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奥迪4S店”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汽车专业产教融合研究

2022-12-25 07:58张庆华宁小刚张正旭
职业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技能证书

张庆华,宁小刚,张正旭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车辆工程系,甘肃 天水 741001)

0 引言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优化升级节奏持续加速,市场主体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解决职教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从2019年起,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政策引领下,产教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新型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但是,当前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在结构和质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是产教融合浮于表面,将“产”和“教”独立开来,变成了学校与企业简单的合作对接,而非职业教育链与社会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是校企协同育人未能形成稳定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导致产教融合中企业的实践育人优势有待充分发挥,在职业教育知行合一和精艺强能方面存在短板。职业教育与企业如何双向发力并进行有效对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地方校企合作共建的“奥迪4S店”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进行汽车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方法研究,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快现代化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协调职业教育供给侧和社会产业需求侧全方位对接提供建设性意见。

1 建立“三群统一”模式下的汽车专业产教融合

1.1 建立“三群统一”模式,助力校企双向交流

“三群”是指专业群、人才群和岗位群。“统一”是内在的一致性,三者之间相互融入、相互补充、紧密联系,不可分隔[1]。从专业群建设来看,学校的专业群建设需要企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由于企业人员对专业的实用性更加了解,提供的建议会使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更符合当下市场需求,使专业群建设定位会更精准。同时,良好的专业群又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技能人才,优秀的技能人才任职合作企业的特定岗位时,也能为企业创造劳动成果,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人才群建设来看,它同时依赖于专业群和岗位群的建设,专业群是出发点,岗位群是目的地。对于学生来说,就读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是入学时的心之所想,然后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在特定岗位任职是心想事成。这样,通过人才群构架起了学校专业群和企业岗位群之间的桥梁,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学校和企业都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从岗位群建设来看,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和自身的教育资源创建稳定的人才库,择优定向培养所需的既定岗位人才,对于企业来说,优化岗位群的架构使岗位人才可以随需所用,这样企业不但降低了招聘和引进员工的人工成本,而且通过与学校的联合发展可以规避市场用人风险。“三群统一”模式框架见图1。

图1 “三群统一”模式框架

1.2 争取政府大力支持,促进“三群统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产教融合要着重加强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在职教人才培养、精准就业扶贫、聚焦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政府部门作为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的桥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把目光聚焦于校企合作,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出台更加具体的实施办法。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协助唤起教育成本分担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承担起职教育人责任,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另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走出校门,主动与企业加强合作,突出职业教育的服务性特点,针对当地客观情况,开展深度产教融合,促成人才本土化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通过政府、院校和企业的多边交流,实现人才、资源、技术等的发展共享,有效促进专业群、人才群和岗位群的“三群统一”。

基于“奥迪4S店”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汽车类专业产教融合研究,市政府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学院主动走出去,与地方政府、奥迪4S店签订合作协议,举办“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训班”“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奥迪汽车订单班”“‘1+X证书’职业资格培训师认证班”“奥迪汽车专项人才招聘会”“天水市奥迪汽车大型展销会”等,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扩大开放办学、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又助力品牌宣传、企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3 完善合作体制机制,保障“三群统一”

体制机制是影响产教融合项目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当地政府、企业和院校,都要加强产教融合方面的体制机制顶层设计[2],以充分培育职业教育发展的优质土壤,确保产教融合落地生根。在企业和学校层面,需要严格落实国家政策,联合建立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进一步细化补充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等。例如:建立汽车类专业教师融入企业锻炼的常规运行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校内专职教师专业方面的技能水平。建立不同形式的企业实习锻炼考核机制,通过理实结合、产学互动,教研交叉来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从而间接促进人才群和岗位群的融合,培养出面向市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学生。制定学生到企业相应的岗位群学习机制,开设汽车类专业“奥迪班”,利用现代学徒制规范协调校、企、生三者关系;开设汽车类专业“1+X证书”班,根据汽车专业领域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要求,校企联合打造不同模块、不同岗位的技能人才;开设“师承制学徒班”,校企共同招生,结合企业标准和学校标准,对学生进行师承培养等。可以尝试推行职教“学分银行”的认定机制,鼓励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证书兑换相应课程学分等。可以尝试推行模块化教学的实践育人机制,实施“学生员工+企业师傅+教学资源+专业项目+校内导师”的混合型教学组织形式等。以上这些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保障专业群、人才群和岗位群的“三群统一”。

2 开展“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专业产教融合

2.1 校企联合确定基于“1+X”证书的人才培养方案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校需要将“1+X”证书等级标准的有关内容及行业企业的岗位素质要求等融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执行切合工作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基于“1+X”证书的各项培养标准合理地融入教学。此外,学校需要邀请汽车相关企业的资深专家成立汽车类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一方面深入研究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内涵,修订包含“1+X”证书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开展以学生从事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调研,将汽车类专业的不同岗位与“1+X”证书制度有机结合,研究开发对应岗位的相应证书。例如: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11个模块、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5个模块。各个证书模块根据职业学校的培养层次,又有初、中、高3个等级。这就要求在校企深度产教融合下,针对不同层次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面和知识面,细化和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围绕职业方向的教学基本内容和考核要求,精准对接企业所需的不同岗位能力,形成具有“1+X”证书指导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2.2 校企联合共建基于“1+X”证书的课程体系

