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让深度阅读真正发生

2022-12-26 08:11文|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深度文本

文|王 艳

读书,不仅是一种“乐趣”,还是一种“陶冶”与“情操”。但现在的学生却大多体会不到读书的快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一直处于浅层阅读状态,无法体会到文本的深层意蕴,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读书之乐。众所周知,读书的最佳状态是深度阅读。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呢?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就是最佳路径。

一、“阅读期待”的内涵及特征

“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与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急切”“迫切”的“求知心理”。“阅读期待”既是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直接体现,其产生主要受到学生的“阅读个性”“阅读兴趣”与“阅读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一般来说,学生的“阅读期待”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个性化

“阅读期待”取决于阅读主体,也就是学生个体。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阅读需求,以激发、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心态。

2.主观性

“阅读期待”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种主观心理体现,并且因人而异。如阅读同一本书时,每个学生产生“阅读期待”的动机与程度各不相同,有着鲜明的主观色彩。

3.发展性

“阅读期待”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与阅读训练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学生的“阅读期待”具有持续性、可发展性的特点。

二、培养学生“阅读期待”的意义

“阅读期待”不仅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的关键因素,也是全面培养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桥梁。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内驱,而语言是学生思维活跃的外显,这一切需要学生全身心浸润于语言文字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就是促使学生迅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从而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在文本的浸润与熏陶下,不断受到“良性”刺激,进行“良性”循环,从而得以持续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涵盖了对汉字、语音、词语、句子、标点符号、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的吸收与运用能力。这些语言基础知识既系统又庞大,并且都是以具体文本为载体,学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沉淀,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这一载体,引领学生从读中悟、从读中学,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并且要以读促写、读写并进,全面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标明确提出了审美情趣培养、思想情感熏陶和文学作品鉴赏,而“阅读期待”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极佳路径。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文本的语言文字美、思想情感美与文学意境美,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艺术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体验中自然生发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审美观。

三、利用“阅读期待”让深度阅读真正发生的策略

1.营造氛围激活“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情绪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谈话、讲故事或多媒体手段,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

例如,《升国旗》(一年级上册)一文虽寥寥数语、言简意赅,但一年级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文本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在“人云亦云”“照样学样”,并不懂得为何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教学时,我播放了一段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到解放军叔叔挺拔的身姿、踏着进行曲迈出的整齐步伐,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板;当看到国歌响起,解放军叔叔面向国旗齐刷刷地敬军礼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自觉地站起来并举起右手敬队礼……

看到学生们的情绪完全沉浸在画面氛围中,我抛出了问题让他们思考:“你们知道升国旗、奏国歌时,为什么要立正、敬礼吗?”有几个学生抢着举手回答。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国旗、国歌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尊严与荣誉,尊重国旗与国歌是一种爱国行为。因此,升国旗时少先队员不仅要立正、要敬礼,而且要态度严肃、保持安静。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真正理解了课文的深刻意义,而且还受到了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达到了“读文明理”的深度阅读目的。

2.巧设悬念激活“阅读期待”,诱发深入探究

善思好问是学生的另一思维特点,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巧设问题悬念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其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如《夜间飞行的秘密》(四年级上册)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师可以先用一则谜语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睡大觉,夜晚飞行忙。(打一动物)”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他们猜出这种动物是蝙蝠。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1)夜晚漆黑一片,蝙蝠却飞得自由自在,它们是靠什么在夜间自由飞行的?(2)科学家受到蝙蝠夜间飞行的启发,发明了一种高科技设备,让飞机也能在夜间自由飞行。这种设备是什么?蝙蝠夜间飞行给科学家的启示是什么?

这样,通过猜谜语、设置有悬念的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勾”了出来,使学生急于知道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探究的愿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让科学精神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3.巧借“留白”激活“阅读期待”,诱发深度思考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种写作方法通常称为留白。文中有的留白是作者“有意为之”,故意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有的留白是读者根据文意自己找出来的。但不论是哪种留白,都能增加文本的思想张力与文学价值。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文本中的留白,把文字从文本的底层“拽”出来,巧妙地运用补白艺术,把它们还原成画面、场景或故事,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够借助补白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感受形象、体会蕴蓄。

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下册)介绍了我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画面内容与文化价值。在教学时,笔者感觉如果完全按照课文的思路去教学,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幅画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为了增加文章的张力,笔者事先制作了关于《清明上河图》流传史的多媒体课件,把《清明上河图》自诞生以后从宫廷流落到民间,又从民间辗转回到宫廷,再从宫廷失落的“颠沛流离”历程展示出来,它有几次差点葬身战火,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是无数有识之士倾尽家财、舍命保护才流传至今的……教学时这样补白,不但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张力与历史厚度,而且让文本的蕴意变得更加“丰满”和“浓烈”,不仅能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还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进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清明上河图》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巨大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善于挖掘文本的留白,既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丰富联想。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深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