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句法框架下汉语比较关联结构子句关系分析

2022-12-23 04:33蒙岚
社会科学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心词主句算子

蒙岚

(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一、引言

比较关联结构,Comparative Correlatives(CC),存在于多种语言中。英语比较关联结构如The more you eat,the fatter you get。典型的汉语比较关联结构由两个包含“越”字的从句构成。“越”含有程度意义,必须同时出现在两个从句中,如:你越生气,他越高兴。

比较关联结构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结构或一种固定搭配,其特殊性难以在最简句法或原则与参数框架下获得统一解释[1][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原则参数框架下该结构能够获得统一解释[3][4]。以往关于比较关联结构的研究在其句法关系与生成过程方面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在最简句法框架下,用算子约束原则和CP分裂假说分析汉语的比较关联结构各子句之间的句法关系,并对相关特殊句法实例加以分析,从而验证约束原则和分裂假说的跨语言的强解释力。

二、汉语比较关联结构的基本语法特征

不同语言的比较关联结构有其共性和个性。比较关联结构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句组成,第一个为C1,如“你越生气,他越高兴”中的“你越生气”。第二个为C2,如“你越生气,他越高兴”中的“他越高兴”。目前的研究多以两个子句的比较关联结构为主,两个子句之间的线性关系和顺序在不同语言中存在差异。比较关联结构两个子句中有标记词表示子句之间在程度或质量方面的比较关系。该结构由一对表示在程度上有所增长的标记词“越……越……”组成。本文分两类讨论汉语子句+子句的比较关联结构,既含“越”字的比较关联结构和带疑问词的比较关联结构。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句的比较关联结构中各子句之间的句法关系。只含有一个子句的越字句,如NP+子句的越字句(越贵的包,越多人买)、越VP越VP(女孩越看这条裙子越喜欢)不在讨论范围内。

(一)越字型比较关联结构

此类结构是汉语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复杂的比较关联结构。“越”字表示在程度或数量上按照一定相关比例增长,“越”字通常放在形容词、副词或者动词词组前面,必须成对出现,每个子句中均包含一个“越”字,任何一个子句中少掉“越”字都不合语法。具体可以再细分为:1)简单双越句,如“天气越热,电费越高”2)简单多越句,包含两个以上的“越”子句,如“学习越辛苦就越需要努力,越需要坚持,越需要付出”3)复合双越句,两个“越”字叠用,如“天越来越黑,她越来越怕”4)复合多越句,由两个以上子句构成,每个子句中包含一个“越来越”结构,如“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爸爸妈妈的工资越来越高”。

(二)疑问词型比较关联结构

从语义上说,比较关联结构表示每个子句中程度变量的一定比例关系,汉语中还有一种包含疑问词短语的比较关联结构,相当于英语的wh-词,此类结构可以叫作疑问词型关联比较结构,如(1):

(1)a.妈妈买几块蛋糕,我就吃几块(蛋糕)。

b.小王有多生气,小白*(就)有多高兴。

c.小李赚越多钱,就花越多。

在此类CC 中,(1a)的“几块”相当于英语的“how many”,(1b)的“多(少)”相当于英语的“how much”,因此都可以看作是疑问词(wh-word)。汉语中成对使用的疑问词在形态和词形上一致,wh-CC2或越-CC2中变量的程度或数量取决于wh-CC1或越-CC1,因此,wh-CC2或越-CC2被认为均有指示(demonstrative)功能。两种CC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带有标句词“如果”或“要是”,如(2):

(2)a.(如果/要是)小李赚越多,他就花越多。

b.(*如果/*要是)小李赚多少钱,他就花多少。

三、前期关于比较关联结构的句法关系分析的五种假设

(一)左边缘假设(Left-subordinate hypothesis)

