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陈民藩教授“存体寡损”理论的痔吻合器改良术式在混合痔中的应用

2022-12-22 02:18王菁汪昭楚林虔石荣
福建中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内痔吻合器肛管

王菁,汪昭楚,林虔,石荣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混合痔是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44%,高发于45~65岁人群[1]。改善饮食及排便习惯是有症状痔的一线疗法,但对于Ⅲ、Ⅳ期痔病,ASCRS指南强烈推荐以手术治疗[2]。近年来,基于吻合器的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被视作传统外剥内扎切除术(MMH)的替代疗法[3],尽管PPH短期疗效更佳,但在长期随访中发现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提高[4]。我科选择性痔上黏膜次环切术(大C环术)在PPH的基础上,以套镜挡板保留了部分黏膜组织,使吻合口张力降低,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5]。针对患者痔区的精确切除、上提悬吊以及减少肠腔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符合国医大师陈民藩教授“存体寡损”的手术思想。故基于“存体寡损”理念创造出痔吻合器改良术式,本研究通过对180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该术式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肛肠疾病分册》[6]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1.1.2 纳入标准 ① 符合诊断标准者,主诊断为混合痔,内痔临床分期为Ⅲ、Ⅳ期;② 年龄18~65岁;③ 无手术禁忌证,如严重的基础疾病,或心、肝、肺、肾等脏器损害;④ 既往无肛门手术史者;⑤ 同意加入本研究进行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 合并有炎症性肠病、肛周皮肤病等干扰疗效判定的肛周疾病者;② 瘢痕体质者;③ 直肠占位性病变,性质不明者;④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 依从性差,不能完成随访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一科就诊的混合痔患者18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大C环组和痔吻合器改良术组各90例。2组性别、年龄、内痔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2020-052-02)。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大C环组 采用ST33-T80一次性开环式微创肛肠吻合器(苏州天臣国际医疗)。手术操作:① 椎管内麻醉起效后,取膀胱截石位,术区周围皮肤、肛管与直肠下段以碘伏消毒。评估麻醉下痔的类型、数目、大小、分布和脱垂情况等。② 扩肛后观察内痔核分布及脱垂情况,大C环镜的挡板位置需避开内痔核,固位于正常直肠黏膜。③ 荷包缝合和吻合器操作:助手手工辅助轻按固定肛门镜,在暴露窗体下缘上约1 cm,齿线上约2 cm处,用2-0可吸收线于黏膜下层缝合荷包,置入吻合器头端,收紧打结荷包,旋紧吻合器至指示针位于绿区处,快速击发缝合器,注意击发吻合器需保持吻合器长轴稳定,切勿摇晃,击发后保持吻合器闭合状态3~5 s,然后缓慢旋松退出吻合器。④ 吻合桥的处理:肛镜挡板处可见吻合桥,电刀切断后,可用2-0可吸收线行“8”字缝合两处断端,使黏膜趋于平整,发现活动性渗血和波动性出血点,果断行“8”字缝扎止血处理。切除的痔上黏膜组织送病理检查。⑤ 外痔的处理:旋转退出肛镜,观察悬吊上提后肛周外痔的回缩变化情况,用直钳钳夹外痔基底部至齿线处,于钳上切除外痔,30 s后松开直钳,用电刀电凝固定直钳钳夹的线性夹闭创面;相邻两外痔间保留正常皮肤桥,避免狭窄。⑥ 术毕:行常规肛门指诊,了解肛管通畅及直肠顺应性情况,之后碘伏消毒肛门,置入1枚75 mg双氯芬酸钠栓,并以无菌止血纱与凡士林填塞手术创面,外以纱布塔形包扎。术后处理:术后予中药坐浴,本院协定坐浴方:大黄20 g,枯矾20 g,威灵仙25 g,苦参20 g,马齿苋60 g,水温40°左右,每次10~15 min,紫白膏换药,早晚各1次。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大C环组痔吻合器改良术组例数90 90性别男57 46女33 44年龄/岁45.5±3.1 44.6±2.3内痔分期Ⅲ43 41Ⅳ47 49

2.1.2 痔吻合器改良术组 采用一次性痔吻合器(常州安克医疗,AKGZB34)及配套Free Windows肛门镜套件,见图1。手术操作:在扩肛步骤上使用Free Windows肛门镜套件适当扩肛,根据内痔核分布及脱垂情况,旋转套镜内部精确选择脱垂痔核上方黏膜切除,其余操作和术后处理同大C环组。

图1 肛门镜

2.2 观察指标

2.2.1 术后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2组肛门疼痛程度[7],记录2组术后当天、术后首次排便、术后1周的疼痛情况,均记录最高VAS值。

2.2.2 肛门坠胀程度 参照文献[8]将VAS评分制用于患者肛门坠胀的主观感受评价。① 0分:无明显坠胀感;② 1~3分:坠胀可忍,不影响休息;③ 4~6分:坠胀可忍,影响休息;④ 7~10分:坠胀感强烈难以忍受,睡眠欠佳。分别记录2组术后1周、2周及1个月的肛门坠胀评分。

2.2.3 肛门狭窄程度 ① 肛门无狭窄,食指入肛顺利,排便轻松;② 肛门口径缩小,食指入肛欠畅,排便较困难;③ 肛门口径明显缩小,食指难以入肛,排便困难。记录术后2个月患者肛门狭窄情况。

