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视域下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2022-12-23 04:33付璐
社会科学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红色

付璐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00)

文化自信体现的是对本国文化一种成熟、理性的思考,彰显着对传统思想价值的普遍认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在2020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不断发展红色旅游。这说明红色旅游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增进人民精神力量两方面均可发挥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红色资源的开发为我们学习和传承优秀革命精神增添了一种重要工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和产业政策的引导,红色旅游也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新时代下我国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在梳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前,我们有必要对红色旅游的内涵进行辨析。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其所承担的革命精神作为内涵,系统性地组织游客进行参观和学习的主体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实质上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关键举措,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深刻诠释。

第一,红色旅游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外化表现。狭义上讲,红色文化特指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红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元素。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是中华儿女在特殊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优秀精神品格。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奋勇拼搏,逐渐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雷锋精神”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传统革命精神和以“抗疫精神”“航天精神”“塞罕坝精神”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伟大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伟大建党精神。

第二,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和精神品格,红色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英勇抗争,争取民族独立,为美好生活进行奋斗的顽强不屈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节。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并且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革命实践提供了充足动力。同时,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如立党为公、一切依靠人民等红色精神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正因为红色文化彰显中华民族高度的理论自觉,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面对西方新自由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的浪潮下树立起具有鲜明红色基因的文化自信。

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举措。上述两个环节的有序衔接,促使红色旅游为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二、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历程回溯及对现状的思考

根据我国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2004-2010年)。实际上,红色旅游起初形成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倡红色旅游。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对红色旅游进行了权威性定义,同时初步规划了我国红色旅游的总体布局和具体实施思路。随着中共中央的主导作用和各省市的贯彻落实,我国红色旅游产业进入了起步阶段。此后出台的《关于做好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和《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2008)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从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收费标准以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规划。

第二阶段是调整阶段(2011-2017年)。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思路、具体实施措施和保障手段。该文件将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为主题的重要历史事件纳入各红色景区(点)旅游发展范围,并提出了另外建设130个红色精神鲜明、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3年,中办、国办以及中央军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大力宣传烈士精神,并且要做好烈属抚恤优待工作。2016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从红色旅游发展的教育意义、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此后相继颁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2017)、《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等文件,紧密围绕景区体系建设、意识形态属性等方面展开,有力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区域性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性功能。

第三阶段是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7月出台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为红色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未来发展建设搭建了清晰框架。之后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在长三角区域内开发互联互通的红色旅游线路。[1]为了强化红色文化在旅游者之间的感染力,2020年文旅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的通知》,有效实现了红色旅游的品牌推广和社会示范效应。同时,各个省份也同步推进本地区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时代价值的融合,如2020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布的《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工作的通知》就指出要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1年四川省,人大颁布的《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要求协调推进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红色文物保护工作。[2]2021年3月,全国两会指出要增强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创新融合,再一次为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调。在这一阶段,我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更加新颖,红色文化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联系愈发紧密,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的同时也推动了“老、少、边”地区的经济振兴。

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规模稳步扩大。2004年,我国红色旅游总人数为1.4亿人次,仅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14.3%。[3]到2010年,我国全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升至4.3亿人次,占比升至20%,并促进了91.2万人直接就业和371.1万人间接就业。[4]2011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次达5.4亿,综合收入达1450亿元。[5]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次突破13亿,取得了从2004到2017年年均增长15%的成绩。[6]尤其在2019年国庆期间,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次同比增长23.2%。[7]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有所缩减,但仍有超过1亿人次出行,在全国旅游市场上也维持在11%以上的份额。截止到2021年3月,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共计12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也达到428个。[8]“十三五”期间,中央预算总投资共16.9亿元,17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建设获得资金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呈现出利好的发展态势。

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红色旅游接待人员正趋于年轻化。根据驴妈妈旅游网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红色旅游总人数中“80后”占比24.9%、“90后”占比8%。[9]而到2021年上半年,“80后”“90后”人群占据全部红色旅游用户人数的七成,其中“90后”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140%[10],充分体现出红色旅游在青年人群中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也证明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本土红色资源的重视。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力量的“新增长极”。如自2004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525客机首飞以来,国航累计在井冈山进出港口超8800余次,为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打开“空中经济长廊”,助力井冈山成功脱贫摘帽。[11]2019年,安徽金寨共接待红色旅游总人次为463.3万,实现综合创收14.8亿元。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的金寨红色旅游综合收入也达到4.62亿元。[12]2018年,延安市全年共接待游客6343.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0.7亿元。仅仅在2021年“五一”长假期间就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收入近15亿元。[13]2021年上半年,西藏共推出了21个红色旅游景区(点),当地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58.01万人次,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10.90%,创下179.54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38.1%,占该区上半年生产总值的19.4%。[14]又如四川省通过建设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三线建设与抗震救灾事迹相结合等方式,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动能。2016-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总接待人次3.87亿,红色旅游产业创收1941.60亿元。[15]自《2005-2010年贵州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纲要》文件颁布以及设立“党史教育基地”以来,贵州省红色旅游产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当地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2564万人次,实现收入218.48亿元,较往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16]整体而言,红色旅游在巩固和拓展革命老区取得脱贫攻坚硕果中起到持续稳定的推力。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红色文化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理解不到位、滥用、庸俗化以及破坏改建等现象。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对红色革命精神的展现不够深刻、立体,仅对现有红色资源进行简单包装。存在对红色文化曲解、误解的现象,如调侃革命先烈的事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之中。不少开发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宁愿违背自身道德准则,将带有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进行商品化、庸俗化、片面化的利用,通过美食、购物以及娱乐消遣设施淡化景区红色要素,误导了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红色旅游产业精品意识不强。现阶段,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单一化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游客是根据红色景区所呈现的纪念馆、战争旧址、博物馆等外部表现形式来完成旅游体验,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模式基本相同。同时部分展馆的红色现场感营造力欠缺,红色资源对游客的精神熏陶并没有达到预计效果。红色文化体验馆、红色文化现实增强等技术并未与游客产生良好的互动,不能为旅客带来多角度、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第三,红色旅游产业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由于红色旅游目的地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薄弱的革命老区,所处地理位置的公路路况、通信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相对不健全,景区停车场、供排水线路、景区内的步行道以及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过于老旧,景区周边的旅店、餐厅以及休闲娱乐场所档次较低,部分景区存在自助终端购票系统尚未普及以及景区内部网络信号不畅通等现象,损害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景区的红色资源大多独立、分散存在,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基于游客良好体验的完整产业体系,降低了游客在景区内的逗留时间,极大削弱了景区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红色旅游产业人才队伍规范化水平亟须加强。实际上,红色旅游既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的介入,也需要专业性人才的支撑。国内部分省份的红色旅游工作并没有专职部门及人员负责,进而导致了责任落实得不彻底。另外,制定红色旅游景区发展规划、产品运营及红色展览活动方案的专业性人才稀缺,各地红色景区讲解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薪酬结构有待优化,部分红色展览馆的讲解员为本地村子的普通村民,未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强、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系统性教育培训的难度和成本。

