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失眠症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研究进展☆

2022-12-17 20:57臧书晗史华伟张旭冉朱丽虹周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丘脑额叶杏仁核

臧书晗 史华伟 张旭冉 朱丽虹 周莉

原发性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PI)是以入睡困难、睡眠保持困难和(或)睡眠质量不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1]。睡眠潜伏期和(或)清醒睡眠时长≥30 min、频率≥3晚/周、持续至少3个月,且除外可继发失眠的其他疾病或药物滥用等诱因后可诊断为PI[2]。目前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技术和方法开展的脑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研究日益深入,这些研究发现PI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这有助于理解PI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将从全脑、脑区、脑区间联系和脑网络四个层次分别讨论PI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的改变。

1 正常睡眠的脑影像学特征

睡眠过程可分为非快速动眼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 sleep,NREM)和 快 速 动 眼 睡 眠(rapid-eyemovement sleep,REM)两种状态,两种状态下大脑活动水平有所不同。在NREM时,全脑血流下降,代谢率降低[3],额叶、基底神经节、丘脑和顶叶皮质失活最明显[1],背外侧前额叶区域流向小脑的血流量增加[2]。在REM时,全脑总代谢与觉醒状态基本相同,多数研究发现脑桥、边缘、旁边缘结构激活,额叶、顶叶皮质呈现失活状态[1],部分研究显示枕叶皮质代谢增加[2]。

2 PI的脑影像学特征

2.1 PI的全脑代谢特征 PI的高唤醒假说认为,失眠的发生是由于认知及躯体过度觉醒。研究表明,PI患者的觉醒程度增加与皮质醇分泌增加、夜间脑电图功率和心率变异性改变相关,脑电图特征为整体皮质过度活跃、睡眠初始和NREM期β/γ活动增加[4]。

关于PI患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研究表明,患者NREM期的全脑葡萄糖代谢较健康对照更强,从清醒到NREM的过程中,下行网状激活系统、下丘脑、丘脑、脑叶、杏仁核、海马、前扣带和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相对葡萄糖代谢下降更少[1]。这也说明PI患者睡眠时处于高唤醒状态,可能与各脑区的活跃程度紊乱有关,脑中物质(如葡萄糖)代谢无法在夜间和日间达到正常节律,从而产生临床症状。

2.2 PI与特定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

2.2.1 海马 海马属于边缘系统,对睡眠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5]。RIEMANN等[6]发现PI患者双侧海马体积明显较小,但该研究样本量小(仅8例PI患者)和影响因素多导致其可重复性不高。有些研究则显示海马体积在PI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没有差异[7]。海马由结构和功能特异的亚区组成,包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角部(cornu ammonis,CA)4区至1区和下托。近年研究多聚焦于海马亚区,NEYLAN等[8]认为,失眠严重程度与CA3区与齿状回海马亚区体积减小有关。

虽然目前尚未形成PI患者海马或其亚区体积较小的定论,但多数研究认为海马或其亚区的萎缩与睡眠质量差相关。这是因为海马DG具有神经可塑性[6],而且海马含有高密度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比大脑其他区域更容易受到长期压力的影响[9],故而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2.2.2 杏仁核 杏仁核是情绪回路的核心部分,与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结构具有双向连接。脑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研究发现PI患者可出现杏仁核局部萎缩[10],左侧萎缩多发生在浅核和基底外侧核,右侧萎缩多发生在基底外侧核。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PI患者左杏仁核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降低[11]。任务态 fMRI研究表明,PI患者受到消极外界刺激(如看到令人不安的图片)后,其杏仁核反应性强于健康对照,REM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杏仁核对负面刺激的调节能力降低[12]。可以看出,杏仁核在睡眠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I患者可能是由于杏仁核对情绪和压力的调节不良而发生失眠。