Dikken[3]、Taylor[4][5]认为C1是C2的附加语,但是Abeille和Borsley[6]指出附加语在句子中是可有可无的成分,并且可以在它所附加的成分的左边或右边,因此说C1是C2的附加语不能解释C1总是在C2的前面这一现象。Taylor把英语关联比较结构中的the分析成关联算子(correlative operator),它必须通过某种句法操作(比如某种形式的约束),与另一个算子同时存在。这样就解释了C1与C2必须同时存在于句中的现象。虽然这一分析法可以解释比较关联结构有多个子句,但不能解释为什么附加语子句必须在主句前面的语言现象。

(二)并列结构分析法(Paratactic hypothesis)

另一分析法是把C1和C2看成是一个并列结构,其两个并列的子句构成一个IP或CP,如(3),但此种分析法把C1和C2看成是两个子句并列在一起的特殊结构,显然违背X-bar理论。同时,C1与C2之间不能加入“和”“而且”等连词,如(4),可见并列结构并不能解释C1和C2的句法关系。

(4)你越紧张,(*和/*而且)他越不能专心。

另外,把CC分析成并列结构,还违反了孤岛条件(Island Constraints)中的并列结构限制(Coordinate Structure Constraint(CSC)[7][8],即并列结构中的任何并列的成分都不能提取出来,然而汉语CC的事实语料并非如此,每个子句都可以提取出来,如(5)所示:

(5)a.这些书,越多名人推荐,作者越高兴。

b.这个问题,你请教越多人,越能有效解决。

(5a)中的“这些书”从C1中抽取,(5b)中的“这个问题”从C2中抽取,因此,把汉语比较关联结构的两个子句看成并列结构还违背了孤岛条件限制。另外,并列结构中的并列成分可以互换位置,如(6):

(6)a.小李喜欢看电影和玩游戏。

b.小李喜欢玩游戏和看电影。

但是在汉语CC中,两个子句的顺序不能互换,一旦交换子句的位置,语义则受到影响,如(7):

(7)a.你说得越多,他越不爱听。

b.他越不爱听,你说得越多。

汉语CC的两个子句有从属-中心的依赖关系。如上面提到的(4),做致使含义理解,其意思为“因为你越紧张,所以他越不能专心”;或者做条件含义理解,即“如果你越紧张,他就越不能专心”。这一语言事实恰好与英语比较关联结构的句法关系分析吻合,即C2是中心语子句[3],或C1是从属句、C2是主句[1]。

(三)系动词分析法

Culicover&Jackendoff(1999)提出E假设,即比较关联结构是一个以空I和一个空V为中心词的结构,C1是指示语,C2是空V的补足语。C1和C2都是从属句,如(8)。这一解释使比较关联结构有了相对常见的IP结构。但代价是引入空V和空I两个空语类,在解释语言时有违经济原则。

(四)功能中心词分析法

Abeille和Borsley(2008:1154)[3]认为原则与参数理论可以解释子句之间的依存关系和线性关系。比较关联结构由一个抽象功能词(head F)做中心词,C2为该中心词的补足语,C1为该中心词的指示语,如果FP是句子的左边缘部分,则可以得出CP2是主句、CP1是从句的结论,如(9)。该分析法解释了比较关联结构子句间的线性关系,但是对于功能词的句法归类不够具体明确。

(五)主题投射分析法

与功能中心词分析法类似,FP是一个主题投射(TopicProjection),Alrenga[9]提出从句也可以是主题,如(10):

这样的分析法可以解释C1为什么总在C2前面,如果程度算子the必须与另一个相同的算子同时出现,就能解释为什么关联句必须由至少两个不同的子句组成,如果是话说结构(topic-comment structure),则必须包含话题子句和说明子句。

主题投射分析法可以看作是功能中心词分析法的详细阐释,主题投射分析法把功能词分析法中的功能词具体化,按照CP分裂假说,把CP再细分为若干个层次的功能词,此分析法也是本文所依托的分析方法。

