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22-12-23 04:49汤雪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孕囊肌层分型

汤雪苗

剖宫产现已成为临床产科常用的一种分娩方式,通过剖宫产可以处理分娩难产、严重妊娠并发症的问题,保障孕产妇与围生儿的健康及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妇女不断增加以及临床剖宫产技术的逐渐成熟完善,临床瘢痕子宫妊娠率明显提高[1]。研究数据报道,在存在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中瘢痕妊娠发生率高达6.17%。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随着孕周增加,瘢痕处绒毛会向着子宫肌层渗透,严重时直接从子宫穿透,易引起子宫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且在清宫时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故临床需早期给予患者准确诊断,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首选超声检查,同时近年来超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利用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盆腔子宫形态、瘢痕位置、孕囊着床情况,观察周边附件组织、子宫中孕囊周边血流量、子宫肌壁厚度变化情况等,从而为疾病综合性诊断及分型鉴定提供有效支持,且该诊断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无创、快速等特点,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2]。本次研究选取26 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重点评估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20 年6 月~2021 年12 月潮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 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年龄最小26 岁,最大45 岁,平均年龄(35.36±4.22)岁;停经时间42~58 d,平均停经时间(50.63±3.25)d;平均孕次(2.87±0.56)次;平均剖宫产次数(1.69±0.33)次;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Ⅰ型3 例、Ⅱ型13 例、Ⅲ型10 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剖宫产史,且通过血清学检查证实妊娠,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疼痛等表现;②患者无认知缺陷、精神障碍问题;③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药物无禁忌;④提前告知患者研究内容及所涉及风险性,取得配合,且此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排除标准:①存在妊娠期其他疾病;②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健全或严重损伤者;③患有肿瘤疾病;④患者意识缺陷、精神障碍;⑤伴有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⑥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可靠,中途随访失联或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26 例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检查,选择超声仪器为GE VolusonE8、VolusonE6、Voluson73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SI-2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确诊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措施。

1.2.1 经腹部超声 探头频率3.5~4.0 MHz,禁食6 h,提前饮水600~800 ml,使膀胱充盈。体位为平卧位,探头涂抹耦合剂,探头与腹壁紧贴置于耻骨联合处,进行横切、斜切、纵切等多切面扫描,明确子宫、盆腔等位置,观察子宫形态及大小,瘢痕妊娠病灶着床部位、形态、大小、是否存在胚芽、血流信号、胚芽原始心管搏动、孕囊周边肌层厚度等,详细记录各数据。

1.2.2 经阴道超声 调节超声探头频率6.0~10.0 MHz,膀胱排空,取膀胱截石位,使用软枕适当垫高臀部,会阴部充分显露,探头涂抹耦合剂并套一次性无菌避孕套,探头紧贴宫颈与阴道缓慢置入阴道穹隆处,通过探头的旋转、摆动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扫描,确定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患者阴道,详细扫描患者子宫及瘢痕妊娠病灶,重点观察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处子宫肌层连续性、与宫腔的关系、回声等,观察孕囊大小、形态、血流信号等,确定孕囊与宫腔、剖宫产瘢痕及宫颈管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②对比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的诊断符合率,根据超声量表指标进行分型:Ⅰ型(边缘型:孕囊边缘在子宫瘢痕边缘处):孕囊大小(最大径线)≤25 mm,剩余肌层厚度>3 mm,孕囊周围血流情况为点状,剖宫产次数1 次;Ⅱ型(部分型:孕囊部分着床于子宫瘢痕处):孕囊大小(最大径线)>25 mm,剩余肌层厚度1~3 mm,孕囊周围血流情况为点状或条状,剖宫产次数2 次;Ⅲ型(完全型:孕囊完全着床于子宫瘢痕处,并向膀胱外凸出):孕囊大小(最大径线)>25 mm,剩余肌层厚度<1 mm,孕囊周围血流丰富,剖宫产次数3 次。③对比不同孕囊分型患者剩余肌层厚度、孕囊周围血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25 例、漏诊1 例;经腹部超声诊断准确20 例、漏诊6 例。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96.15%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n=26)