2.2.3 扣带回 扣带回是边缘系统的重要区域,位于扣带回内的神经纤维与纹状体、海马回、杏仁核和眶额皮质紧密相连[13],参与焦虑、抑郁等情感以及自我评价过程。脑sMRI研究发现,前扣带皮质的体积与入睡潜伏期和入睡后觉醒呈正相关[14],短期失眠患者可出现左前、中扣带回灰质肥大[15],有研究显示长期失眠患者右侧中扣带回灰质体积减小[16]。fMRI结果表明,PI患者双侧扣带皮质显示出较低的ReHo值,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17],右侧中扣带皮质ReHo值的减少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得分呈负相关[18]。PI患者边缘回路,尤其是前扣带皮质激活,因此与健康对照相比,对痛苦等情绪更敏感[16],扣带皮质ReHo值的变化提示PI患者失眠与睡前情绪波动较大有关[18]。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扣带回的体积与功能可影响睡眠潜伏期和睡眠稳态,前扣带皮质的作用更为突出。

2.2.4 额叶 额叶功能涉及多项认知过程,与工作记忆、问题解决、目标导向活动的计划和评估判断都有关[2]。额叶不同分区功能不同,PI患者额叶各区改变也有所不同。

前额叶皮质参与情绪加工,也能执行共情、道德、协调沟通、自我控制等多种高级功能。多项脑功能影像研究证实PI患者前额叶皮质改变,前额叶的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PI的重要原因之一。PET研究表明,PI患者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局部脑血流量增加,可能与睡眠前过度担忧和思维反刍有关[3]。fMRI研究结果显示,PI患者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内在活动减少[19],老年失眠患者右侧内侧前额叶皮质ReHo值降低[20]。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研究发现,PI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物质代谢紊乱有关[21]。

眶额叶是对知觉进行评估的核心大脑区域,可监测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强度[22]。脑sMRI研究发现,PI患者左侧眶额皮质体积较小,且与失眠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3]。因此研究者认为眶额叶结构变化与PI患者对睡眠环境温度的不适感增强有关[24]。

PI患者额叶其他分区也显示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sMRI研究发现,右额中回灰质体积与睡眠自评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右额下回灰质体积与睡眠自评量表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呈负相关[15]。fMRI研究结果显示,左额上回下部ReHo值与失眠持续时间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呈负相关[15]。

2.2.5 丘脑 丘脑是皮质-边缘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将来自杏仁核和岛叶的感觉信息传递到前额叶皮质。研究发现,为保证睡眠不受外部干扰,丘脑在睡眠状态时对信息做出选择后再将其投射到皮质[12],同时丘脑在唤醒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故丘脑抑制和激活的平衡在睡眠开始和维持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25]。sMRI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相比,PI患者丘脑体积明显减小[25]。PET成像可见患者NREM期丘脑代谢增加[6],反映患者可能持续处理感觉相关活动,处于较浅的睡眠状态。MRS研究发现,PI患者左侧丘脑中的低频波动振幅降低,与清晨觉醒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26]。有研究指出,丘脑的结构变化及功能紊乱可能与PI患者易醒、早醒的症状相关[25]。

2.2.6 岛叶 岛叶皮质是参与恐惧及威胁记忆形成的重要一环[27]。sMRI研究发现PI患者岛叶灰质增加[28],fMRI研究结果表明左侧岛叶ReHo值增加与SAS评分正相关[13],双侧后岛叶分数低频振幅值降低[26]。因此,岛叶的体积与功能变化可能与对睡眠的恐惧和睡前焦虑有关。

综上所述,PI患者脑区改变主要集中在与情感和认知功能相关的区域,与情感相关的脑区包括海马、杏仁核、扣带回、岛叶等,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包括额叶不同分区,可以出现灰质体积、脑区活动和物质代谢的变化等。此外,极少的研究发现PI患者其它脑区结构改变,如内嗅皮质厚度较低[29],颞叶皮质和小脑灰质的体积增加[28],右侧伏隔核体积显著增加[25]。

