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亮
(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甘肃庄浪 744699)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以历史课堂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把家国情怀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其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来抓,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突出历史课堂的教育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现今的高中生都生于安乐的时代,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导致很多高中生缺乏忧患和危机意识,安于现状,对国家未来的发展缺乏思考,不重视家国情怀,甚至认为自己对于建设国家是微不足道或没有任何作用的。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了解和学习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每当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讲述家国情怀的内容时,很多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都不高,认为这些内容与自己无关,不配合历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影响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国家发展表现出来的使命与担当,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所以高中历史课堂教育对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但是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却缺乏创新,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空洞的说教给学生灌输家国情怀的内容,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导致推进家国情怀举步维艰。
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习的压力较大,学习生活也较单调,大部分学生每天都是“两点一线”。所以对于高中生而言,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课堂学习,还有极少数学生通过阅读历史课外读物或观看历史纪录片学习历史,而这些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学生在室内进行的一种学习与体验。而对于培养家国情怀来说这些途径过于单一,除了室内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走出去”,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家国情怀,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能确保高中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我国的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高中历史教材是高中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收获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家国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高中历史教材全面讲解了中国的发展轨迹,特别更是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介绍了我国明清以后近代和现代的发展情况,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与实证这部分史料,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史料背后蕴含的人文背景以及史料本身的价值追求和目标,通过释读史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历史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整合教材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的历史素材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用历史观念看待问题的习惯。
2.补充相关的乡土教育资源。中国地域辽阔、文化丰富多样,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和历史相关的乡土资源,这些乡土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和地域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的乡土教育资源,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乡土教育资源就如同时代的一扇窗,它的发展是国家意识在地域方面的映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乡土教育资源作为史料佐证教材中的某些历史事件或历史观点,由家至国实现家国互动,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鼓励他们投身于建设社会的点滴奉献。乡土资源中流传着很多名人逸事和民间传说,靠人们口头讲述代代相传,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当地的名人逸事,引导学生对家乡的名人产生敬仰和崇拜之情,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学习名人身上良好的品质。教师还可以把民间艺人创作的手工艺品、书画作品等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从而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感受学习历史的内涵。
1.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营造家国氛围。高中生与历史知识点的距离较久远,再加上历史知识本身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仅靠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根本无法打动学生,学生也不能顺利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扩展教学思路,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方式营造家国氛围,让枯燥的书本文字变得立体、形象,从而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立志成为爱国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创设情境,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设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争先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激活课堂氛围,如此学生就能在思辨的过程中增强对家国的认识。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历史电影片段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心感受和体悟历史,满足社会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大部分音乐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音乐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2.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家国认同。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要确保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让历史教学生活化,选择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历史内容,让学生沉浸在历史事件中增强家国认同。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预习作业,结合教学内容课后与家里的老人聊聊过去的生活、发生在过去的年代有趣的事、老人的生活经历等,从老人口中获得更多充满生活气息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感觉历史并不遥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和历史相关的物件,比如铜钱、粮票、中山装等,鼓励学生将其带到课堂上作为教具使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历史积淀,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历史、铭记历史。历史人物是历史教材的主体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历史人物与当今人物的言行相联系,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以史为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要把历史事件与现实中相似、相同的事件进行接轨,通过联系与对比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家国情怀。新时期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历史课堂教学的需求,暴露出了诸多弊端。为了促进顺利实施和开展高中历史课堂家国情怀的教育活动,高中历史教师要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构建互动性课堂教学,为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把学生划分成各个小组,在班级内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以具体的教学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探究家国情怀的活动。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思辨、验证能够收获很多感悟与体验,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还应该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思想发展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可以在一个更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4.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激发家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离不开教师的说教,但仅靠教师的说教却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善于从教材中提炼家国情怀的教育元素并将其渗透到历史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释放学生内心真挚的情感,实现激发与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的历史节日开展主题历史文化学科周活动,通过手抄报展评、图片摄影展、构建历史文化长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书法大赛、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历史的人文色彩在校园中弥漫,潜移默化地教育与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邀请抗战老兵、历史专业研究人员到校内为学生开展历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带给高中生心灵的震撼。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学生讲堂,鼓励学生分享人物事迹和历史故事,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达到共情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历史的艰辛历程,向前辈致敬,唤起学生热爱国家和民族之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资料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小话剧,重现历史场景,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历史史实,通过演绎角色升华学生内心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历史教师还要利用假期或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抗战纪念馆、革命遗址等,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历史,寻找新中国的成长之美,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前纸笔测验仍是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但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应该是针对历史核心素养进行考查,而不是单纯考查学生积累历史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历史试卷时应当紧扣新课程改革要求,设计题目时要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在读题、做题的过程中以情起思、以思促情,既可以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又能升华情感。此外,高中历史教师还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之外,还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利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要推进评价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行为变化,消除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陌生感。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生生互评,进行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历史教师要重视家长的反馈,引导家长也参与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案,对学生实行差异化的教学评价,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收获成功的喜悦,促进实现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为培养家国情怀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总之,培养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时代主题,与时俱进、历久弥新。高中历史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发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拓展家国情怀的教育意义,吸引学生广泛关注和参与,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