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3 04:49罗建文徐二喜林衍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心病康复

罗建文 徐二喜 林衍锦

冠心病属于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该疾病受心肌功能损伤引发,主要特征为缺血、心肌缺氧以及坏死等,以栓塞、炎症等为主要表现,冠心病一旦被发现需要尽早治疗,否则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而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主要是指当人体出现冠状动脉狭窄之后,出现严重的闭塞情况,一旦血液循环系统出现异常后,会促使心肌组织呈现出一种持续性缺血状态,从而引发患者出现局部坏死,本身属于一种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急危重症疾病,疾病预后治疗效果不好[2]。医学上相关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一旦出现心肌梗死,将会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在临床上冠心病极容易与心肌梗死同时出现,当两种疾病同时出现,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会导致疾病治疗难度随之增加[3]。当前,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临床治疗中,需要在疾病发病的较短时间内对病变血管进行扩张,使心肌梗死面积得以减少,并对受损的心肌细胞进行修复,以此来保留心脏功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生存周期得以延长[4]。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临床治疗中倡导使用体外反搏治疗方法,经过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5]。在本研究中共选取90例PCI 术后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实施体外反搏治疗,观察在疾病康复中所取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180 例PCI 术后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 例。对照组男45 例,女45 例;年龄61~82 岁,平均年龄(72.5±2.6)岁。观察组男44 例,女46 例;年龄62~84 岁,平均年龄(73.2±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入组患者均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②患者自愿接受实验。

1.2.2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损害者;②先天性凝血障碍者;③恶性肿瘤疾病者;④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①阿司匹林,口服,3 次/d,100 mg/次。②瑞舒伐他汀,口服,1 次/d,5 mg/次。③美托洛尔,口服,2 次/d,25 mg/次。④氯吡格雷,口服,1 次/d,75 mg/次。1 个疗程为2 周,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2 观察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体外反搏治疗的时间为手术治疗后1 周。在对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前,要求患者将膀胱排空,并保持平卧位姿势,躺在体外反搏床上,选取与患者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囊袋,完全包裹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之后连接心电监护仪,以患者的心动周期为依据,对囊袋进行充气和放气,1 h/d,连续治疗36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心功能指标:包括CI、SV、CO。②血流 指标:包 括LVEF、LVEDD。③NT-proBNP。④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⑤康复指标:包括6MWT 距离、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时间、满意度。其中,6MWT 距离越长说明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越好。生活自理能力使用Barthel 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7]。住院时间越短说明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越好。满意度评分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CI、SV、C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I、SV、CO 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的血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LVEF、LVE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大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流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流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的NT-proBN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NT-proBNP 水平比较(,ng/L)

表3 两组患者的NT-proBNP 水平比较(,n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5 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6MWT 距离长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比较()

表5 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本身属于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性疾病,两种疾病一旦合并产生,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患者的生命[9]。由于大多数患有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以老年人为主,并且疾病属于一种突发病,疾病进展速度快,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迅速恶化的情况,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疾病会处于一种危重的程度,在发病后若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对于患者而言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10]。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在各种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下,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1]。

一旦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尽快入院接受治疗。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一般使用PCI方法,能够在发病的早期阶段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安全性高、微创及见效速度快等优势[12],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经治疗后有助于确保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通畅性,使患者的病情得以尽快缓解,心脏供血更为充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3]。尽管PCI 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种手术治疗方法仍然属于一种有创手术治疗方式,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14]。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危重型的冠心病,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数量较多,由于疾病在发病后会在较短时间内到达高峰期[15]。因此,在疾病治疗中需要将保留患者的心脏功能作为重点治疗内容,以此使疾病预后治疗效果得到保证。在疾病治疗期间以往主要是给予患者单纯西药治疗,无法达到疾病康复的效果。但是由于在发病的早期阶段无法为心脏血管建立侧支循环,因此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应寻求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措施[16]。人类的机体中主要由冠状动脉血液微循环为心肌细胞提供血液供应,促使冠状动脉血液微循环平衡,可进一步修复心肌缺血细胞,完成对患者心功能的显著改善[17]。因此建议在行PCI 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使用体外反搏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机械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使患者的主动脉舒张压得以明显提升,主动脉收缩压大大降低,促使患者的冠状动脉血供得以强化,心肌缺血情况明显改善,对于一些濒死的心肌细胞能够起到修复效果[18]。另外,经过医学临床实践可知,通过对行PCI 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体外反搏治疗,可以促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得以明显改善,动脉血流速度提升[19],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外周血管内皮血流切应力,促使外周血管张力的调节机能得到了明显的强化,促使血管内活性物质的大量分泌,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产生具有预防作用[2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CI、SV、CO 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LVEF 大于对照组,LVEDD 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NT-proBNP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6MWT 距离长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在行PCI 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康复中实施常规治疗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方法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该种治疗措施在实际的治疗期间完成了对机械辅助做功原理的充分运用,经过对患者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的主动脉内舒张期血压得以明显提升,对于收缩期血压起到了降低效果,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明显增加,对于一些趋于死亡边缘的心肌起到了抢救作用。同时,体外反搏对于心脏具有辅助作用,促使患者的心脏射血阻力得以明显减轻,增加了心脏泵血功能。另外,体外反搏不仅会促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的变化,也促使动脉血流速度得以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外周血管内皮血流切应力提高,使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量得以增加,对血管炎性物质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明显增强。因此,建议在行PCI 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实施体外反搏,其属于一种经济、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心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在行PCI 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治疗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优化血流情况,降低NT-proBNP 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升自理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疾病临床康复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冠心病康复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