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引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广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和山东省教育工会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启动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全国青教赛”)活动[1]。笔者先后参加了山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全国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均获得所在组别的一等奖。期间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带领下作为全国教学竞赛优秀选手开展全国巡讲与交流,同时担任第七届山东省青教赛决赛遴选赛评委、第六届山东省青教赛决赛评委、第五届全国青教赛山东省代表队培训专家。根据笔者观赛、参赛、评赛的切身感受撰成此文,以期为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及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发展提供借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新时期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是高校,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则在课堂。目前,部分高校课堂教学依然无法摆脱“教师中心主义”“为讲知识而讲知识”的传统教学思路,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遭遇瓶颈,继而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复合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阻碍。因此,通过一场内外兼修、深刻又有意义的“课堂革命”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3]
目前,由于受评估高校的价值导向及高校评价教师的考核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各高等院校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课堂革命”又该如何开展呢?目前,在全国高规格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已成为评估各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考查点。因此,教学比赛对“课堂革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2012年开始,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开始组织全国青教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竞赛学科分文科、理科、工科和思想政治课专项四个组别,实现了专业全覆盖。在前两届竞赛中,各高校参赛热情并不高,有的省份甚至没有选拔直接推荐选手参赛,而随着社会各界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尤其是2017年陈宝生部长提出了“课堂革命”,在第四届全国青教赛中,各省份进行层层选拔推荐。例如:山东省推出的参加第四届全国青教赛的选手是分别历经了校赛、省初赛、省复赛、省决赛,在确定获得各组别一等奖第一名后,再由第四届和第五届两届省赛(山东省每年举办青教赛)各个组别一等奖第一名选手进行决赛遴选赛和决赛遴选终极赛后,层层选拔确定选出的,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全国青教赛竞赛模式与“课堂革命”的具体内容相辅相成。实施“课堂革命”的路径是用“新课改筑造新课堂”,而要实施课改并不是单纯一节课的改革,而是要深入一门课“彻底的”“深刻的”“从头到尾”的改革。
全国青教赛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分数分别为20分、75分、5分。竞赛模式为20选1,也就是针对一门课进行2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并相对应做好20个课堂教学节段的PPT(教学节段是指课堂教学20分钟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比赛现场,从20个课堂教学节段中随机抽取1个进行现场授课,现场课堂比赛结束后,还需针对本讲课节段进行教学反思,有力地落实了“上好一门课”的竞赛理念。[1]因为这些先进的竞赛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教师来参加这个比赛,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近2000所高校100多万青年教师参加了该项竞赛活动。通过教学相长、教学交流,使教学理念实质“落地”,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极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为课程改革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主导者,其专业水准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4]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基本以“学校对学校”进行输入,当角色转变为“教师”后,针对如何调动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如何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意识,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在“课堂革命”中使青年教师成为改革的主力军等问题,教学比赛指引并催化了其具体工作的落实。首先参加教学比赛的教师都想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们全力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但大部分青年教师,包括参加过教学比赛的老师主观意识还是会觉得,教学比赛就是一个“秀场”和“表演舞台”。教学比赛如何助力并催化“课堂革命”,这需要对全国青教赛各部分的评分标准进行具体分析。
由教学设计评分标准可知(见表1):教学设计需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的设计教学起点和终点的教学活动,同时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教师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将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由每条赋值可知,通过分析确定的重难点内容和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关键。并且参赛教师需针对一门课提前做好20节课的教学设计,因此该教学竞赛的教学设计环节可极大促进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大纲,及时掌握分析学生特点、理清教学思路,明确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的路径、方法和手段,最大程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表1 教学设计评分表
课堂教学评分表中各项赋值的权重,为教学比赛进一步催化实际课堂的课程改革做了铺垫(见表2)。在课堂教学评分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两项的分值之和占整个课堂教学分值的80%,这两项是主要的教学活动,它是前期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课堂教学评分将教学实施中的各部分权重进行了划分。
表2 课堂教学评分表
首先,评测点主要体现在开展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上: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起点和终点(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课堂演练、归纳总结)、灵活运用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思维。而针对这一教学思想,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形成以下具体解决措施。为吸引学生并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并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在实施中,按实际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在具体案例的引导下,紧扣核心要点(教学内容),采用批判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批判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参与到课堂知识的探索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抽丝剥茧中将重难点内容化解于无形。
