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2-12-25 00:26李正瑛
学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农村

李正瑛

(甘肃省榆中县第三中学,甘肃榆中 730100)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传播得愈加广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而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为了适应农村初中学生的特殊性,探寻针对性的策略解决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在其思维发展的敏感时期,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下面,笔者将对教育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和分析。

一、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和初中教育的整体发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重要性。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心理专业课程和学科教学等的影响和支持下,学生会了解到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会自发地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评测,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下逐步改善和解决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品质。其次,有助于推动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在以往的农村初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和咨询室,导致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效果。而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上述不足得到了弥补,这也推动了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1]。

二、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在专业课程中展开心理教学,传授科学知识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全面了解心理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意识到调节心理状态、增强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反之,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知之甚少,就很难配合教师解决心理问题。所以,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和教师可以将传授科学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专业课程中展开心理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心理知识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常规课程的学习中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由此,学生就能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来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过,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些农村初中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没有认识到心理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他们既没有有计划地展开教育活动,也没有在学校内部设立专业的心理教学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微乎其微,很难接触到专业和科学的心理知识,自然也就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校内的实际心理教育情况,在教育体系中设立常规化心理课程,同时将经典或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教育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借助分析案例的方式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心理教学课堂中更高效地学习心理知识,以此提升他们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掌握更多常识性的知识,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省自查。由此,农村初中学生可以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在自己身上,并在加强知识灵活运用度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拓展教育范围

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特征并将其付诸实践,那么农村初中的心理教育范围就能得到拓展和延伸。所以,为了拓展心理教育的范围,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情境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他们在学习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从中提取出丰富的心理教育元素,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心理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会构建起积极的思维模式,自行排解部分学习方面的压力,其价值体系也会更加完善[2]。可是,在现阶段的农村教育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者还是各个学科教师,对心理教育的认识都不够全面,他们更加习惯于将说服教育作为心理教育的唯一方式,并没有将心理教育的思想融合到学科教学中,甚至割裂了心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科教学的资源,局限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在教育范围狭小的情况下,农村初中学生自然很难全面了解心理教育知识,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教育范围狭小、教育效果不佳的状况,学校和教师可以就心理教育问题展开互动和讨论,共同商讨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的计划。由于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自身必须要身正为范,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完善的学科教学方案中学习心理知识、了解心理教育思想,促使他们在历史人文作品的影响下树立起坚定的人生信念、在自然科学学科中形成理性思维。由此,初中生的思维会更加成熟,也会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阻碍,并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有效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心理教育的范围也得到了拓展。

(三)利用咨询部门加强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可能与学习压力、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想全面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仅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关怀和开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教师和心理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所以,为了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心理教师,并完善基础设施和成立专门的咨询部门,让学生能够获得定期的心理辅导,驱使他们在遇到特殊的心理问题时咨询专业教师,以此起到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而整体提升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然而,在对农村地区初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时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心理教师资源都较为紧缺,通常都会让班主任充当心理教师,也未能以专业的教师为主导成立起专门的咨询部门,所以农村学校没有定期展开心理测试活动,也未能针对初中生的实际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就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因此,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可以在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并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设置心理辅导部门。心理教师要定期开展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使心理辅导变得常规化,并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另外,心理教师还要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采用一对一个别沟通的方式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使得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获取对应性的教育对策。由此,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学校也可以完善教育体制,在保证有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村初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让农村学校的教育体制更加完善[3]。

(四)在家校联合中共商教育计划,强化教育效果

家庭和学校是农村初中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家长和教师也是影响学生最为深远的人,只有二者形成教育合力,心理教育措施才能真正落实,并使最终效果得到不断加强。所以,为了强化农村初中心理教育的效果,教师要在家校联合中共商教育计划,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思想,言明心理健康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让农村地区的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同时,在家校联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的具体表现,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方案。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大部分农村家长对心理教育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也极少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教育活动中,更多是将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而学校和教师也未能起到引领作用,导致农村初中心理教育的效果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于是,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学校和教师可以发挥引领和带头的作用,建设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校联合机制。在线上,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凸显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收获学生在家情况的相关反馈。在线下,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家长辅导课程,指导家长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让家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价值和作用,驱使他们主动学习心理教育知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在家长积极配合的前提下,学校的心理教育机制也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形式上也会更加完善,同时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也会掌握得更加及时。由此,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家校联合能够产生“1+1>2”的效果,使农村初中学校心理教育成效明显加强,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五)在实践活动中传递教育思想,提升教育实效

1.在学校活动中传递心理教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不止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心理知识,也要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氛围影响下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学校教育活动则是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最佳选择,还能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亮点。所以,为了提升教育实效,学校和教师可以在校园内举办实践活动,借助活动向学生传递心理教育的思想,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积极思维,内心充满正能量。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极少针对心理教育展开校园实践活动,也没有创设优良的文化环境和课堂氛围,导致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在缺乏有效引导的环境中得到解决[4]。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在现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题表演、主题辩论、主题演讲、心理小游戏等多样化的活动中将现实中感到困扰的问题演绎出来,以便更好地掌握心理知识、健全人格品质,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实践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还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本次活动的意义,使得他们在环境的影响下树立起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社会活动中传递心理教育思想。心理学证明,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人的心理发展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增强的。众所周知,除家庭和学校之外,社会也是农村初中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且社会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状态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所以,为了提升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社会活动,拓展心理教育的范围,让学生在社会场所中践行价值理念、规范行为习惯。由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有可能摆脱单纯说教所带来的教育弊端,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但是,在过往的农村初中教育中,多数学校都以学科教学为主,忽视了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所以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了解不多,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可以设计并组织具有实践性质的心理教育活动,将教育的场所由室内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在关爱老人、清扫村镇街道垃圾、家乡社会调查、助困扶弱等活动中改善自己的不良言行,自觉加强对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做到面对老幼怀有爱心、珍视美好生态环境,并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自此,学生会在关爱他人的基础上以平等友爱的眼光看待世界万物,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优秀思想品质的重要责任。所以,针对农村初中心理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内部开设专门的心理教学课程和心理辅导部门,使学生能够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并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以此提升教育实效,增强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