四、关联比较算子的非限制性约束

根据关联标志词(marker)不同,汉语比较关联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疑问词……疑问词……”结构,另一类是“越……越……”结构。两类结构在程度短语(DegP)中呈互补分布,即疑问词结构和越字结构不可同时在比较关联中出现,如(11):

(11)a.小李赚多少钱,就花多少钱。

b.小李赚越多,就花越多。

在(11a)中,疑问词“多少”没有疑问语义,并且同时存在于两个子句中。由一个抽象算子约束,有数量语气的疑问词成对的或以两个以上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子句中,这就是非限制性约束[10]。两个子句中的疑问词变量共指同一个变量值。

另一类汉语比较关联结构在每个子句中使用“越”字,如(11b),与英语比较关联结构中的the类似。在汉语比较关联中,虽然成对使用的疑问词变量或越-变量在形态和词形上一样,第二个疑问词变量或越-变量在变化的程度或数量上取决于第一个疑问词变量或越-变量。因此,第二个疑问词变量或越-变量有指示功能,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证明其所在的子句相互关联。

汉语中的疑问词被看作是极性项(polarity item),即本身没有量化语气的非限制性名词短语,其量化语气需通过约束它的外部算子赋予,举两个例子如(12):

(12)a.他说了什么?

b.他什么也没说。

(12a)种的疑问词成分“什么”需要一个成分统治(c-commanding)它的认证方,疑问词成分的特征取决于该认证方。当疑问词成分受疑问算子约束,它则有疑问语气,如(12a)。如果受隐性的存在算子约束,则疑问词成分普遍存在的变量意义,如(12b)。(13)表示的例子为疑问词成分受疑问算子约束(Huang)。

根据非限制性wh-成分受一个抽象算子约束的假设可以推测汉语的两种比较关联结构都有一个隐性的关联算子(Correlative Operator,Cor.-OP)约束由每个子句中的疑问词或“越”字引出的变量。“越”可以解释成非限制性的程度量词,其数量特质由抽象的关联算子决定,如(14)所示:

(14)表明比较关联算子同时约束两个子句中由“越”字引出的变量,与Lewis[11]提出、Heim[10]发展的非限制性约束假设相符。根据Lewis(1975:6)[11],英语中像“every,any,some”这样的数量词是选择性的。这些数量词约束与之相关的变量x并且止于x,其他的变量在其辖域内不受约束,且受其他数量词约束,如(15):

(15)Mary saw every boy.

Every boy提升到LF并且通过量词提升附着在IP上,其留下的语迹为变量x,受提升了的every boy约束。这样的约束关系是选择性的,因为数量词仅约束一个变量并与其共指。英语中另一类副词如“always,usually,never,sometimes”则被认为是“非选择性的数量词”,因为它们在其辖域内可以约束一个以上的变量,如(16):

(16)Sometimes,it happens that x sells stolen goods to y,who sells them to z,who sells them back to x.

Lewis提出数量副词sometimes不是通过时间,而是通过具体情况限定数量。在(16)中,三个人(x,y,z)都满足跟在sometime后面的句子。这种像“sometimes,usually”等数量化的副词就是一种算子,不加选择地约束其辖域内的变量,即非限制性数量限定词不仅仅约束一个变量,而是同时约束多个变量。Heim(1982)[10]把Lewis的非限制性数量词分析法用到非限制词上(indefinites)。Heim(1982:84)[10]提出非限制词本身没有数量词语气,相当于变量,受所有约束他们的数量词约束,如(17):

(17)a.If a man owns a donkey,he always beats it.

b.Always(x is a man ^y is a donkey ^x owns y),x beats y)

非限制词a man、a donkey和与他们相关的代词都被当成变量,受变量副词约束。非限制词的数量语气由语境中与之相关的数量词或算子决定。在汉语句法中,非限制性约束被用于解释条件结构[12]。