2.3 PI与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 在研究大脑特定脑区的变化之外,研究者常通过测量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值,判断脑区间的连接状况。研究发现,PI患者部分脑区之间的FC值增加或减少。FC增加的脑区有:双侧前扣带皮质[18],右前岛叶皮质与左额中回[30],双侧海马与左侧额中回[7],左侧前扣带皮质与右侧丘脑[31],右侧前扣带皮质与左侧眶额皮质[18],丘脑与前扣带回[30]、眶额皮质、纹状体、海马、前额叶皮质,苍白球与楔前叶[32],左脑岛与右前扣带皮质,双侧丘脑与左楔前叶[33],杏仁核与前运动皮质、感觉运动皮质[34],右侧海马旁回与左侧扣带回/副扣带回等。FC减少的脑区有:右侧楔前叶与右侧枕叶皮质,苍白球与角回,尾状与眶额皮质,海马与梭状回,左侧颞中回与右梭形,额叶区域与边缘区域[34],杏仁核与脑岛、纹状体、丘脑[35],右侧小脑与左侧额上回[36]。由此可见,PI患者FC增加的脑区主要与情感相关,FC减少的脑区更多与认知功能相关,这些变化可能与思维反刍、睡眠中对环境刺激的持续感觉处理等有关。

海马与其它脑区或脑网络节点之间的FC是目前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慢性和短期PI患者的共同改变是右侧CA1海马亚区与前额叶皮质的FC增加,慢性失眠的特定改变是右侧CA1区与边缘/旁边缘区域的FC改变[35]。研究发现,海马和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各个节点之间区域连接与客观的睡眠效率有关[37]。

2.4 PI与脑网络 PI相关的脑网络主要包括DMN、显著网络(salience network,SN)和视觉网络(visual network,VN)等。DMN与自我循环加工和情绪调节有关;SN参与广泛的认知过程,与情绪刺激的反应有关;VN与视觉有关。

与健康对照相比,PI患者前默认模式网络FC增加,后默认模式网络中FC减少[38],入睡时VN和DMN之间的FC减弱,VN内部信息交换增强[39]。说明PI患者发病可能与主观睡眠障碍、应对过度觉醒的功能失调和情绪调节不良有关,睡前强烈的思维波动可能与视觉网络功能有关。

研究发现,PI患者表现出SN内部FC及与大脑其他区域(背外侧前额叶、额上回、感觉运动区和脑干)的FC增加[12,40]。SN负责监测和过滤外在环境中的刺激,其内部活动增加可能说明患者处理外部刺激信息的能力降低[41],其与大脑其他区域连接增加可能与患者的过度觉醒有关[42]。也有研究指出SN功能障碍可能提示PI患者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和放大的负面情感反应[42]。

此外,有研究表明PI患者SN和中央执行网络(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CEN)[43]、DMN和SN[12]之间的连接受损,表明脑网络之间切换能力下降,患者适应外界变化环境的能力减弱。

3 小结

PI患者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采用 sMRI、fMRI、MRS和PET等技术。结构像主要用来判断脑区灰质体积变化,fMRI检测大脑区域的活动差异和脑区之间的FC,MRS检测大脑神经递质的改变,PET检测大脑代谢物质的变化。

PI患者多为身心共病[44],情绪反应往往是病情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和持续影响因素;PI患者的认知有一定特点,表现为更高水平的内省、担忧和思维反刍[41]。总结影像学研究发现,在对结构、功能、代谢及脑网络的探索中,与健康对照相比,PI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多集中在与情感、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这些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程度相关,如入睡困难的发生可能与认知方面的思维反刍和情绪方面的焦虑、恐惧有关,易醒症状的发生可能与丘脑代谢及与其他脑区FC变化影响了脑干网状结构觉醒系统有关,主观睡眠质量不佳可能与海马记忆紊乱有关,这些发现可为原发性失眠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采用影像学方法和技术开展对PI患者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临床PI患者个体化差异明显,病程长短等因素对神经影像结果有较大影响。未来仍需要更精准、科学的脑影像学研究探讨PI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证据。

猜你喜欢
丘脑额叶杏仁核
享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行走减少杏仁核的活动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杏仁核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简述杏仁核的调控作用
大脑何时登上巅峰
比记忆力更重要的脑力是什么?
大脑的巅峰时刻
背侧丘脑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