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12-25 07:58王寅峰
职业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证书软件

赖 红,杨 耿,王寅峰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广东 深圳 518072)

0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构建职业教育相关标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等宏观层面确定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思路[1]。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4号)发布,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通过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专业群建设作为“双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大推动力量。

专业群通过聚合关联专业,面向区域产业或者行业重点企业,依托已有特色专业,实施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动态优化调整、自我修复完善等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聚合效应和服务产业功能,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区域产业需求侧的协调发展[3-4]。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作为“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举措对于契合区域产业发展、培育软件技术技能人才、人才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现状

“双高计划”中共有7所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群列入了专业群建设计划,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中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将软件技术专业群列入了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4所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群入选了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软件技术专业群占253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的比例为2.78%。

2020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1,616亿元,占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额1,015,986亿元的8.03%,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数量与软件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区域来看,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共完成收入53,516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5.6%。这5个省份中,只有2所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群入选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因此目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远远不能契合区域软件产业的发展。

2 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思路

2.1 专业群产业定位

深圳的软件产业主要集中于通信、智慧城市、游戏娱乐、工业软件、金融科技、智能硬件等应用领域,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快速发展,软件产业在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软件产业以基础软件为支撑,由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移动应用软件共同组成了软件产业链,软件产业链为专业群组建提供了产业发展逻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互联、人工智能为专业群组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逻辑。新业态、新技术岗位呈现专业化和泛在化,一专多能的职业岗位要求为专业群组建提供了人才需求逻辑。

专业群以学校龙头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核心,紧跟公有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技术趋势,按照软件产品技术基础相近原则,聚合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专业形成专业群。构建7个专业方向模块,开展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实施专业方向设置与软件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软件生产过程、核心技能与软件开发关键岗位的“四精准”对接。

2.2 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公有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新业态对软件技术人才的复合型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软件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前端开发、系统应用开发、产品经理、软件测试等岗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岗位;移动互联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智能终端开发等岗位,软件技术专业群培养涵盖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移动终端开发、软件测试与运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大数据应用等高技能人才。

3 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的“1+X”证书试点现状

2020年12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受权发布了4批“1+X”技能等级证书[5],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行业的证书大部分由龙头企业开发,其中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共开发了75个技能等级证书(部分如图1所示);面向软件技术专业群的证书个数遥遥领先其他专业,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有11个,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有8个,移动应用开发有5个,软件技术有5个,充分说明了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在国家产业发展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培训评价组织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开发的证书的积极性非常高,对计算机大类的人才需求非常大,软件技术群的各个专业方向需要契合软件产业,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

图1 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行业的证书统计(部分)

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专业方向对“1+X”技能证书试点有很大的自主权,通过选择产业龙头企业含金量比较高的“1+X”证书,学生可以到软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公司就业;软件产业链上下游通过龙头企业的证书技能标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清晰的了解,可以招聘到适合企业岗位的员工,降低企业的培养时间和培养成本。

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软件技术专业包括软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移动互联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专业,面向软件技术专业群的“1+X”技能证书如图2所示。专业群各个专业和方向对应1~2个职业岗位,每个专业设置1~2个“1+X”证书课程模块;软件技术的Java方向可以试点中软国际的Java应用开发证书,软件技术的Web方向可以试点工信部的Web前端开发证书,软件技术的Python方向可以试点中慧云启科技的Python开发证书,软件技术的测试方向可以试点北京新奥的互联网软件测试证书,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专业可以试点百度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或者华为的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证书,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可以试点华为的移动应用开发证书或者腾讯的安卓应用开发证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可以试点腾讯云的云服务操作管理或者阿里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证书。

图2 面向软件技术专业群的“1+X”技能证书

4 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举措

4.1 建设目标

以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为契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软件开发产业链,为软件产业关键岗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专业群实施“项目贯穿、分层递进、精细培养”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引领”、专业建设和标准的“专业引领”、教学资源和教法改革的“技术引领”、产业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服务引领”,建成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水平专业群,成为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和创新研发服务高地。

为了分析C1和C2的影响因数,以垂直钻孔轨迹为一折弯曲为例进行计算分析,上段为正弯曲段,长度L1,顶角由0°~θ1;下段为负弯曲段,长度L2,顶角由θ1~θ2;钻杆单位长度重量为q;孔深为L=L1+L2。则,正常钻进时摩阻力Fr为:

4.2 基于“1+X”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将软件技术专业群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进行融合,构建基于“1+X”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方案。“1”代表学历证书,是专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公共基础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 “X”是对学历证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代表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能力。将项目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课程体系,实现分类分层精细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施弹性学制、学分置换鼓励学生个性化成才。