其次,评测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语言教态和教学特点中,教学内容仍是核心。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对教师专业水准提出了要求,[5]需将教学内容及时联系前沿技术,注重学术性并体现专业思想,指引教师由“教书匠”向“引路人”角色转变,同时对课堂上教师规范的语言、清晰地表达、专业的用词及教学理念、风格、感染力等教学基本功在课堂教学评比中有明确赋分,强调了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具体讲解内容前,需首先掌握学生特点,应具体从学生已有知识、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这样才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针对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问题;作为大学教师,不能纯粹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更不能以“占据知识制高点”的方式讲解教学内容,应重视“教学-学术”相辅相成的基本教学理念,深挖知识点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关系和专业思想,并形成“专业价值”;为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知识探索的参与感,教师应加强讲课时的情感投入。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前提是教师“投入”教学情境,与学生不仅要有语言上的交流,同时也要有眼神的交流,用“干净”、专业、肯定并抑扬顿挫的语言和肯定、困惑、惊喜等表情上的交流,清晰表达专业观点,引领学生探讨专业知识。[6]这些绝不是“表演”,而是使课堂更加“情感”交融、更加“饱满”的基本条件。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该系统工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而为使这个系统工程形成闭环,教师还应是系统工程的反思者。因为如果一个教师只顾埋头教书、默默耕耘,而从不反思回顾,那对于所教内容、方法等,是不会有太多提升的。所以全国青教赛除了课堂实施前的教学设计、课中教学以外,还设置了课后的教学反思,[7]目的是让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教学活动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对自己授课过程中的观点、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审慎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评测点让教师对个人实践过程进行评判和再思考,评判是否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开展教学;评判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评判在解决教学重难点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无不合理和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见表3)。
表3 教学反思评分表
教学反思是“内化”,梳理反思并将其记录下来是“外化”,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关键的重要过程,应以教学理念作为引领,具体回顾、思考教学理念是否实质落地的过程,思考有无达到教学设计所期的教学效果,是教师课堂外利用批判式手段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是教学再研究过程,它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是帮助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国青教赛涵盖了一门课20节课的教学设计、20个教学节段的PPT制作、20个教学节段的课堂教学及教学反思,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检阅。所以通过以“上好一门课”为竞赛理念,以20选1为竞赛模式的高规格、高要求的比赛,可让教师综合各项评价指标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具体开展课程改革,并且能从“量”和“质”两个层面来催化“课堂革命”。
引领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理念是教学实施的主线,是开展教学的思想路线。当教师有了符合高等教育、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后,将理念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实施的牵引线,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则会围绕着这根主线,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开花结果。但不管在教学比赛还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学理念内化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中,是最核心的,也是教师需要倾注大量心血的关键环节。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实施中最为关键。[8]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最终教学效果的评判都应对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是否具体落实。
为了在教学中内化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中不能单纯的为讲知识而讲知识,而应全程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所学内容现实应用价值的提炼等。要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整体把握,明白所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在课堂知识传授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即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引导,带领学生从案例中抽取相应的问题,抽取出来的问题则是本节或者本项目(任务)要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以典型工程案例中涉及的核心问题为引导开展本节课或者本项目(任务)的学习,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就明白所学知识在现实工程问题中是如何使用的及其应用价值。
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首先应从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而要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9]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最终教学效果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的传递方式。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中得以体现,所以在知识的传授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性,而案例教学法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可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具体实际应用。[10]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归纳提炼案例中的典型问题,利用该问题带领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链接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用情境创设下的实际工程案例完成知识的链接、传递,设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创设任务并落实行动计划,从而完成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内化。在教学中体现所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的同时,凸显在现实应用中解决问题方法的价值,体现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内化。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需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反思意识及自主进阶推导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科学道理的解答为抓手,这一点在理工科教学中的优势尤为明显。
在专业课的讲解中,存在很多教师注重讲解规范结果,忽视科学道理解答的现象,如在机电类专业液压传动技术的讲授中,讲解液压传动技术在液压千斤顶中的应用,从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液压千斤顶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液压传动技术的全面解析,但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不仅是对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理解,而且是对液压传动技术如何在液压千斤顶应用中如此省力省劲的背后科学道理的理解,因为就液压千斤顶而言,类型众多,由于类型的不同,其所省力的背后支撑的道理是有取舍的。同时如果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只讲书本中的规范结果,就等于只进行知识的“单面讲授”,对学生而言就会缺少批判精神的学习,无形中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固化了学生思维,使学生丧失了知识再创造的能力。所以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目标不能仅停留在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套对特定行业和职位适用的知识,不要“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教师应积极采用批判式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深挖知识点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关系,用环环相扣的批判性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在课堂上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量,从而让知识得以传授,学生能力得以培养,同时教师将专业思想、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
真正开展一场深刻的“课堂革命”道路是艰难的,需要有其他措施或活动的推动,教学竞赛便是当下推动“课堂革命”的重要措施及手段,让教师在教学竞赛中深刻地进行课程改革,用“新课程构建新课堂”,以点带面地开展“课堂革命”,使教学竞赛推动课程改革。在教学竞赛和课程改革中,重点在于教学理念的“落地”,用理念作为牵引线,教师专业素养作为奠基石,从对教学形式的改革深化到理念落地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彻底改革,让高校课堂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育人创新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