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实现减负增效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索

2022-12-19 01:54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作业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林 瑜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领导、教师要认真阅读“双减”政策内容,围绕“双减”政策来实现教育形式的优化、创新。同样,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语文作业内容,创新语文作业形式,改变以往课后练习题、试卷题的单一作业,通过设计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的语文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出学生做作业的效果,进而在减轻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同时实现增效提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在“双减”背景下,很多教师意识到减轻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重要性,但是在当前课堂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让“双减”政策真正渗透在语文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依然习惯于用重复做题的形式来布置语文作业,学生存在较大的课业压力,无法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形式期间,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设计一些理论性、习题式的语文作业,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语文教学进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升。同时,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互动,在设计语文作业期间,没有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差异点来设计语文作业,无法增强学生参与完成语文作业的主观能动性。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差异性的原则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形式,一定要遵循差异性的原则,改变以往统一布置习题、统一批阅作业的形式,要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设计语文作业,以此来尊重、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去解决、完成语文作业,从中内化、复习文本知识,展现出语文作业的导向功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趣味性的原则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布置语文作业期间,要全面体现趣味性原则,不要局限于让学生以做题的形式完成语文作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故事类、游戏类、合作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巩固、复习文本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期间,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互动,了解学生的成长经验、兴趣爱好,以此来作为设计语文作业的依据,增强语文作业内容、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思考中完成语文作业。

(三)实践性的原则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想综合提高语文作业内容的质量,一定要体现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合作学习,通过实践与体验,共同来完成语文作业,实现语文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这样设计实践性的语文作业,不但能消除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抗拒心理,还可以在完成作业期间,获得一定的荣誉感、成就感,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法

(一)优化语文作业目标

“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想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优化语文作业目标,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语文作业目标,而是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目标期间,一定要由之前的知识技能转化为核心素养,不再单一地把语文作业当做巩固、复习语文知识的手段、媒介,而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展开深度思考、剖析,从中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通常是采用“题型+重复性练习”的形式来布置一些日记、周记、听写、抄词、预习等作业,这属于一种“知识作业观”,无法完全展示语文作业的多向导向功能。而在“双减”教育政策的引导下,一定要把语文作业作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平台、学习途径,促使学生的可持续性、全面化发展,围绕“素养作业观”来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展现出语文作业的育人功能。

1.由知识内容转化为语言品味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中,教师通常都是利用语文作业来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文本情节的认知与理解,这种语文作业不深刻、不完善,由此,基于“双减”背景,在设计、布置小学语文作业内容期间,一定要让设计目标由知识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运用、巩固、理解,比如,在讲解《黄山奇石》文本知识之后,其中“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第一句内容,围绕这句话,教师可以做好句子朗读的停顿指导,让学生自主展开停顿训练;学生要把中外闻名、黄山风景区、我国安徽省南部用A、B、C来标记,引导学生变化语序,通过这种创新型、探究型的语文作业,能让学生再次复习、探究课本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在亲身实践、体验中,让课本知识结构更完整,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由知识结果转化为思维训练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教师在设计、布置语文作业期间,语文作业目标要由知识结果转化为思维训练,改变以往只关注知识成果、应付考试而设定语文作业目标的情况,而是要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思维训练。教师不要布置一些重复性、琐碎性、低级化的语文作业,如内容填空、检查课文情节等作业,而是要让语文作业具备较强的思维含量,促使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协同发展。例如,在学习了汉字“车”后,教师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写出和“车”相关的词语,如,上车、坐车、车站、车厢、火车、马车、汽车等。虽然这个语文作业内容看似简单,实际能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增强语文作业的探究性、启发性,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3.由知识训练转化为审美意识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教师要把语文作业内容设计目标由知识训练转化为审美意识,不再把语文作业作为训练语文知识的手段,如,写一写、练一练、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等,而是要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时候,提升学生自身艺术鉴赏素养,感知文字的魅力,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师可以利用艺术表达形式来设计语文作业,借助于音乐节奏来让学生展开朗读,增强学生的文本结构意识。比如,在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布置“汉字画”语文作业,把图画和字形结合在一起,增强语文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对学生开展关联、构图、立意的审美熏陶。比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出示“牛郎织女”的连环画,让学生给连环画配上文字,实现美术和语文课程的融合,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期间,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4.由知识实体转化为文化渗透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教师要把语文作业内容设计目标由知识实体转化为文化渗透,不再让学生重复记忆文章内容、段落的大意、句的意思、词的含义、字音与字义,而是要让学生深入挖掘实体知识背后蕴涵的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如在学习了“美”的汉字知识之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四个横写好、写平,还需要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从中来感知“美”的上下结构、人文内涵,让语文作业具备较强的趣味性、探究性,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情感性,这样既能减轻小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二)增强语文作业主体意识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要想在“减负”的同时达到“增效”的效果,教师要优化语文作业主体,改变以往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现状,而且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分析作业,全面减轻学生的课业与学业压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设计期间,教师要重视习惯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之前,先去整理下笔记、阅读文本内容,把当日的文本知识复习一遍,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新型的语文作业形式。同时,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期间,做到不翻阅笔记、不翻阅资料,能像对待考试一样去完成作业,并且要限时完成语文作业,做好语文作业的检查,形成“不检查作业、不上交”的习惯,这样才能展现出语文作业的检验功能,通过考查学生提交的语文作业,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