(18)谁先来,谁(就)先吃。

该结构的特点是两个子句中都有一个在形态和指称上一样的疑问词“谁”。第二个子句的疑问词是第一个子句中疑问词的回指成分。汉语中保留在原位的疑问词通常被认为是非限制词,受隐性的外部算子约束。条件结构中的疑问非限制词不加选择地受抽象必然算子(abstract necessity operator,NEC)约束(Heim 1982)[10]。(18)的例句可以用(19)来表示句子中的约束关系。

(19)谁i先来,谁i先吃。

(19)中同样的疑问非限定词彼此并不成分统治,他们之间的共指通过隐性的必然算子建立,必然算子同时约束两个子句中的疑问词变量。从汉语条件结构的这种分析方法中我们可以得到汉语比较关联结构中程度短语(DegP)的解释。再看汉语的两类比较关联结构,如(20):

(20)a.小李赚多少钱,就花多少钱。

b.小李赚越多钱,就花越多钱。

如同条件结构一样,(20)中的程度短语,疑问词型或越字型,都可以看作非限定性程度表达,在逻辑层面起变量的作用。虽然各个子句中的程度短语彼此没有成分统治,但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种共同变量的关系。非限制性约束可以解释这种共同变量关系。两个程度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如(21)的表述:

(21)在汉语比较关联结构中,对于由越1-成分引出的程度变量x,和由越2-成分引出的程度变量y的相互关系如下:当x的值发生变化,y的值发生相应比例的变化。虽然C1中没有显性标示词“如果”,但是仍然有表示条件的意义,如(22):

(22)(如果)天气越热,电费越高。

除了表示条件要素,汉语比较关联结构还有普遍情况的意义,如(22)还可以解释为“如果天气越热,电费总是越高。”根据非限制性算子约束的假设,可以认为在汉语的左边缘有一个关联算子(Cor.OP),该算子为空算子(nulloperator),约束两个程度短语(DegP),也就是含“越”字的子句,其结构为(23):

关联算子约束两个程度算子的原理与(17)一致,算子变量约束结构可以理解为(24):

汉语中的疑问词本身并不带数量语气,而是根据具体语境表示“普遍的”“存在的”或者疑问语气,如(25)。(25a)中的“谁”表示“普遍性的,所有的人”;(25b)中,前面的子句包含一个非疑问性的疑问词短语“谁”,与主句的指示性代词“他”相关联。此处的“谁”并没有疑问语气,表示“存在”的意思,具有隐性的量词语气;(25c)中的“谁”表示疑问语气。疑问词短语受到表示“存在”意义的零算子(null operator)约束。主句中的指示性代词为变量,与疑问词短语共指。

(25)a.谁都喜欢音乐。

b.如果你喜欢谁,就请他来。

c.谁在意你呢?

从这个角度讲,汉语疑问词可以归类为“非限定语类”,即受相关算子约束,从而决定了它的数量语气,类似于英语的sometimes、always等词受到相关算子约束的道理。另外,汉语比较关联结构中的“越”变量可以看作是一个留在原位、不进行移位的程度副词(Deg-in-situ),在句法上等同于汉语疑问词,都具备留在原位的汉语独特参数特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汉语比较关联结构在左分支处受到一个关联算子约束,双子句结构中,关联算子同时约束两个子句,如(24);多子句结构中,关联算子同时约束多个子句(如26),因此有了两个或多个子句并存的语言现象。

对于汉语比较关联结构中的“越来越……越来越……”型,可以同样的假设由一个比较关联算子,分别约束两个或多个“越来越”结构,每个“越来越……”当作一个复合程度词组(Complex DegP),如前文提到过的“天越来越黑,她越来越怕”和“太阳越升越高,阳光越来越暖,生机越来越多”,其两个子句中的“越来越……”关系如(27):

五、汉语比较关联结构的子句句法关系分析

就比较关联结构的句法关系问题,Dikken[3]把C1看成是从句(sub-clause),附着在中心句(head clause)上,如(30);Taylor[4]也把C1看成是附属句,C2是主句,C1作为附加语在主句的左边生成并附着在主句上,如(31)。