三、文化强国视域下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正确引导红色旅游的合理开发,不断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内容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系统融合,因此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逻辑。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引导红色旅游的开发工作。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主导红色旅游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在法律条文内明确红色旅游的重要思想道德建设作用,积极落实各级红色旅游市场的行业准则,引导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二是要尽快对受损红色文物开展抢救性措施,建立红色旅游景区专职维护部门,在秉持“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下进行修缮工作,加大对红色资源保护的投资力度,对红色旅游低俗化、庸俗化等现象严惩不贷。三是要定期开展红色旅游专题研讨,鼓励国内相关部门领导及学者对红色资源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路径进行论证,对全国及各地区红色旅游相关文件细则进行充分梳理,同时建立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将革命文物、历史遗迹等红色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如四川省2021年9月初成立的四川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会,旨在加强本省红色旅游资源联动,推动红色旅游产业新格局的构建。

(二)打通红色旅游产品创新研发渠道,加大红色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

在如今的大众化旅游时代下,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走过、路过、看过”的基本出行内容,而是更加倾向于自身的旅游体验以及内在情感的满足。有效信息的展示、增加游客的参与度、服务至上等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要重视对“80后”“90后”以及“00后”群体针对性产品的设计,通过专业调研机构深入了解年轻人群对红色旅游的内在追求,根据不同年龄的青年群体设计个性活动。譬如举行红色研讨会、红色演讲以及红色知识竞答等项目,既让游客对红色旅游有更为丰富的体验,又发挥了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针对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尽量满足游客的仪式感,产品设计尽量采取编号、奖状、证书等形式,这对青年一代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大有裨益。扩大沉浸式体验方式在红色景区的覆盖范围,充分借助VR、A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游客与红色足迹的紧密互动,将传统红色旅游的“观光式”逐渐转变为“体验式”,进而提升游客的代入感和审美体验。同时还要不断扩大红色旅游的传播力和吸引力,增加红色景点的宣传方式,搭建红色文献服务平台,依托抖音、B站等载体对红色景点主要项目进行系统性、趣味性传播,要在消费者之间形成感召力与独特的红色文化记忆。重视红色文化演出以及红色影视作品的规模宣传,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品的众多的红色题材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关于理解红色旅游的全新视角,譬如《大浪淘沙》《觉醒年代》等优秀红色电视剧以及《建党伟业》《辛亥革命》《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具有新时代红色气息的国产电影,有力依托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和青年演员的表现张力以及合理的市场化宣传,有利于增进游客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消费动力,在满足感官需求的同时实现广大游客内心文化自信的树立。

(三)完善景区公共基础设施,构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

红色旅游景区所在地要做好基础配套设施招标工作,严格遵循中央与各级地方的财政划分准则,避免大拆大建以及违规滥建现象的发生。努力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旅游道路和农业资源道路的施工力度,不断促使旅游交通路线建设项目更多地倾向于革命老区,适当扩充景区周边公共停车场,定期维护景区周边主要干道和路标指示牌,进而提升本地村民就业率和家庭收入。切实提升红色景区生态环境建设,改进红色景区垃圾处理方式。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问题曾指出要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当地村民改善传统生活方式方面起到重要引领作用。要注重红色景区内部以及周边的环境绿化工作,让游客在学习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同时,也能切身感受到革命老区生产生活环境的升级。同时,要引进高质量的红色主题酒店、红色主题餐厅以及红色主题小镇,在满足旅客基本出行需要的同时也带领本地村民以合资、股份制等集资模式参与到旅游开发当中,为景区旧场所改造升级和新项目建设增添新动力。

(四)重视与专业院校的合作共建,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高校的旅游人才是组建一支高水平红色旅游研究队伍的重要来源,因此要重视红色旅游岗位需要与旅游院校所设课程的有效对接,突出旅游产品开发和策划相关课程的设立,及时搭建专业院校与红色景区之间的人才输送平台,进而降低应用型人才的流失率。同时,注重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和后期职业发展规划,重视人才的“乘数效应”和“头羊效应”,制定灵活的薪酬制度以及人才评价机制。红色讲解员这一工作是开展红色教育、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环节,因此要进一步做好讲解队伍专业能力的培训工作,持续推行全体红色旅游员工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开展红色讲解员的分级式培训体系以及评优活动,通过集体交流和能力竞赛来巩固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景区红色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在哪里?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