软件技术专业群分为7个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对应1~2个职业岗位,各个方向共享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程,施行大类培养;学生大一学习完成后,根据对专业的兴趣和综合考评成绩,针对专业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必须通过选择“1+X”技能证书模块接受1个技能证书培养;基于“1+X”证书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软件技术大类学生分层学习、定制化教学、个性化成才的需要。

4.3 构建“1+X”证书的课程体系

参照国际标准,研制紧密对接职业标准的高水平专业课程标准,根据“平台+专业”的思路,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技能证书课”体系;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作为平台课程,软件技术专业群各个方向共享;每个专业打造精品专业核心课模块,并根据专业的就业方向,试点1~2个技能证书课模块,实施课证融通,将“1+X”技能证书的标准融入课程体系,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技能证书模块。

优化专业群“活模块、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活模块,施行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形成7个专业方向、11个教学模块。自选专业方向实现分类培养,在基础、核心、实训、证书、选修等课程中施行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建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实现专业群共享,“1+X”技能证书课程通过初中高3个级别实现分级培养,专业拓展模块满足学生专业深造、高薪就业或自主创业个性化成才的选课需求,满足联合培养本科、中高职衔接、社会人员自主学习的需要。

4.4 建设高标准的课程教学资源

紧跟深圳软件产业发展趋势,校企联合开发面向新兴产业的精品课程与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强大优势,联合腾讯、华为、亚马逊等领军企业,校企深度合作,围绕云开发、智能互联、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方向,与国际领先企业共建新技术课程。与华为、腾讯、中慧云启科技共建移动应用开发、微信小程序、前端开发等“1+X”技能证书课证融通的教学资源和课程,面向不同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运营。

4.5 持续开展新技术引领的教材与教法改革

面向软件生产过程,将软件开发流程教学改革从私有云向公有云进行转变。通过与腾讯、亚马逊、华为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基于主流公有云开发环境的企业实训项目和实践教学案例,通过“所学即所用,所用即可用”的项目式教学,直接在云端完成软件项目的开发、测试、部署和运维,使学生掌握的技能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微服务的市场需要。

实施“新技术进教材”工程。围绕云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新技术,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出版新形态一体化系列教材,并以活页的形式及时更新企业实际项目应用案例。

4.6 培育善教学、强科研的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特点树立各类优秀教师标杆,营造人人出彩的团队氛围,完成卓越工程师、青年骨干教师、课程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等教师培养任务。依托软件工程中心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课题,带领学生创新或组建竞赛团队,将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

对接软件技术专业群开展三教改革,组建Web前端开发、Java开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模块化教学团队,深耕专业核心技术,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挖潜学生的专业学习深度;围绕Web前端开发、后端服务器开发、智能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面向区域产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

4.7 打造高水平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群

构建校企融合、管理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群。吸引企业以捐赠设备,提供教学资源、资金、技术等合作方式参与基地建设,如共建腾讯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谷歌Android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商汤智能互联人才培养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实现高水平实践教学项目在人才培养应用中的全覆盖,为实践教学和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有力支撑。依托教学实践基地管理平台对学生学习行为及实训结果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职业画像,并以此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辅导,推荐实习和就业岗位。

5 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成效

5.1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

通过实施教师服务企业的双岗计划,推进校企联合攻关承担科研项目,助力合作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入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作为专业群模块化教学教师,实施企业教师制度、“常岗优酬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制度,给予培养经费支持,确保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校企合作将新技术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并联合开展对外培训与技术创新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5.2 联合行企,推动专业契合产业发展

健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优化完善评测指标体系,推进各专业方向协同发展。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推动“1+X”证书试点不断优化,紧密对接行企需求,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全面了解软件开发产业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5.3 推动组织保障与激励,激发团队活力,提升效率

在组织和管理制度上形成专业群建设、运行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实施项目绩效考核机制,落实课程思政、“1+X”证书制度试点、新技术进教材、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以一流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增强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动力,并面向国际输出教学资源,持续改进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 结语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一大批新产业、新职业岗位不断问世,传统的软件技术“一技一岗”的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已经不再符合“一岗多能”全面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专业群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以专业群为基础,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职业等级证书融入学历教育,专业群技能岗位与“1+X”证书制度的技能等级证书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1+X”证书制度要求的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工作过程对接,融合专业群技能培养,提升学生面向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契合区域产业群的发展。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证书软件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禅宗软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收录证书
软件对对碰
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究
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究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