“1+X”证书制度推行的是将等级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这就要求将教材教学内容与“1+X”证书考核内容结合起来,将企业岗位工作能力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重新搭建课程体系。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训练职业技能,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完成后就能参加“1+X”证书考核,从而获取相应模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

以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学校在结合“1+X”证书制度和行业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下,以学历教育和毕业证书为基础,同时着重对“1+X”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体系方面(见图2),配套“1+X”证书所涉及的模块化知识点和技能要点,将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理实一体基础课和企业实践实战课。一方面,基于汽车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整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等多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开设汽车认识与使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等理实课程,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汽车专业知识体系,并获得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认知。另一方面,开设奥迪品牌汽车系列机械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工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与钣金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职业相关实践课程。由企业引入真实案例,开展实施项目模块化教学。校企联合部署、精准开设的与“1+X”证书对接的专业类课程,有效形成了“1+X”证书制度下的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汽车类专业教学的课-证-技能融通,使学生在修完相应课程学分后即掌握了相应模块的等级的技能,并可获得对应的职业技能“1+X”证书的资格认证。

图2 基于“1+X”证书的课程体系

2.3 校企联合开展基于“1+X”证书的考核评价

“1+X”证书的获取,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掌握至少某一项职业技能,这对考核评价有了新的要求。学校和企业需联合组建以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导师为主体的“双导师”教学考评团队,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同“1+X”证书标准相结合,建立基于“1+X”证书的“双主体”考核评价机制[3]。考核评价由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导师共同参与,分别根据汽车类专业教学要求的知识点和“1+X”证书涉及的职业技能要点制定考核办法及评价方式,而后联合修订并形成一套完善的能够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的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的考核严格按照方案和标准执行,鉴定结果由以校内教学为主的专职教师和以企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兼职导师共同给出。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1+X”证书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核进行统筹协调、综合评价。把学历证书与“1+X”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相互转换,获得学历证书的学生可免试“1+X”证书考核时的部分理论内容,获得“1+X”证书的学生可兑换学历教育的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总之,开展基于“1+X”证书的考核评价是一种能够实现合作主体双方利益诉求的先进评价模式,其既能满足合作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又能满足合作学校学生个体就业需求。

2.4 校企联合培养基于“1+X”证书的培训师资

“1+X”证书制度对职教师资设定了更高标准,不仅要懂教学,还要会技能,要求争取成为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的“双师型”[3],为此,校企联合开展师资培训,将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师证书、“1+X”证书考评员作为教师考核指标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权威组织开展的学习培训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企业的运营淡季,组织汽车类专业教师以轮岗轮训的方式,到产教融合企业开展实践学习。鼓励建设基于“1+X”证书的校企师资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鼓励遴选建立师德高尚、技艺精湛、擅长育人、具有“1+X”证书的高层次兼职导师资源库等。这些基于“1+X”证书的校企联合师资培养,无论是对校内专职教师,还是企业兼职导师,都能使其在实践中加深对“1+X”证书的认识和理解,成为“1+X”证书培训与认证的骨干力量。

3 构建结构体系化的汽车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3.1 建立产教融合管理实施的内容体系

产教融合是一项纷繁复杂但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为了理清其中的复杂联系,从管理的角度构建了基于“奥迪4S店”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汽车专业产教融合管理框架,见图3。当然,产教融合是一个多元动态的过程,在实际的融合中会随着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种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完善,其内容也会更加充实丰富。

图3 产教融合管理内容框架

3.2 建立产教融合合作指标的对接体系

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重在校企合作对接。积极探索校企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实施、人才培养、办学质量等方面的有效合作对接必不可少。基于“奥迪4S店”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汽车专业产教融合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接开展,分别为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就业岗位技能与“1+X”证书要求对接,职业教育与工作素质对接[4]。

其中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的内容包括: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口;岗位群与专业群配套建设;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创新培养;学生对口岗位就业等。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包括: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共同编写教材;联合职业技能竞赛;制定校企课程标准;制定校企联合考核标准等。教学实施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内容包括:工学结合课时比例;理-实教学进程协调;校企师资队伍组建;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训设备与企业同步;顶岗实习执行标准;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等。岗位技能与“1+X”证书制度对接的内容包括:“1+X”证书考核模块与岗位实践对接;“1+X”证书的获取类型及获取率;“1+X”证书的考核与技能鉴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代替相应课程学分;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职业教育与工作素质对接的内容包括:劳动教育与实践,岗位素质教育,劳动安全教育,工作学习模式,顶岗+就业等。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是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间的对接是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条件。通过“五个对接”体系,可以满足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其可以作为基于“奥迪4S店”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汽车专业产教融合项目具体内容的实践。

3.3 建立产教融合发展程度的评价体系

任何工作开展的成效离不开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评价指标,制定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有利于形成激励作用,保证产教融合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基于“奥迪4S店”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汽车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程度评价体系见图4。

图4 产教融合发展程度评价体系

其中,学校层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主要侧重师资队伍、硬件建设、合作成果、学生发展、办学质量、社会满意度等。

4 结语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奥迪4S店”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开展汽车专业群、人才群和岗位群的“三群统一”模式,建设全方位的政-校-企多边交流机制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的有力载体。在此基础上,协同开展“1+X”证书制度是深化汽车专业产教融合的一项重要设计[5]。将基于“1+X”证书的各项培养标准合理地融入职业教学,并重新搭建课程体系,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考核评价,做强职教师资培训,将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一批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