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华,许 萌,王巧丽,程俊伟,张 歌,杨宇英
1.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结阳一科,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质控科,河南 郑州 450000;4.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骨结核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导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肺结核传染性强,病原菌耐药性高,加之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抵抗力差,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2]。同时,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缺乏疾病相关防治知识,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难以遵医嘱展开自我护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影响预后。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注重把控过程管理、环节质量,以此为理念展开协同护理,由家属与护理人员形成协同督导模式,可强化患者健康行为,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3-4]。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11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均干预1个月。纳入标准:(1)符合《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5]诊断标准。(2)精神良好,可正常沟通交流。(3)初次发病。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2)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集中宣教的方式讲解结核病疾病知识、危害、遵医嘱用药重要性、健康饮食、注意事项等,多与患者交流,予以正性引导;每日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遵医嘱定时、足量给药,并观察用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叮嘱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的摄入,勿暴饮暴食;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鼓励恢复期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1)创建小组。由护士长(组长)及若干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每周开展1次护理质量改进会议,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改进。(2)制定方案。依据护理标准和患者个体情况,并以持续质量改进为理念,再结合患者及家属实际需求制定相关方案。(3)具体实施。①协同宣教,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肺结核、用药等知识的掌握度及需求度,随后根据评估结果采用视频、动画、图文结合的方式,再配合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肺结核知识、危害、用药知识等,引导家属参与到患者的照护工作中。将宣教知识进行整合,提取关键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打印后分发给患者及家属,指导其每晚睡前翻阅,翻阅时间在30min左右,强化认知。②协同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患者负性情绪的来源,告知患者当结核菌呈阴性时不具有传染性,对患者与他人的交流无影响,鼓励患者家属与朋友主动探视,探视时间在30min左右,给予患者足够的温暖。③协同运动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慢走、太极拳等运动,根据个体情况每周2~3次,20 min/次,由家属在旁陪同,形成长期监督及帮助。④协同用药干预及出院监督,反复强调坚持遵医嘱用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出院前再次宣教,详细记录患者家属联系方式,采用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指导家属设置服药闹铃,监督患者服药。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1)负性情绪: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进行评估,二者均为20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评分1分、最高评分4分,将获得的评分乘以1.25即为总分,均为100分,其中SAS包含焦虑、害怕、乏力、静坐不能、晕厥感、睡眠障碍、手足刺痛、面部潮红、心悸等,其以评分低于50分则为未焦虑;SDS包含食欲减退、忧郁、易哭、思考困难、能力减退、绝望、决断困难、便秘、思考困难等,其以评分低于53分以下则为未抑郁,评分低则焦虑、抑郁轻。(2)自我管理能力: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包括自我概念(8条目,评分范围:0~32分)、健康认知(17条目,评分范围:0~68分)、自我责任感(6条目,评分范围:0~24分)、自我护理技能(12条目,评分范围:0~48分),共43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0~4分)评估,评分范围0~172分,分数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佳。(3)遵医行为: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老年肺结核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4,重测效度为0.858,包括合理饮食、消毒隔离、遵医嘱用药等,优(86~100分),良(61~85分),差(≤6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56)观察组(n=56)t值SAS干预前59.48±2.31 59.67±2.44 0.423 0.673干预1个月后44.76±3.04 41.89±3.11 4.201 0 t值28.851 33.659 P值 00 22.692 26.667 SDS干预前61.05±3.19 60.84±3.12 0.352 0.725干预1个月后46.60±3.54 43.07±3.89 5.022 0 P值 00 t值P值
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56)观察组(n=56)t值18.085 23.212干预前87.54±6.39 88.12±6.43 0.479 0.633干预1个月后115.37±9.58 128.34±11.26 6.565 0 P值00 t值P值
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 例(%)
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强、病情易反复发作、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健康[8-9]。目前,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肺结核患者重要措施,但老年肺结核患者文化程度较低,防范疾病意识差,对病情认知不足,难以遵医嘱用药和自我护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及转归[10]。
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多遵医嘱被动执行干预措施,对患者行为督导不够完善,且护理质量缺乏改进,难以满足患者多方面需求[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ESCA评分及遵医行为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在维护老年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提高其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强调家属与护理人员协同对患者进行全程的用药监督和管理,并注重护理过程中的监督及质量改进,可全方位提高护理质量。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通过成立小组,促使各成员各司其职,并在干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护理服务更具计划性、条理性、针对性,为结核病的控制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本研究充分考虑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邀请家属共同参与护理,与护理人员构建合作性关系,在节省医疗资源的同时,还能够保障患者的身心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家属为患者支持体系内必需部分,然而部分患者家属对家人患病的事实难以接受,加之受外界的舆论压力,导致其无法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易加重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病情[13-14]。本研究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展开多形式宣教,可强化患者认知,促使其行为、态度正向转变,并可使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及监督,有利于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在协同心理干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价值,促使患者感受到更多温暖与关怀,进而减轻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15]。在协同运动干预过程中,由家属陪同患者进行运动,可形成长期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患者出院后与家属保持沟通,持续给予指导及监督,以便于及时了解情况,强化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用药、自我隔离、饮食等习惯,有利于病情的控制。然而本研究仍存有纳入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有限等不足之处,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缺乏可靠性,对此临床需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证实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具体影响,为临床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可靠指导。
综上所述,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协同护理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可更好地维护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强化遵医行为,有利于控制病情,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