2.2.4 肛门直肠测压指标 应用肛肠压力检测仪(荷兰MMS公司)进行肛门直肠测压,观察2组术前、术后2个月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组术后肛门狭窄情况比较 仅痔吻合器改良术组于术后1个月出现1例轻度肛门狭窄,2组术后肛门狭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2组术后VAS、肛门坠胀评分比较 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C环组比较,痔吻合器改良术组术后1周、2周和1个月肛门坠胀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2、表3。

表2 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大C环组痔吻合器改良术组例数90 90术后当天3.89±1.08 3.71±1.30术后首次排便2.26±0.95 2.29±1.10术后1周1.98±0.91 1.89±0.97

表3 2组术后肛门坠胀评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术后肛门坠胀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大C环组比较,1) P<0.05。

组别大C环组痔吻合器改良术组例数90 90术后1周3.21±1.23 1.54±0.211)术后2周1.71±0.11 0.33±0.581)术后1个月0.29±0.37 0.10±0.151)

3.3 2组肛门直肠测压的相关指标比较 痔吻合器改良术组术后2个月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2组肛门直肠测压的相关指标比较(±s) mm Hg

表4 2组肛门直肠测压的相关指标比较(±s) mm Hg

注:与术前比较,1) P<0.05。

组别大C环组痔吻合器改良术组例数90 90时间术前术后2个月术前术后2个月肛管静息压73.90±5.93 72.77±3.04 75.07±5.47 63.12±5.231)肛管最大收缩压152.07±2.99 153.56±8.10 153.51±8.46 152.36±2.84

4 讨 论

痔吻合器手术是目前治疗痔病的一种主流术式,主要包括PPH、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及大C环术[9]。损伤小、疼痛轻及愈合快是痔吻合器手术的特点,但术后短期可有肛门坠胀、急便感等并发症出现,长期可有吻合口狭窄的风险。其中PPH为完整的环形吻合口术式,其横向张力较大,术后肛门坠胀、急便感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相对常见[9]。TST由于切除组织量较少,悬吊效果差,对环状痔的远期疗效欠佳[10]。大C环采用开环式设计,保留了部分黏膜,吻合口横向张力小,直肠的顺应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11]。但面对3、5、11点位的非典型内痔,或一侧呈单颗粒状、另一侧呈半环状内痔的不规则分布情况,由于受固定开窗肛镜的限制,使用TST或大C环时就捉襟见肘,无法做到精细化切除上提。

根据肛垫下移学说,痔吻合器手术的技术要点在上提悬吊和断流减容,基于目前微创和精细化医疗的理念,要针对临床上内痔出现的不同位置及大小,进行个体化的肛镜下黏膜选择性暴露,再行吻合器切除钉合。自由选择开窗位置和开窗范围更符合人体肛管生物力学的原理,避免盲目地进行两窗、三窗甚至环状切除。“存体寡损”理论是国医大师陈民藩教授中医肛肠外治法的核心思想,陈老提出在手术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肛门原始形态的保护,形态外观的保护亦是对肛门功能的保护,“存体寡损”即尽可能地保护肛门直肠的组织结构,进而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更多地维护或修复肛门功能。因此基于陈民藩教授“存体寡损”学术思想,本团队开发了自由可变式肛门套镜系统(专利号:ZL 201822079348.0),并提出了痔吻合器改良术式。陈民藩教授认为,在痔病手术过程中应注重肛管组织切除量的多少,过多则易导致肛门狭窄,同时应注意保护黏膜及肛管皮肤,针对不同痔区分布采取不同手段[12]。痔吻合器改良术式可精确暴露脱垂性痔的痔上黏膜部分,术中可进行可控性地精准切除痔上黏膜,上提悬吊下脱的肛垫组织,最大程度地减少正常组织的切除,达到提拉的效果,复位肛垫组织,保证了直肠的顺应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后遗症,体现了目前外科的微创理念,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肛门直肠压力是评价肛门自制能力的客观指标,可反映肛门括约肌损伤的程度[8]。肛管静息压指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的肛管压力,具有维持肛门自制能力的作用,由肛管括约肌复合体及相关组织形成,其中内、外括约肌为主要压力来源,而肛垫、血管等组织占15%[13-14]。直肠静息压是静息下的直肠压力,受腹压、肠壁弹性与收缩的影响[15]。肛管最大收缩压指患者用力收缩肛门时测得的最大压力值,反映了应激下肛门的自制能力,主要受外括约肌与耻骨直肠肌影响[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肛门疼痛、肛门狭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痔吻合器改良术组术后肛门坠胀评分明显低于大C环组(P<0.05),可能由于痔吻合器改良术精确调节切除区域和范围,可控性地精准切除痔上黏膜,符合肛管生物力学,对肛管组织形变影响较小;而大C环为固定开窗的C形肛门镜,无法做到精细化切除上提。另外,肛门测压结果显示,术后2个月痔吻合器改良术组的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可能与痔吻合器改良术精确悬吊并切除病理性肛垫,同时恢复了肛管及直肠下段的顺应性有关,提示该术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肛门功能。

综上所述,痔吻合器改良术实现了痔吻合器的个体化治疗,更大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使患者术后舒适度增高。今后需通过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及痔吻合器改良术式的规范标准化,不断将之推广于临床。

猜你喜欢
内痔吻合器肛管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磁吻合技术的消化道吻合器的研制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