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故宫小学 李榕榕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良好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所以要积极在小学开展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活动,确保校外体育活动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发挥校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培养作用,通过小校外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锻炼思维能力。
小学生从其生理特征来看,十分好动,所以开展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活动符合小学生运动特点,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运动能力,使其更健康的成长,协调学生的肌肉,改善小学生的消化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小学生校外体育活动要多样化,因为只有多样化,才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校外体育活动中来。要注意的是,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要,下文重点对多元化校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首先,开展多元化的校外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这是校外体育对小学生习惯培养的有效方式,体育教师要利用好校外体育多元化的优势,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地体现出多元化,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习惯。小学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善于在体育活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适当将生活道理融入其中,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感悟人生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小学生而言,习惯的养成相较于其他阶段更容易些,那么这也启示着体育活动也应在小学阶段,如果小学生在小学校外体育活动过中没有及时养成良好习惯,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将难以对运动产生兴趣,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没有及时对体育活动养成良好习惯,在之后也很难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那么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上也会受到影响。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多样化开展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校外体育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好处,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正是思维较为活跃的阶段,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单从体育活动来看,教师开展体育活动尤其是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能促使小学生身体血液快速流动,血液快速流动能帮助身体快速新陈代谢,保持脑部供血充足,这样一来,小学生的思维便十分活跃,对一事物存有不同的看法,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活跃的思维能促使小学生对一事物有多个看法,对既定的事物、规则观点将有不同的想法,激发小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热情,主动思考、学习,掌握知识内涵,同时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思考问题也更全面;相反,如果小学生的没有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不能支撑小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学习负担增加,思考也更困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所以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更活跃的思维,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多样化开展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十分有利,这是多样化校外活动给学生带来的作用,但在开展多样化小学校外体育活动时也应看到校外体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校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多样化校外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的校外体育活动,减少各种因素给校外体育活动带来的不便。
校外体育活动受许多因素影响,首先是场地设施方面的影响。对体育教师来看,要想开展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活动,要综合考虑场地设施。校外体育活动是在场地中开展的,要保证场地设施的充分支持。学校如果缺乏场地设施,将难以有效实施校外体育活动,所以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活动,就要认真考虑场地设施的重要因素。从学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部分学校投入不足,规划欠合理,设施紧缺,学生缺乏良好的体育体验感;甚至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十分缺乏,场馆、器材在超负荷使用,的器材使用极不便利,器材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保养,使用效果直接大打折扣,影响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方面的影响,小学校外体育开展多样化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或多或少的矛盾,从而不利于小学校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影响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多样化开展的效果。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多样化开展还会受到运动项目方面的影响,这一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小学校外体育活动要多样化开展,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其中包括体育场所、体育器材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一旦缺乏上述这些方面的支持,将难以发挥出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同时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也无法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在一些无法开展的体育项目中,学生只能放弃参加,这直接降低了学生的项目参与性,导致多样化体育活动难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校外体育活动类型较少,只有常见的篮球、足球、排球以及跑步,缺乏其他体育项目,学生不能全面把握体育项目,无法全面参与体育项目。其中表现之一便是小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锻炼与培养,也就不能发挥体育项目给小学生带来的重要意义。小学生不能在体育运动中得到锻炼就不能很好地提升应用能力,运动兴趣也会下降;此外,师资力量不足也会影响运动项目的开展,不合理的师资设置,如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往往教师数量较少,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只有部分教师接受过专业训练后从事教学,那么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也会受到限制,导致体育项目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多样化开展还会受到组织指导的因素影响,也就是说课外体育活动要有组织地实施,才能提升体育运动的效果。从现阶段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实际来看,组织指导是影响校外体育活动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重视活动过程中有序的组织指导,提升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水平。从小学生体育意识上看,多数小学生尽管能积极响应体育运动的号召,但在体育意识上还较为淡薄,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才能开展体育活动,从这一方面来看,显示出组织指导对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但尽管知晓组织指导的重要性,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不如意,尤其在组织指导方面问题较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要重视组织指导方面的工作,提升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就小学校外体育活动的性质来看,自由活动是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自由活动在组织指导方面较差,在自由活动中,学生没有受到科学的组织指导,在校外体育活动中出现小团体,经常在小团体中进行某项体育活动,且在团体活动十分活跃。这样一来,小学生的组织指导作用相对较弱,在体育活动随意性、无序性较强,不利于学生统一参与校外体育活动。
就小学生而言,校外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作用较多,如强身健体、娱乐性、增进与他人的沟通等,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十分有利,所以要积极发挥校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小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个性差异较大,有的喜欢群体式的校外体育活动,有的更喜欢集体式的体育项目,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存在显著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的感知能力。存在部分学生喜欢在校外体育活动中增进与他人的联系,从而保持自身更佳的心情,拓展其人际关系的同时,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对小学生来说,一旦没有及时处理好人际关系,将会对其成长十分不利,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往往精神状态不佳,生活乐趣减少,社会支持降低,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孤独以及自闭的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所以在分析校外体育活动时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只有充分掌握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开展校外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按照学生期待的、理想化的校外体育项目来开展。体育锻炼在本质上还是与人际关系有直接关系的,特别是群体性特征十分明显的体育活动,更需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以此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产生归属感,从而积极融入集体,建立集体意识。
参与小学校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还表现在体育兴趣与能力方面,这是体育活动开展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学生是否对校外体育活动感兴趣是影响教师开展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活动。对多数的小学生来说,爱好是决定其是否主动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动力,小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感兴趣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外体育活动,在校外体育活动中更好地领悟体育精神;相反,小学生如果对校外体育活动没有兴趣,对校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小学生只会对需要考试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而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方法,校外体育活动便没有发挥出突出的作用,因此,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锻炼计划,并选择合适的锻炼时间以及方式,确保运动量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多样化开展要做好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教师要加强对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积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多样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产生的作用较大,能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但体育活动由于不是应试考试项,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师不重视的问题,导致体育活动的显著作用无法凸显出来。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活动,要做好体育教学准备工作,从内心重视体育活动,找到体育活动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契合点,创新教学方式,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宣传,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要对体育活动内容有个整体认识,从教学理念、模块、章节内容等方面进行备课;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掌握重难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学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实际的校外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技能达标等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参与多样化课程的过程中得到身体感知能力的提升,并且情感目标清晰,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学好、弄懂体育知识,进一步突出校外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的优势。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多样化开展,可通过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方式来实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不感兴趣,在主动参与活动上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学生兴趣的角度进行教学,才能提升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其对外界许多事物都十分好奇,同时性格活泼,这一显著特征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形式也要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能融入课程中。游戏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开展游戏化的体育教学,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增长学生的体育经验。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而要开展多样化校外体育活动要借助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将体育活动与游戏结合,在游戏中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进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要多样化开展,要实施体验式体育教学的方式。体验式体育教学能提升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体育项目,进而熟悉掌握校外体育项目。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对教师的依赖性降低,从而对体育项目有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教师让学生参与跳绳的项目,学生会认为跳绳很简单,从而不认真对待,这会产生上下肢肌肉、关节以及韧带损伤的风险,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形式,结合教师的有效指导,更全面地认识跳绳项目,进而达到参与跳绳锻炼上下肢肌肉的目的,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兴趣,主动参与,并善于及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校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十分明显,所以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校外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教学准备工作、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实施体验式体育教学,提升校外体育开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