变,一方面,是因时代审美的转变而使其作品渐被接受、褒扬和推广,作品本身的艺术高度铸就了他的画史地位;另一方面,是明清以来没落文人借徐渭书画对自己讽世情怀宣泄的表现,推崇徐渭也便成为他们表达隐情与消解矛盾的方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平衡。”同时学术界对徐渭的杂剧《四声猿》也有相关的研究,谭坤认为:“《四声猿》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四个短剧各自独立,又是一个整体,无论是高僧、才子,还是巾帼英雄,都寄托徐渭对个性价值和人性的合理需求的思考,既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也有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同,在个性张扬中体现对社会伦理价值的认同和回归,在对天理的体认中肯定人性的正当需求。因此,徐渭《四声猿》表现了个性价值与社会伦理价值之间的协调共生的理想状态,其主旨契合儒家中庸思想,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形象阐释。”

根据学术界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徐渭是一个命途多舛,仕途不顺的文人学士,也是一个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以及军事家。因为卷入明朝官场政治的斗争,最终成为了牺牲品。徐渭通过艺术创作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发扬自己的个性,同时他又受到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在他的创作中把自己的个性和儒家的思想相结合,这是他的创新所在,也是他思想的魅力所在。而此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1)条件:经济上南方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阶级上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兴起;思想上思想活跃,受王阳明学说的影响。

(2)贡献:绘画上,突出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开创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杂剧上,其创作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推动了昆曲的传播;文学上,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发展。

此题第(1)问的参考答案是基于高中历史教材中呈现的明朝历史的相关知识,从经济、阶级、思想等社会条件方面进行设置的。侧重考查社会条件,所以应避免在作答中提及政治因素,不过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息息相关,作答时也可以从政治因素方面考虑其与经济、思想文化相关的条件,比如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强化等。即使在文化领域,当时也是实行高压政策,明朝的科举考试推行八股文,这些都制约了当时文人学士的思想。徐渭生活的时代是明朝中期,这一时期政治腐败,官员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徐渭在科举仕途上也屡屡受挫。他对明朝的官场科举感到失望,所以他的作品表现出对世事的不满,宣扬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过他又是一个受到心学思想影响的儒生,因此其作品也表现了个性价值与社会伦理价值之间的协调共生的理想状态,其主旨契合儒家中庸思想,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形象阐释。

对于此题第(1)问的参考答案,也可以做出一定的修改。如“文化”这一部分的答案可以更改为:“徐渭对科举仕途的失望,将个性的宣扬和心学思想的结合。”因为对于人物的分析研究应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此题第(2)问的参考答案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提示进行概括总结,从“绘画”“杂剧”“文学”三个方面作答。这一题型是高中历史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题型,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不过在作答这一类题型时,学生不能直接照搬照抄材料中的语句,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改造总结。

综上所述,此题侧重考查历史人物研究,所选用的史料是历史学名家的著作,以白话文为素材呈现形式。因此学生在作答时,在材料题干的阅读方面不会存在难度,而应注意把高中历史课本上的知识与材料相结合。人物研究类的题型所围绕的主题是处于某一个时代的一个人。学生可能在作答时,对材料呈现的历史人物并不熟悉,但是高中历史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是高中历史课程培养的重要内容。此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同时试题材料选取的是一位艺术贡献较大的历史人物,由此也可以体现出一定的跨学科教学意识。总的来说,这道题的设置符合高考历史的考试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人物研究与教学启示

高考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学业质量最好的反映。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由此可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所要贯彻的内容,同时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此题以徐渭作为对象进行人物研究,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如下启示:

(一)人物研究的方法

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物,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乃至于后世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对不同时段的讲解也是围绕不同的人物进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评价时,应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对于历史人物的背景探讨主要以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为基础,历史存在决定历史意识,某个历史人物是存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比如此题中徐渭这个人物存在于明朝中期,他的遭遇就与明中期的政局有很大的关联。现如今历史教学讲究“史料教学”,此题引用历史学家白寿彝的著作,属于二手史料。对于像徐渭这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物研究,最好的史料研究来源肯定是像《明史》这样的正史。史料的选择对于人物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对于史料的选择非常看重,近几年因为新高考的开展,对新史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对人物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人物研究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两种形式进行编排,即两本必修以及三本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以时间为线索,以历史事件为单位进行讲述。虽然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没有特别地以某个历史人物为一课进行讲解,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时刻设置对历史人物的教学思考。比如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时,对秦朝制度的讲解必定会提到秦始皇,在复习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一定的评价。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脉络的梳理必定离不开对于人物的研究,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了解,还要学会运用。人物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之一。

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此题作为传统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广东新旧教材交替的时代,此题也有一定的创新点,运用新史料对学生进行人物研究能力的考查,进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猜你喜欢
杂剧徐渭高中历史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的戏剧学阐释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风莺图诗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以《度柳翠》杂剧为例看《红楼梦》与元人度脱剧的关系
徐渭南腔北调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