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南京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丛芦蒿

2022-12-16 15:34曹熙子
莫愁·小作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芦蒿香干茎秆

对于南京人而言,春天就是“一口饭来一口草”的季节。老天对江南是格外优待的,赐予了南京许多春天独有的野菜:香椿、荠菜、马兰头、菊花脑……而芦蒿便是这一众春蔬中的上品了。芦蒿也是我最爱的蔬菜之一,趁着学校开展“小小博物家”主题活动的机会,我对它进行了一番研究。

芦蒿的历史悠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和风温煦,柳枝萌动,这首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成为咏春的千古之诗。这里面提到的“蒌蒿”,就是芦蒿。《诗经·召南·采蘩》里的“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这里的“蘩”,指的也是芦蒿。北魏《齐民要术》及明代《本草纲目》中均有芦蒿的记载,明朝还被朱元璋列为皇室贡品呢。最近我正在读《红楼梦》,在第六十一回里,小燕跟柳家说,“晴雯姐姐要吃芦蒿”,人家忙问要怎么做,小燕却说,“荤的因不好才另叫你炒个面筋的,少搁油才好。”可见上至文人淑女,下到普通百姓,对芦蒿都是情有独钟的。

听爷爷奶奶这些土生土长的老南京人介绍,南京江心洲、八卦洲、玄武湖畔有野生的芦蒿,茎呈赤红色,后来八卦洲因芦蒿一炮而红,博得了“中国芦蒿之乡”的美誉,芦蒿被列为南京“野八珍”之中。芦蒿叶子枝枝蔓蔓,像羽毛一样裂成三片,中间一根长长的茎秆,野生芦蒿的茎秆是紫红带点灰绿的,味道清香浓郁,常吃有耐寒、抗病的作用,但物以稀为贵,极少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饭桌上。后来八卦洲政府大力发展芦蒿产业,实现了大棚种植,芦蒿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2003年芦蒿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年产量达5000多万公斤,销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大棚种植的芦蒿不同于野生芦蒿,全身呈青绿色,茎秆略长。鲜炒芦蒿、芦蒿干、芦蒿茶、芦蒿酒、芦蒿小菜(腌制)等系列食品,成为南京人饭桌上一道道美食,芦蒿更一跃成为八卦洲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品牌新贵。

上網搜索,才了解到大棚种植芦蒿要选择潮湿、肥沃的沙壤土,种植前一个月进行深翻施肥,整平成畦。种植方法很多:分株、压条、扦插、栽茎都可以。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当芦蒿株高20-30厘米时,农民便用利刀在芦蒿基部与地面平处割下,嫩茎上仅保留极少数心叶,扎捆后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可上市。第一茬采收后,立即清除杂草、枯叶,并施肥,再覆盖薄膜,40天后,第二茬即可采收上市。芦蒿这种旺盛的生命力真让我佩服呀!

芦蒿上市时间多集中在9月至次年4月左右,依季节划分可分为伏秋和冬春芦蒿,区别不大。每年春节,妈妈都会团购好十几斤的毛芦蒿。她将叶子和根全部摘掉后,分成一份份的用保鲜膜包裹起来,放进冰箱的保鲜层进行保存,这样可以保存半月左右,在春节菜场关门歇业的日子,芦蒿就成为春节最靠谱,更是最受全家喜爱的“最红”蔬菜了。

“正月芦,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南京人吃东西是非常讲究节气的,不时不食。早春时节,正是芦蒿最好的食用季节。“大厨神”爷爷告诉我,芦蒿可以做的菜可多了,有清炒芦蒿、芦蒿炒香干、芦蒿炒肉丝、芦蒿炒千张、凉拌芦蒿……说得我口水直流,决定亲手做一盘清炒芦蒿。我和妈妈先到菜场买芦蒿。这买芦蒿可是有讲究的,一定要选茎秆细嫩的。告诉大家一个小妙招:用手掐一下根部,如果能轻松利索地掐断,并且伴随着一声脆响,那绝对是新鲜的。

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择芦蒿。如果希望吃出芦蒿的嫩来,那择芦蒿可是个细活儿。芦蒿枝枝蔓蔓的,要先去掉叶子。妈妈告诉我芦蒿有一尺扔八寸之说,十分讲究,一斤芦蒿要择去八两,叶子、老茎全部去掉,只剩那两个指节长,又干净又整洁,择好的嫩茎整齐地堆在一起。接下来就是要把它掐成一寸一寸的小段了。芦蒿是野菜,因此十分有个性。它喜欢和人亲密接触,择菜,必须用手掐摘,它的鲜味才会尽情释放出来。若用刀去切,炒出来的芦蒿就会带有铁腥味,让人无法下咽。我觉得它就像一个任性又娇气的孩子。择芦蒿费时费力,但也公平,当清炒芦蒿出锅时,满屋都弥漫着芦蒿特有的清新奇香,仿佛春色铺满了整个房间。

清洗完芦蒿,接下来便是炒芦蒿。妈妈告诉我因为芦蒿易熟,所以关键就是火大,速度快。我先在锅中倒入油,等油热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蒜泥放入爆炒出蒜香,紧接着放入洗好的芦蒿,翻炒一分钟左右,放盐。此时还可放入香干一起炒。关火。一盘色彩润泽的芦蒿便出锅了,宛如盛在碟中的碧玉绿簪。

忙了半天,终于可以品尝美味了。吃芦蒿绝对是一种享受,一定要慢慢品尝。它清脆鲜嫩,初入口有一些涩,嚼起来异香留齿。如果放了香干,会带来另一种味蕾体验。奇怪的是,香干不但没有掩盖或者混淆芦蒿的清香,反而更衬出它的水灵。

有芦蒿的日子,正好是春天,南京的春天特别的美好。也许正是因为芦蒿的那份嫩绿和清香,让我时时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点评:

小作者真是一个出色的小小研究家,善于观察生活,还能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瞧,芦蒿作为南京独有的野菜,成为南京特有的美食,成为小作者青睐的研究对象。更可贵的是多途径地对芦蒿展开研究。查找资料,了解芦蒿的历史,结合学过的古诗,古典名著《红楼梦》《齐民要术》,甚至研究了《本草纲目》,发现芦蒿的足迹处处可寻,这就是研究的乐趣。又尝试着亲手清炒芦蒿,从择菜到出锅,最后还品尝到独有的滋味,这样的体验是多么美好呀!小小博物家触摸生活,研究芦蒿,感受生活,写出滋味。

曹熙子:江苏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学六年级(3)班学生

指导老师:周莹

猜你喜欢
芦蒿香干茎秆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芦蒿四吃
芹菜炒香干
芦蒿种植管理四大要点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芹菜配香干能健骨
天下美食话芦蒿
马兰茶干
香干与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