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杨文谨,杨静静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于康复医疗事业的需求日益增加[1]。我国的康复医疗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康复治疗师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而康复医学课程的实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康复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2]。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培养更高层次的康复医学高级人才,本研究对2020年9月—2022年6月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实习的康复医学学生在康复实训教学中开展体验式学习,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实习的120例康复医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体验组,每组各60人。常规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53±2.15)岁。体验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0.42±2.20)岁。纳入标准: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实习的康复医学学生;依从性良好,服从带教的康复医师安排;知晓本次教学目的、方法且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中途插入、退出的学生。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两组学生的带教课程均由同一组带教的康复医师完成,开展时间为4周。
1.2.1 常规组 常规组学生除接受实习前相关学习安全与纪律集体培训外,实习计划为跟随带教的康复医师进行一对一实习。
1.2.2 体验组 体验组开展体验式学习。(1)感知。在康复实训开展的第1周,学生除跟随带教的康复医师进行常规实习外,每日下午安排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开展一对一交流,交流主要内容为疾病相关认知、康复相关知识、心理状态等。(2)评估。学生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中无压力后,可对患者以下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功能障碍情况、心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参与能力、康复方法与进度、康复效果等。当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并对患者评估后,每日实习结束时,在实训微信群内将当日所感进行文字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促进学生群内讨论与交流。(3)体验与反思。在实训教学第2、3周安排体验与反思,每周五下午开展。将学生分为5人1组,每组推荐1名组长,其中3名成员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康复治疗师,剩余2名成员1人负责记录,1人负责视频拍摄。带教的康复医师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发布体验任务,要求每组成员轮流扮演相关角色,带教的康复医师负责旁白,推动角色扮演进程,组员分别体验不同角色感受,在结束一轮角色互换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将获得的成果、发现的疑问、体验到的经验以视频附带文字的方式上传至微信群,供全体学生下载查阅,带教的康复医师客观的评价学生视频,引导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4)总结与应用。实训第4周周五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总结与应用,上午由每组组长对前面3周实训情况进行文字汇报,再由带教的康复医师进行总结与点评;周五下午则在带教的康复医师陪同下到病房开展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指导。
比较两组学生实训后对康复治疗的认知程度、康复治疗操作考核评分及对实训教学的满意度。(1)康复治疗认知程度:参考钱新毅等[3]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分为3个部分,第1个部分为学生一般资料;第2个部分为康复治疗知识,包括康复治疗基础知识、专科治疗理论知识等,共30个填空题,答对记2分,错误不记分,分值0~60分,分值越高表示康复治疗知识掌握度越高;第3个部分为康复治疗态度,包括对康复治疗知识求知态度、对患者治疗态度、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的意愿等,共20个单项选择题,每项1~5分,1分为不愿意/不感兴趣,5分为十分愿意/十分感兴趣,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态度越好。(2)康复治疗操作考核:包括康复器械正确操作、康复体位摆放、肢体肌力与耐力训练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床上运动训练技术、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训练技术、轴线翻身训练技术、肺功能康复训练技术、膀胱康复训练技术、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技术10项,每项10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康复治疗操作越好。(3)实训教学的满意度:采用自制“康复实训体验式学习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体验式学习内容具有价值、体验式学习氛围生动和谐、体验式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式学习讨论可激发活跃思维、体验式学习可促进理论转化实际、带教的康复医师角色生动、通过体验式学习掌握一定职业思想、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体验式学习掌握了医患沟通技巧、通过体验式学习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10项,每项10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38,信效度良好。量表均每组发放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体验组康复治疗认知程度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康复治疗认知程度情况(±s) 分
表1 两组学生康复治疗认知程度情况(±s) 分
组别常规组(n=60)体验组(n=60)t值P值康复治疗知识48.75±4.27 55.68±3.92 9.261 0康复治疗态度82.96±6.73 91.55±4.82 8.038 0
体验组康复治疗操作考核评分及对实训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康复治疗操作考核评分及对实训教学满意度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学生康复治疗操作考核评分及对实训教学满意度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常规组(n=60)体验组(n=60)t值P值康复治疗操作考核评分79.64±8.44 88.25±5.49 6.624 0实训教学满意度评分86.23±6.55 94.37±4.10 11.768 0
目前,各大高校对康复实训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而照搬国外康复实训的教学模式也难以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4]。康复治疗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康复治疗师,而不是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不仅对学科理论要求较高,还应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能够适应临床康复实际工作的实用型人才[5]。这不仅要求学习治疗技术的康复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更要求其具备扎实而全面的临床康复技术[6-7]。既往的临床带教工作大多是以讲授为主,“讲”指的是讲解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专科知识,多采用一对多授课、多媒体等方式开展,与学校讲课差别并不是很大;“授”主要指带教老师传授相关经验,如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方法、实践中注意事项、与患者沟通的小技巧、如何避免医患纠纷等,一般采用授课+示范的方式。传统的临床带教是以带教老师为中心,带教对象多被动接纳相关内容,全过程忽视了带教对象的自主能动性,往往出现带教对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低下的情况。体验式学习是通过经历、感受、交流与分享等过程提升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核心是体验,将传统被动式学习变为反思、分享式学习,在反思、分享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主能动性,通过体验式学习中的体验与反思实现主动参与和自主实践,从而提升实践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体验式学习在康复实训教学中应用可提升康复医学生对康复治疗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与对实训教学的满意程度。体验式教学中感知可提前体验医护操作流程与患者需求,不但可锻炼学生面对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承受能力,还可提前熟悉临床环境[8],为早日融入临床工作打下基础。此外,感知能够让康复医学生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过程中更容易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想法与需求,逐渐养成换位思考的能力,换位思考有助于降低临床工作中医患矛盾的发生率。评估是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对功能障碍情况、心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参与能力、康复方法与进度、康复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不仅能够让康复医学生将课堂知识更好地消化,还能够接触到实践中必备的评估技能,让康复医学生了解康复对象的综合情况,便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9-10],提升其应用水平;同时,还可充分掌握患者身心状况,进一步熟悉康复方法与流程,可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体验与反思通过角色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康复治疗师角色,让康复医学生身临其境,从康复治疗师、患者、家属、旁观者等角度思考问题[11],有益于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兴趣。总结与应用能够让康复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总结的工作习惯,通过总结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并应用于康复治疗中[12-13]。
在康复实训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具有如下优点:(1)为康复医学生提供一个职业人对话的环境,让康复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真实工作环境。(2)给康复医学生一个准确的身份定位,让康复医学生以在职医生的状态来学习和工作,能够让康复医学生重视此次学习。(3)为康复医学生提供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内容,让康复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真实的治疗学习任务。(4)为康复医学生传授准确适用的治疗方法,让康复医学生使用实际的工作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此外,体验式学习是完全以康复医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感知、评估、体验与反思、总结与应用过程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让康复医学生了解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内容,需要具备的能力,让康复医学生有更好地职业规划,从而提高其实训效果。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在康复实训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与常规教学方法比较,体验式教学可提升康复医学生对康复治疗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与对实训教学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