Dikken和Taylor都强调两个子句之间不是并列关系,C2是主句,C1是附加语。但是,Abeillé和Borsley[6]、Iwasaki和Radford[13]均指出附加语假设没法解释C1在比较结构中必须存在、附加语是可有可无的语言事实。因此,在Abeillé和Borsley之后,Iwasaki和Radford提出一个功能投射,TopP,解释两个子句的顺序问题和依存关系,提出的结构(32):

根据Iwasaki和Radford(2009)的分析,C1是主题短语(TopP)的附加语,C2是空Top0的补足语。这一分析法可以用于解释汉语比较关联结构,汉语是一种主题突出的语言。在汉语句法中,如果一个句子同时存在主题和主语,主题在主语前面,主题和主语都可以起到支撑整句语义框架的功能。当主题缺失时,主语可以在语篇中撑起语义的框架。

位于句子结构最高层的C系统是表达句子命题内容与表达话语信息之间的界面,具有承载对内信息和承载对外信息两大功能。前者表达句子的有定无定,后者体现陈述、疑问、虚拟之类语气。此外,CP还体现话题、焦点等语用信息,根据CP的不同功能,可以像分解IP和VP那样来分解CP,这就是CP分解假设(Split CP)[14]。我们把汉语比较关联结构看成是一种焦点结构,由一个空功能词(Foc0)作中心词投射出来,该功能词带焦点特征,这种焦点特征同时在C1和C2上发生。C1包含焦点短语,是一个程度短语,C2则是空焦点中心词的补足语。

在回答有疑问词的疑问句时,能够对应回答疑问词算子的成分是焦点[15]。所以如果越-成分或疑问词成分能回答疑问句,则可以做焦点,如(33a)的“越多时间”和(33b)的“天气越热”可以用于回答疑问句:

(33)a.甲:(我)要花多少时间练习,书法才会好?

乙:(你)花越多时间练习,你的书法就会越好。

b.甲:什么样的天气,冷饮卖得好?/天气多热,冷饮就卖得好?

乙:天气越热,冰淇淋卖得越好。

在(33)中,“时间”和“书法”在语篇中都是旧的信息,充当话题。乙回答的“甲练习的时间总量”和“热的天气”是新信息,因此它们是句子的焦点,而不是整个子句作句子的焦点。(33)的语言事实表明C1由已知话题和焦点信息组成,焦点信息通过程度短语实现。汉语比较关联结构以越字词为基础,因此可以把越字词看成是焦点结构,“越”在C1里就是一个焦点标志词(marker),使它统治的成分焦点化。整个C1在焦点投射的指示语位置上基础生成,C2则是焦点中心语的补足语,整个关联比较结构的句法结构如(34):

(34)FocP[越1-子句Foc’[Foc0[越2-子句]]

根据Rizzi[14]的CP分裂假说,CP的内部可以分裂成多个功能语投射,如(35):

(35)ForceP(=CP)[Top[FocP[FinP(=IP)]]

因此我们假设汉语比较关联结构是FocP的投射,那么每个越-子句是CP还是IP投射?首先分析(36):(36)(如果/要是/当)天气越热,电费(就)越高。

“如果”“要是”“当”这类词可以选择性地出现在越1子句前面,表示越1子句是CP。而且,整个(36)句子也是一个CP,可以把整个句子嵌入另一个句子中,如(37):

(37)a.小李相信[花越多的时间练习,你的书法就会越好]。

b.我们必须接受[投入越多时间,结果不一定越好]的事实。

在(37a)中,比较关联结构是主句动词“相信”的补足语,(37b)中是以“事实”为中心词的名词组的补足语,因此我们可以说整个比较关联结构是一个CP。另外,还可以通过疑问句来检测,如(38):

(38)表明疑问词“吗”成分统治整个主句,并且句子没有歧义。然而在反义疑问句中则有可能引起语义不清,如(39a),我们可以把它的句法结构分析成(39b),“是吗”投射整个比较关联结构句,构成对整个主句的反问;也可以分析成(39c),把越1子句移位到主句CP指示语的位置,因此就移出了反义疑问词“是吗”的辖域,因此“是吗”生成于低层的IP,即越2子句位置,反义疑问针对第二个子句:

(39)a.我们吃得越多,妈妈越高兴,是吗?

