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丹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全球化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习惯的改变,带来了居高不下逐年增加的糖尿病发病率。我国属糖尿病高发国家,每10个成年人之中就会有1个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需重点攻克的重点研究命题。基于糖尿病的临床无法根治性慢性病种属性,控制血糖水平成为该病治疗要点[2],强化血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3]。常规护理在糖尿病血糖管理方面力度不足,深度有限,需行突破与攻坚。健康管理个体化指以个体化管理模式确保健康管理的见效度[4],伴随强化血糖管理与个体化健康管理等护理举措的出现,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效应[5]。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规范血糖管理结合健康管理个体化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住病房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53±6.40)岁;平均病程(12.54±3.56)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3.51±2.29)kg/m2;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及以上7例。试验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69±6.22)岁;平均病程(12.68±3.40)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3.44±2.35)kg/m2;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及以上6例。纳入标准:(1)满足2型糖尿病确诊标准。(2)无其他重大疾病。(3)签署知情同意书。(4)年龄在60岁以上。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障碍疾病。(2)阅读理解障碍。(3)拒绝参与研究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方案已获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由责任护士行用药管理、健康宣教、心理安抚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高频规范血糖管理结合健康管理个体化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血糖管理高频规范化。于实施护理前对护理对象血糖相关指标加以检测,并对病史做详细了解,掌握糖尿病致病成因,确认潜存危险因素;做血糖强化管理益处宣讲,开展血糖自检技能培训,指导以病程日志做好疾病管理记录;责任护士每日绘制血糖曲线图,掌握血糖波动特点,分析血糖波动与护理对象用药、运动、饮食、情绪、其他病症间的内在关系,拟定适用的血糖控制方案;血糖检测记录过程中发现指标异常者,及时汇报至医师处,医、护、患三方以检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确认适宜的目标药物类型与用药剂量;连续式、动态式行用药后控糖效果分析反馈,积极探寻适用的用药方案。(2)健康管理个体化。以每位护理对象糖尿病认知现状、糖尿病认知期待、文化背景、家庭功能等为依据,为其量身订制健康管理个体化方案。首先系统化传输糖尿病相关知识,然后依据护理对象糖尿病健康管理知信行短板项目的评估结果,进行细致到位、重点突出、及时评估、有效反馈、持续改进的健康管理。存在饮食控糖短板者,强调饮食科学性与积极控糖成果间的内在联系,传授科学饮食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发放科学饮食辅助工具,如量杯、食物成分表、标准食谱等;存在运动控糖短板者,进行运动控糖机制的科普化宣讲,教会有氧运动项目选择,量次确定等技巧;药物控糖短板者,强调规范用药价值,结合其用药方案行药物起效机制讲解,详细解说用药注意事宜,促成安全有效用药行为的形成固化;糖尿病足部护理短板者,深入浅出地解析糖尿病足成因、危害性,告知糖尿病足防治要点并做足部自检自护行为示范;血糖监测短板者,以床旁示范+视频播放教育途径反复行血糖自我监测技能讲解,现场观察自测行为,进行误区修正直至可正确实施;情绪管理短板者,引导其发现情绪与疾病控制间的内在关联性,维持护患良好沟通状态,助力护理对象进行疾病益处发现,构建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积极应对模式。
(1)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实施测评。知识测评量表含22项,各项选择“是”与选择“不清楚”分别赋为1分与0分;态度测评量表含5项,0.2~1分分别提示极不重要至极为重要;行为测评量表含15项,11项赋分方式与态度测评量表一致,4项赋分方式与知识测评量表一致,总分值在0~100分,分值愈高提示该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准愈佳。(2)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月时以果糖胺法行糖化血红蛋白值测定,<7.0%提示血糖控制良好,≥7.0%提示血糖控制不良,血糖控制率以评价为控制良好的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计算。(3)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白内障、糖尿病足、低血糖、糖尿病肾病等。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自我管理知信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自我管理知信行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自我管理知信行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知识评分19.65±1.35 12.18±1.62 22.455<0.05态度评分22.08±1.33 19.53±1.15 9.166<0.05行为评分45.13±1.52 37.90±1.79 19.418<0.05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糖尿病并发症会严重损伤发病者日常生活与心身健康,控制血糖是阻断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举措,甚至与死亡风险密切相关[6],故而糖尿病疾病控制领域对血糖强化管理的要求日益上升[7-8],与此同时,基于糖尿病的慢性病种属性,使得健康生活模式在糖尿病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性亦日益显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具备血糖控制难度高、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进展快且危害度高的特点,常规模式的糖尿病护理不足以适应上述特点对优质高效护理方案的迫切要求,探寻适用于老年糖尿病者的血糖管理与健康管理模式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糖尿病自我管理知信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干预,针对每个护理对象的糖尿病管理短板项目与程度进行干预,首先输出系统化糖尿病健康管理知信行教育,然后择其知信行短板项目分而攻之,兼顾健康管理全面性要求与个性化特点,对损及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健康管理知信行的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成功突破限制该类病例疾病健康管理的知信行壁垒,实现了较好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信行推升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血糖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高频规范血糖管理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护理对象的血糖指标施以了高度关注,血糖监测的频率更高,血糖管理的行为更具规范性,将血糖异动情况全程动态化连续性置于护理工作者监测视野之下,血糖曲线图的绘制为血糖问题发现与血糖管理方案的拟定提供了可靠数据分析来源,使血糖异状的早期发现反馈与适当控制治疗成为可能[10]。由此可见,血糖管理高频规范化与健康管理个性化的结合护理模式,可有效发挥强化护理、协同护理、自我护理三者之力,最终取得了积极的血糖控制成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血糖浓度过高可致发病者血液黏稠而流速变缓,进而引发心、脑、肾、眼等多系统相关并发症[11-12],严重损及发病者心身健康与生命安全[13],对于本已并存多种基础病种的老年患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14]。健康管理的个性化输出,赋予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面系统的糖尿病管理知识,促成了其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正确态度,提升了其有效正确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行为能力,再加之血糖管理的高频规范化干预,为其血糖的良好控制奠定了双重保障,可于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力所致的多类型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高频规范血糖管理结合健康管理个体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升该类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信行水平,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