2.2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对比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Ⅰ型、Ⅱ型、Ⅲ型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对比[n(%)]

2.3 不同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患者剩余肌层厚度、孕囊周围血流情况对比 剖宫产瘢痕妊娠Ⅰ型患者剩余肌层厚度大于Ⅱ型、Ⅲ型患者,且Ⅱ型患者大于Ⅲ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瘢痕妊娠Ⅰ型患者孕囊周围血流呈点状,Ⅱ型患者孕囊周围血流呈点状或条状,Ⅲ型患者孕囊周围血流丰富。见表3。

表3 不同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患者剩余肌层厚度、孕囊周围血流情况对比()

表3 不同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患者剩余肌层厚度、孕囊周围血流情况对比()

注:与Ⅰ型对比,aP<0.05;与Ⅲ型对比,b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同时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其临床表现较复杂,很容易与宫内妊娠、子宫肌瘤、滋养细胞肿瘤等混淆,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很容易引起子宫破裂、大出血等,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应采取有效手段对疾病鉴别诊断,同时还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具体发病机制临床尚无统一定论。有研究指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发生与瘢痕处组织缺陷有一定关系,子宫瘢痕处为细胞滋养层提供低氧环境,促使其增殖或侵入;也与剖宫产后子宫内膜部分损伤、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有关;也可能是宫腔炎症引起瘢痕处微小裂孔,导致胚胎在瘢痕处着床,而绒毛组织从裂孔或受损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侵入[3,4]。由于子宫下段肌层较薄弱,有丰富的血供,继续妊娠发生胚胎植入、子宫破裂的风险极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

磁共振成像(MRI)为剖宫产瘢痕妊娠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但诊断费用高,故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广泛普及。超声是临床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主要影像学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无创、经济性等特点,其包括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其中经腹部超声检查需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进行,可清晰显示子宫全貌以及妊娠物与膀胱间关系,能够较直观的观察较大妊娠物为外生型还是团块型,对盆腔状况予以全面了解,但腹部超声受到大界面反射影响,导致声像图进场回声不清晰,从而掩盖了膀胱与瘢痕间肌壁厚度的检测效果,同时在检查时肠气、膀胱充盈效果、腹部脂肪等均可能影响检查结果,如果包块较大或较高时,很容易发生漏诊[6,7]。阴道超声探头分辨率高,检查前无需进行膀胱充盈,检查不受肠道气体、腹壁脂肪、肥胖等因素干扰,可对宫腔内孕囊情况、瘢痕部位、包块情况等清晰显示,从而直观观察子宫下段切口瘢痕与孕囊间的关系,并对子宫瘢痕部位肌壁厚度进行准确测量,还可利用多普勒血流成像评估孕囊及周围组织间血流情况,因此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更高[8,9]。但阴道超声探头分辨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探测深度,如果探头频率过大会缩小聚焦区距离,远场显示效果不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96.15%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Ⅰ型、Ⅱ型、Ⅲ型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研究指出,实施超声检查可检出剖宫产瘢痕妊娠周期血流情况、宫内是否存在孕囊等,利用超声影响图像可明确患者子宫血流状况,根据检查结果实施针对性治疗,能尽可能保留患者子宫[10,11]。同时参考《剖宫产术后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16)》,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需结合其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故临床建议在患者一经确诊后及时终止妊娠,现阶段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可采取超声引导下动脉栓塞术+清宫术,具体还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超声分型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12,13]。因此,超声检查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利用超声检查通过观测子宫形态、周围附件组织、子宫孕囊周边血流量、子宫肌壁厚度等情况,从而给予患者综合性判定及分型,以便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且该检查手段无创伤、准确率高、费用相对低,可重复,故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14,15]。

综上所述,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可准确判定疾病及分型,且经阴道超声的诊断准确率较经腹部超声更高,可为后期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孕囊肌层分型
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分析*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经阴道超声对不同种植部位的孕囊型疤痕处妊娠与清宫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B超检查诊断早孕的临床意义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