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需求,打造活力小学数学课堂

2022-12-23 02:58汤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奇偶性圆柱创设

汤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践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根本,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相应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层面的需求。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借资源,创设一个个适合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去观察、思考、分析和辩论等,让他们在大量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一、贴近学生现实预设,引发思考需求

以“质数和合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依托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现实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动力。同时,教师还应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情实际,创建合适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索,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进而更有效地助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一)设计对话,引发思考

教学伊始,教师就可以采取聊天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关系”的概念,在思考中体会关系的内涵。教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你爸爸和你是什么关系吗?”学生回答:“父子关系。”紧接着,教师进行追问:“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关系存在吗?”

学习经验的支持,让学生能够很快地理顺一些关系,如母子关系、母女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同时,学生也会在叙述中感悟到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至少是一对一的,从而形成关系数学思维模型[1]。

(二)研究分析,促进思考

在探究学生与他人、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师话锋一转:“在自然数中有部分数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你了解吗?”学生在学习经验支持下说出加数与和的关系、乘数和积的关系等。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写出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算式中的数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再思考,也能促使学生迫切想了解其中蕴含的奥秘。

(三)活动体验,深化思考

在临近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深化学习,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比如,记牢自己的学号,按照口令做游戏。如,只有2个因数的鼓鼓掌,有3个因数的跺跺脚,有3个以上因数的挥挥手。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以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比如问学号为1的学生:“你为什么一直都不参加活动呀?”于是该学生站起来说:“我只有1个因数,那些活动中都不包含我,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生经过学习分析与思考,可以在倾听中更好地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本质。

二、把握学生认知冲突,促进探究需求

创设儿童化的认知冲突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冲突中引发学习需求,进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理解深入,有效推进整个学习活动。这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基础,也是助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2]。例如,在完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之后,教师就需要创设相应的学习冲突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要学习的欲望,使学习进入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

(一)利用问题,促进需求

在完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促进学生对角的符号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比如,利用投影设备展示一组大小不一、方向不一、排列杂乱的角,引导学生进行角的大小比较,并记录下来。学生会在练习纸上写着大的角、小的角、中的角,还有这边的角、那边的角、中间的角等。与此同时,教师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创设出一个交流分享和认真倾听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去说,带着思考去听。

学生在说和听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这种角的表述方式不够自然,于是就会主动思考:是否能简洁地表示出这些角,便于书写,利于记录?可不可以像给人起个名字那样,给不同的角起个名字呢?疑问会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动力,会让他们的学习探究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二)引导辨析,深化需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刺激学生大胆想象,引导他们去创造。这样学生就会按照生活经验给角起各种名字。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和五花八门的命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辨析,以此促进学生积累丰厚的学习认知。

教师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达到简单书写、简洁记录的目的?该如何做?于是,有学生发明出一个个神奇的符号,并在展示与交流中进行比较和甄别,最终形成一种共识,选择符号“∠”来表示角,既符合角的基本外形,也非常简单,容易记,容易写[3]。

由此可见,创设认知冲突学习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能使学生产生更为强劲的学习动力,数学学习更加高效。同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去学习、思考,无疑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之举,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

三、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诱发理解需求

选择趣味性浓且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学习素材融入教学之中,能诱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需要,实现高效学习。对此,在“和的奇偶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助于智趣激发的学习素材,促使学生快乐学习,积极思考,使学习更加高效[4]。

(一)设计游戏体验,深化学习理解

关注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活力教学的根本追求,也是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应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设计一些娱乐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观察,在看中学习思考,在想中实现学习互动,从而助推其对“和的奇偶性”的理解更加深入,促进知识的内化。

比如,笔者设计了“转盘大抽奖”活动,具体操作为:制作多个简易的转盘,在上面写上一组数,指导学生一边转转盘,一边记录下转到的数字,然后将所得数字相加,观察、分析数字之和的奇偶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转盘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引导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分析数字的奇偶性,让学生在玩乐中初步构建对“和的奇偶性”的学习认知。

(二)开展学习辩论,满足学习需求

通过转盘活动,学生可以从这些转出的数字中逐渐感知到“和的奇偶性”的基本规律。随着学习交流互动的开展,学生能够逐渐感悟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等规律。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能够较好地悟出“和的奇偶性”特征。

与此同时,学习中的互动会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他们会产生更多的思考:三个数相加,甚至更多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规律又是怎样的呢?问题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在研究经验、方法的支持下,能够提炼出共识,形成规律性认知。

由此可见,把“和的奇偶性”学习与玩转盘游戏结合起来,不只是改变教学方式那么简单,而是把数学学习智慧地融入玩乐中,使得玩中有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同时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

四、依托深度学习构造,助力空间需求

善于用学生的感知、思维解读眼前的一景一物,从中积累起丰厚的空间感知,实现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的空间意识得到发展,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此,在小学“几何与图形”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设计合适的情境,组织实施经验共享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智慧得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高,空间观念得以完善[5]。

(一)构建合作情境,促进思维交互

立足于学生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也是人本教学理念的反映。以“圆柱的体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创设系列合作探究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圆柱、解读圆柱,积极猜想圆柱体积计算方法。于是,学生会在合作实践中探寻到系列方法:把圆柱状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得出圆柱体积。这个实践尝试,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灵感,变未知为已知,有助于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究。

这样的实践探究性学习会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他们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以及边动手边思考边说理的好习惯的养成,助力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分享学习经验,助力深度学习

随着学习分享活动的开展,学生会联想到圆柱底面特征,试着按照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探究圆柱体积。这样的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交流、分享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思想交互、思维碰撞等,实现对圆柱体积学习的有效突破,促进学习理解不断深入,从而增强学生对“几何与图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相应几何知识的建构,助推小学生空间意识的提升。

五、关注数学知识历史,满足文化需求

当然,数学文化不是显性的,学生是很难从教材文本中直接感知到的[6]。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化因子,并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掘,实现数学文化的有机融入。

(一)关注数学史话采集

任何一个数学知识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关注数学史话采集,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较好地感受其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助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科普视频等,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大小月的由来,特别是7月、8月变成大月的历史原因,让学生对2月的特殊性有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还应引入科普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知识,为学生后续的“四年一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数学文化活动

数学文化融入不是一些画面、一组视频就能达成的,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数学文化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相关知识,组织学生积极投身于相应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真切的搜索、谈论、思考等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建构起对应的知识认知,感悟数学中蕴含的文化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自我思考等编写成数学小报,让学生在编辑小报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知识,了解“年、月、日”中的文化因素,使其对这部分的学习与感悟得以深化,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并获得发展与提升。

由此可见,深度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文化元素,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需要,打造适合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可以满足学生数学文化学习需求,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就要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努力把教学聚焦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与情感需求之上,以促进他们高效学习,满足其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还应努力从学生心理入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充满童趣,以此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更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奇偶性圆柱创设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巧记结论灵活处理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及周期性的相关问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题型分析
例谈函数奇偶性应用中的两类求值问题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形式及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