反义疑问句(39a)引起语义模糊,反义疑问词有可能基础生成于整个主句里,也有可能基础生成于C2子句里。但是英语中的此类对应结构则很明确,反义疑问词生成于C2(Culicover&Jackendoff 1999:548)[1]如(40):

(40)a.*The more we eat,the angrier you get,isn’t it?

b.The more we eat,the angrier you get,don’t you?

(40)表明,C1是CP,而C2是IP。同时,双越句的句法关系分析也可用于分析多越句的句法关系,如(41),由于双越句中的C1是一个CP,因此可以把三越句的三个子句分别命名为C1、C2和C3,C1和C2是一个CP 下的投射,C3是下一个层级的IP,(41a)和(41b)的句法关系分别如(42a)和(42b):

(41)a.天越黑,雨越大,她越怕。b.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爸爸妈妈的工资越来越高。

在多越句中,C1是整个FocP的附加语,C2是位于左边缘的附加语,C3是下一个层级的IP,是焦点中心词的补足语。说C2是附加语,因为它在整个CP中是可省略的,如(41a)和(41b)在省略了C2后成为(43a)和(43b),仍然合语法。同时,此种句法关系中C2是可以重复递归的。C1、C2与C3有一定的线性关系,C3必须放在最后,不可提到句子前面,即(41a)和(41b)不能写成(43c)和(43d)。(41a)中的“天黑”和“雨大”构成“她害怕”的条件要素,但不是因为“她害怕”才变得“天黑和雨大”,因此C3的位置不能与C1或C2交换,因此我们提出C2是位于左边缘的附加语。

(43)a.天越黑,她越怕。

b.祖国越来越强盛,爸爸妈妈的工资越来越高。

c.* 她越怕,天越黑,雨越大。

d.*爸爸妈妈的工资越来越高,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简单双越句、复合双越句和疑问词型比较关联句中,C1是指示语,C2是补足语,它们与一个以焦点功能词为中心词共同构成CP投射;在简单多越句和复合多越句中,C1是整个句子投射的指示语,C2是整个句子投射的附加语,C3是整个句子投射的补足语。这样的分析假设解决了各子句的线性顺序问题,也与Rizzi提出的CP分裂假设相符合。

六、结语

相对于动词结构和名词结构的研究,比较关联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国内从形式句法学的角度对该结构进行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结合国外对英语比较关联结构的研究,对尚存在争议的比较关联结构的子句句法关系问题,用汉语语言事实进行分析,以汉语比较关联结构为语料探讨比较关联结构的生成,以寻求该结构的统一解释。通过分析,本文对汉语中的两类主要比较关联结构的形式:越字型和疑问词型比较关联结构的句法关系找到了一致的解释,即两种类型的比较关联结构均由一个空的比较关联算子分别约束各个子句中的比较标志词,“越”或疑问词,使这些标志词必须同时存在于各个子句中。就各个子句间的关系而言,它们是一个空焦点词作中心词所投射出来的结构,其中C1是CP,是一级投射的指示语,C2是IP,作空焦点的补足语;在多越句中,C1是指示语,C2是位于投射左边缘的附加语,C3是补足语,这一假设对比较关联结构各子句同时存在并具有线性关系的语言现象作出解释,并且验证了CP分裂假说。

猜你喜欢
中心词主句算子
有界线性算子及其函数的(R)性质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Domestication or Foreignization:A Cultural Choice
Why I ride
QK空间上的叠加算子
俄汉语定语对比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升复习效率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考怎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