2.促使学生自主解题

在“双减”背景下,要想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期间,一定要注重促使学生的自主审题、解题,防止出现审题不准确的问题,提高语文作业质量。比如,在学完《坐井观天》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角色,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来熟悉好词好句。这种语文作业类型,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语文解题中,学生在合作、分享中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3.注重语文作业的自主评价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注重语文作业的自主评价,这样才能展示出语文作业的教育优势,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教师要在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后,鼓励学生自行检查作业内容,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一体化发展,学生在自主评价、修改中,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

4.强化语文作业的自主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语文作业的自主设计,让学生成为设计语文作业的主人公,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比如,在讲解了《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语文作业,有的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比较适合朗诵,要选择一段音乐作为背景,自主展开有感情朗读;还有的学生认为要多搜集资料,自主书写一篇保护地球的作文;还有的学生认为要创作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广告词。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语文作业,激发学生参与设计语文作业、完成语文作业的主观性。

(三)优化语文作业类型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教师在设计、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一定要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类型,以此来实现减负增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质量。

1.设计本体性的语文作业

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活动中,要想全面落实“双减”教育政策,教师要设计本体性的语文作业,让学生从中来思考、书写、学习,突出语文作业的导向性。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倾听类的语文作业,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或者让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朗读,从中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营造温馨的语文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设计一些交流类的语文作业,以此来创设真实、趣味、实践性的教育情境,鼓励学生用心倾听,深刻记忆、内化语文课本知识。最后,教师一定要设置一些阅读理解类的语文作业,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对阅读策略的指导,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文本阅读量,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2.设计拓展类的语文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设计拓展类的语文作业,不再把语文教育内容局限在文本知识中,而是要注重对课内文本知识进行延伸、拓展,丰富学生的文本知识面,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在设计拓展类语文作业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以此来完成作业、探究作业,比如,通过完成手抄报作业,强化对文本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四季之美》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想象去绘画,实现美术课程和语文课程的融合,增强语文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实践性,让学生获得操作、体验、实践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3.设计预习类的语文作业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注重设计预习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方向,改善以往盲目预习的问题,并利用课前时间来熟悉课本内容,节省更多的课堂活动时间,培育学生良好的知识预习习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同时,教师在设计预习类语文作业期间,要综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以及认知水平,在布置、设计预习语文作业时要考虑学段特点。比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可以布置以下预习作业:一读,把课文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二圈,圈出文中生字,把每个生字拼读三遍,并试着认一认;三划,用横线画出带生字的新词,并试着记一记;四标,标出自然段序号;五想,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而第二、三学段除了基本的字词识记外,还应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详细的导学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制定语文教学目标,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还要优化语文作业内容、形式,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布置语文作业,增强语文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期间,掌握多项学习技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作业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