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兵
河南电力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近些年来,肺癌疾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肺癌疾病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囊腔型肺癌是一种含囊腔病变地特殊型肺癌,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此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极易导致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从而错失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预后不佳[2]。因此,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具有必要性。CT检查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采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者立体的图像,医师可发现任意部位的细小病变,可作为诊断疾病的有效手段。但现阶段,临床关于CT检查在薄壁囊腔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鲜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电力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疑似患者作为检查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的诊断价值与其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此病提供可靠性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收集河南电力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疑似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51~66岁,平均年龄(58.50±3.12)岁,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体质量(22.00±1.12)kg/m2。纳入标准:一般资料完整,均可耐受CT检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此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经确诊,患者合并具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具有精神类疾病,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
1.2.1 CT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选择64层CT(生产厂家:美国GEOptima680、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其双手向上举,并使其高过头顶,自胸廓入口处至肋膈角以下范围内,叮嘱其保持屏气,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相关设置:将其管电压设置为80~120 kV,将其自动管电流设置为100~350 mAs,层厚与层距均设置为5.0 mm,矩阵设置为512×512。扫描结束后,应用CT扫描设备自带的软件,对其进行0.625 mm的薄层后处理重建。
1.2.2 病理检查方法 手术切除穿刺后病理标本,依次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观察肿瘤的病理特征。
1.2.3 影像学分析 由医院两名影像学工作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诊断医师,对CT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对其病灶的具体位置、大小、数目、囊腔壁形态、腔内是否具有血管穿行、囊周是否具有磨玻璃密度影、壁结节情况等进行详细观察与分析,若出现意见不一致,应进行协商,达成一致。
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敏感度=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1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病理学组织检查:100例疑似患者中,阳性86例、阴性14例。CT检查结果:真阳性78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3例、假阴性8例。准确度为91.00%(91/100)、敏感度为90.70%(78/86)、特异度为92.86%(13/14),见表1。
表1 分析CT检查结果 例
薄壁囊腔型肺癌:呈现含气透亮影,含气腔隙壁厚较小,内壁呈不规则、不光整状,具有血管穿行、多房囊腔,内部结构多有分隔,其囊腔壁呈现出不均匀的增厚情况,且壁结节导致呈蜂窝状、磨玻璃征、花环状,其边缘多表现为分叶征、短毛刺征,其瘤肺界面多为清楚毛糙,含气腔隙数多为单囊。
86例确诊患者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右肺上叶(37.21%)、右肺下叶(34.88%),囊腔内壁多不光整(67.44%),囊腔多无分隔(65.12%),病灶周围多无磨玻璃密度影(70.93%),大多具有壁结节(82.56%),病灶边缘短毛刺明显(73.26%),大多有胸膜凹陷或增厚情况(76.74%),囊腔内多无血管穿行(77.91%),见表2。
表2 86例确诊患者CT征象具体表现
调查发现,肺癌疾病的发病率极高,据2018年全球统计数据显示,男性肺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1位,女性群体中肺癌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严重降低了国民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肺癌疾病病因迄今尚未明确,多与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近些年来,由于工业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肿瘤类疾病发病率快速增长,其中肺癌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在肿瘤中占据第一位,且每年仍呈增长趋势,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类型、发展阶段、是否转移等密切相关,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多表现为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胸痛等,严重者还会伴随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肝转移、骨转移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肺癌疾病类型多样且复杂,早期对肺癌的具体疾病类型进行诊断鉴别,可为后续及时有效治疗此病提供可靠依据,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
薄壁囊腔型肺癌主要是指,肺癌的边缘/中央具有一个或多个含气囊腔,囊壁比较薄,有时还无实性成分,肺泡结构尚在。囊腔型肺癌为一种特殊疾病,且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病灶具有特殊性。临床研究发现此类特殊肺癌出现的原因众多,可能包括以下方面:(1)病灶内部发生坏死,通过细支气管排除,导致患者薄壁囊腔。(2)机体肿瘤出现在细小支气管壁上,促使腔内发生完全堵塞,导致远端肺泡膨胀、破裂,最终会融合成囊腔。(3)肿瘤对肺泡壁造成破坏,使其融合、形成囊腔。(4)患者存在支气管肺囊肿、肺大泡等囊性病变,且该部分发生了癌变。对于该类疾病,采用常规的经皮穿刺活检、痰细胞学检查等敏感度低,对于病灶的良恶性鉴别难度较大,极易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影响后续治疗效果[4-6]。因此,及时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检查方式具有必要性,对于后续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育等[7]研究提出,CT检查属于薄壁囊腔型肺癌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通过此种检查,可有效发现其囊腔的形态、大小情况,还可有效观察出患者囊腔壁不平整、腔内有分隔、磨玻璃征等特征。刘展等[8]研究认为,薄壁囊腔型肺癌在影像学上表现较为特殊,此病发病率较低,但形成机制、病理基础较为复杂,且具有囊腔内壁不光整、囊腔内分隔、血管穿行等影像学特征。俞霞等[9]报道显示,囊腔型肺癌在MSCT上多呈偏侧性实性结节伴囊腔,于早期多表现为单纯的磨玻璃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采用CT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度。主要原因为,通过对患者进行CT检查,可见其内壁呈不规则、不光整状,具有血管穿行、多房囊腔,内部结构多有分隔,其囊腔壁呈现出不均匀的增厚情况,且壁结节导致呈蜂窝状、磨玻璃征、花环状,其边缘多表现为分叶征、短毛刺征[10-11]。由此可见,在临床中若发现囊腔内壁不光滑、病灶形态不规则、有磨玻璃征、边缘呈蜂窝状或花环状,则提示有恶性肿瘤,但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薄壁囊腔型肺癌表现不典型,尤其是病灶比较小时极易误诊为良性囊腔,影响诊断效果[12]。
姜雯雯等[13]报道发现,薄壁囊腔型肺癌的CT征象多会伴有囊壁不规则增厚、囊壁周围磨玻璃样改变、病灶边缘有分叶征等征象时,提示患者有薄壁囊腔型肺腺癌的可能。本研究还发现,86例确诊患者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右肺上叶、右肺下叶,囊腔内壁多不光整,囊腔多无分隔,病灶周围多无磨玻璃密度影,大多具有壁结节,病灶边缘短毛刺明显,大多有胸膜凹陷或增厚情况,囊腔内多无血管穿行。主要原因为,薄壁囊腔型肺癌组织内多会出现分隔,而其分隔所产生的病理基础,多为纤维间质组织,且分隔具有一定的张力,囊腔内分隔牵拉其囊壁,进一步会引起多个分叶外观[14]。由此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此病提供可靠性依据。
综上所述,对于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采用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临床诊断价值显著。但本文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所选取样本量较少,样本研究时间较短,关于CT检查对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