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涛,崔杏园
(安徽理工大学 a.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b.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葆生机的一剂良药[1]。督导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2-3],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4]。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和创新,这对高校教学督导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建设行之有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和评价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督导工作实践以及长期教育一线的工作经验,针对目前高校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
传统的教学督导工作采用随机或集中时间听课的督导方式,根据教学评价内容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人工打分,完成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这是目前很多高校广泛采用的教学督导评价方案。以本校为例,教学督导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态度(10分)、备课质量(15分)、教学手段(5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方法(15分)及教学基本功(25分)等6个方面,按照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评价打分。学校督导员通常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指定学院教师或指定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教学督导。督导结束后,督导员将有关电子表格和纸质材料送达学校督导办公室,再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汇总、整理和总结,计算每位授课教师的平均分数,总结其优缺点,将教学督导结果分发给各个学院,通过学院告知有关授课教师。
督导员在听课过程中仅仅通过短短的一次课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打分,且打分参考标准不健全。文理科、不同学科的评价标准应具有差异性,依据一套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肯定很难打出客观、合理的督导分数,无法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教学内容评价方面,通常需要根据授课内容精炼、进度适当、内容组织的逻辑关系、信息量和重难点突出等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但是对于进度适当、逻辑关系和信息量等评价指标,由于没有参考或标准,加上学校督导员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很难根据这些评价指标进行合理打分。在教学基本功方面,需要根据语言表达简洁流利、运用普通话、板书工整和课堂管理能力等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这些评价指标多数需要通过对多位教师的督导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才能打分,即便是这样,由于授课的课程还存在内容难易程度、文理科等方面的差异,缺少横向的对比参考,很难保证分数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由于在每一门课程中都存在重点、难点、容易理解和晦涩难懂的内容,有的内容适用于与学生进行互动或采用翻转课堂类的教学方式,而有些内容则适用于教师进行详细推导、讲解,教师对课程中的内容喜好程度也有差异性,一些内容讲解起来得心应手,具有一定深度和拓展性,而一些内容讲解起来则中规中矩,没有出彩之处。如果片面地根据一次督导听课,依据评价标准进行教学督导打分,对于不同的授课内容,其教学评价分数会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随机听课方式对教师进行教学督导评价难免偏颇,其评价分数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师真实的授课水平。
督导员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方式进行教学督导评价,其评价结果首先记录在记录本和电子表格中,在一段规定时间后或者本学期末,督导员把有关督导记录资料提交给学校督导办公室,再由学校督导工作人员进行汇总、整理和总结,评价结果分发给各学院,各学院把督导评价结果通过不同形式发送给对应教师。整个教学督导反馈过程周期过长,不利于教师及时改正当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多数督导员会在督导课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但课间时间有限,只能简单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说明,不能进一步展开讨论,反馈内容既不具体也不全面,不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互联网+”教育计划的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出现了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传统的评价内容以教为中心,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突出的是教师的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收获和习得等方面[5],建立与新型教学方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加快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智能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创设高校教学督导网站,借助新媒体营造交流互动平台是迫在眉睫的目标[6]。教学督导的信息化能使教学督导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又能使教学督导人员反馈教学信息渠道更多样、更畅通[7]。督导智能信息化平台可以快速地拉近督导员与督导员之间、督导员与学校督导管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平台不仅可以显示有关教师授课的情况,也可以实时显示已经或即将被教学督导的教师名单,督导员和督导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教学督导的实时动态,制订更加合理的教学督导方案。例如,可以对学生评教分数位于后30%、20%或10%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集中督导,也可按照职称、新进教师等类型进行教学督导,针对教学督导评价分数差异较大的教师进行重新督导。通常督导员在教学督导前根据督导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督导计划,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授课教师停课、调课、请假等原因,消息没有及时互通,会存在督导时教室空无一人的情况,直接影响教学督导进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督导智能信息化平台还需要包含信息化共享模块,该模块中要包括授课教师临时请假停课、教室更改、学生实习调课等信息,能够及时与督导员共享,并进行信息推送,督导员可及时修改督导计划,提高教学督导效率。学校督导管理人员也可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把有关消息及时推送给督导人员,督导人员也可以通过群与其他督导人员或校督导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反馈,及时解决在教学督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督导效率。
针对传统教学督导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督导评分中存在一定的主观评判成分、督导与评价的反馈周期较长和随机性听课难以全面客观评价教师授课水平等弊端,教学督导与评价系统建设十分必要。建设教学督导与评价系统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督导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督导工作效率和评价分数的准确性、客观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学督导与评价系统通常包括教师模块、教学督导模块、打分评价模块和反馈模块四部分。在教师模块中,全校授课教师或需要被教学督导的教师需上传本学期的授课教案、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以备督导员提前翻阅,督导教师在未进入课堂督导之前就能够初步了解授课内容,获知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听课,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督导打分的准确性与客观性。教学督导模块中,督导员可以上传教学督导过程中的教师授课照片、主要教学内容及学生上课情况等督导资料,后台自动或人工按照不同授课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督导资料数据库以备查询。打分评价模块中,督导员可以线上或线下进行打分,线下打分需在规定时间内上传打分表格,这样校督导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分评价模块快速获得不同时间节点的教学督导评价情况,能够及时掌握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督导员的教学督导进度。反馈模块中,学校督导工作人员可以获得从本系统平台中的教学督导模块、打分评价模块自动生成的有关督导数据,可根据不同时间节点,通过点对点方式把督导结果发送到被督导教师的移动终端,被督导教师也可在评价系统的反馈模块中查询到较为详细的督导评价结果,这种反馈流程有利于授课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授课教师还能够获得督导专家提出的建议。教学督导和评价系统建设,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督导打分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缩短督导评价反馈周期,授课教师能够获得更多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授课水平。
新型教学模式已从传统传授式教学提升为混合多种教学方式的高阶学习模式[8]。如何对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课程进行合理评价,首先需要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理解,其次针对不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学生与教师互动等环节的教师角色具有深刻认识,清楚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任务和工作量,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制订相应的评价方法。例如,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学生先在上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再与教师进行互动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9]。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课堂模式、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但对于一门课程来说,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如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课程,对于遥感平台、遥感国内外进展、遥感预处理环节、遥感分类操作等内容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但是对于LST反演原理、光谱指数等部分内容则不推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而更适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制订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督导评价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制订,这样才能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在“互联网+”背景下,督导对每堂课的评价和诊断为教师个体的发展指明努力方向,整体评价则对群体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10]。高校督导的信息化和评价系统的建设能够较好地解决督导信息沟通不畅、督导信息反馈不及时和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共享等问题。要优化教学督导评价体系,进而全面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督导员与教师的良好互动,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