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蔓,王 颖,刘爱心,李洪恒
(乐山师范学院数理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高校教育的优质资源共有模式的创新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在高校之间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突出,苏珂[1]认为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有机制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李香菊[2]曾提到过非“双一流”高校、西部地方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教育经费基本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导致高校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但马丁和卢彦霖[3]认为教育资源分享的发展有较大前景。
促进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创新,就需要具有优质资源共有的教育理念和意识,并不断深入探究教育资源共建共有的创新性实施策略。苏同营[4]曾提到如果现代科技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就可以支持高校教育资共建设。刘从良[5]认为共有方式不能只做“点”上的调整,而需要系统性的改革。柴晓丽[6]提到过资源共享共建教育资源,会促进高校之间的大量合作。
本文主要对四川等西部师范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通过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挖掘符合地方师范院校的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师范院校之间的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分享的有效途径。
在制订正式问卷之前,首先通过实地访谈和资料查询,初步了解四川省西部师范院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有的现状,制订了《关于西部地方师范院校资源共有的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初始调查问卷,并在四川省部分师范院校进行了初始问卷调查。初始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632份,经过数据筛选,最终得到有效数据588份,回收率接近93.03%。
(1)借助Excel工具剔除初始问卷调查中的无效问卷;
(2)根据填写时间筛选问卷,剔除填写时间低于60秒的问卷;
(3)利用Excel中COUNTIF函数筛选问卷,剔除相同答案比例过高的问卷。
(1)缺失值的替换和实现描述性统计分析;(2)求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选出相关系数为0.4以上的题项;(3)探究性因素分析:获得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840;(4)可靠性分析,其中科隆巴赫系数值为0.731。
通过相关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删除相关性系数值过低的题项,进而对初始问卷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关于西部地区师范院校资源共有的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正式调查问卷。
分别在四川省成都市、乐山市、南充市和绵阳市等地方师范院校进行实地访谈和正式问卷调查,获取有效正式问卷调查4001份,经过数据筛选,有效回收率达到96.3%。
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有一定了解教育资源的同学占74%,但是不够了解教育资源共有的同学占了26%,其中非常了解育资源共有的同学仅为11%。这表明学生理解育资源共有的程度不够。
通过数据分析显示,现有教育资源比较满足学生需求的比例为83%,但是仍有现有教育资源不满足学生需求仍占了17%。这表明现在教育资源共有的成效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通过实地访谈,希望教育资源共有的同学占比51%,仅有3%的同学完全不希望教育资源共有,数据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题项“学生对教育资源共有的看法”
我们对题项“学生在共享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见表1),发现教育资源共有的教育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解决效率有积极作用占比高达90%,而资源共有的教育模式没有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仅占10%。这表明共有的教育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表1 题项“学生在教育资源共有模式下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基于内容的实用性来选择分享教育资源,86%的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文本格式是很重要的选择标准,仅3%的学生在选择分享资源时看重资源建设者的知名度。所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有,就要切实提高教育资源共有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让学习者获取真正有效的教育资源。
高校之间存在各自为政和不愿分享的固化心态,导致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有意识不够。
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不能很好实施教育资源共有的重要原因。其主要原因为:(1)不同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竞争力较弱的院校所得到的教育资源有限;(2)不同师范院校之间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差异较大,导致教育资源共有的面受限;(3)优秀教师多集中在少数重点师范院校,教育资源出现了固化。
目前虽然制订了教育资源共有的一些政策,但并未制定出合理和可操作的措施,致使教育资源共有的规范化操作难以形成。
(1)互助平台应注重实现教育资源集中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有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2)合理运用线上线下的联系,提供交流平台,优化学习资源,实现共享学习利益的最大化。
(3)实现时间有效化,即互助平台安排定时答疑,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便于学习者查漏补缺。
引导学习者体会自主学习过程,通过线上视频和线下讲解相结合,从而将优质教育视频引进课堂,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线上线下团队合作,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共有。
(2)线下专业学科小组讨论并分析知识点,并及时反馈给线上团队,以便于更新共有资源。
(3)线上团队根据反馈在线上直播讲授,以便不同高校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共享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