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琴,陈荣玲,娜孜尔木·东木拉提,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简称,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为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推行的国家战略[1]。新疆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医科院校,也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特别是课程建设。我校《医用化学》课程基本覆盖了全校的专业,例如临床(包括临床“5+3”)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法医、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等,其知识体系贯穿于整个医学课程的始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当前《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第一,教师方面,教师授课带教模式单一,在课堂机械式讲课,课下与学生无沟通,授课资源短缺,不能多方位为学生服务等;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层次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且部分医学生不重视基础课,看重专业课,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培养有扎实基础的优秀医学生,拉近与“双一流”医科大学的距离,成为目前《医用化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医用化学》作为一流课程在新疆医科大学的初步建设,对《医用化学》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评价过程等进行探讨,致力于建设一门能够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课程。
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的《医用化学》课程是我院除药理学外面向临床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2014年入选校级精品课程,2016 年入选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目前《医用化学》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名,其中1人为教学名师;副教授4名,讲师3名。教学团队18人中,10 人具有博士学位,年龄结构为50~60周岁的有2人,45~50周岁的有4人,35~40 周岁的有7人,形成了稳定合理的年龄梯队。在课程负责人的引领示范作用下,2021年3月获批了校级一流课程、自治区一流课程。
《医用化学》[2]在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教学手段是板书结合投影)即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后期在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光盘。自2001年起我教研室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多媒体大赛奖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而且由数位教学资历较深、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录制了关于实验内容的高清视频,制作了实验相关的课件。目前,随着虚拟仿真实验的兴起,《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尝试引入相关内容的虚拟仿真实验[3](例如氢氧化钠的标定及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缓冲溶液的配置等)。
为了进一步适应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在上述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医用化学课程确定了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过程考核、立德树人、实验技能、创新大赛、实习实训等混合教学模式。
通过建立一个紧紧围绕教材和大纲,覆盖整个课程,并且更完善、更系统、更连贯的微视频资源库,同时配有与知识点相对应的习题与拓展内容等,更有利于医学生系统地进行线上《医用化学》课程的学习。这种线上资源的应用满足了学生对线上优质教学资源、高阶问题探讨、创新性训练等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较大的上升空间,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室,不局限于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线上资源的共享能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了高校培养具有自主性、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通过在学习通平台开设《医用化学》课程,对每个章节均配有详细的教学PPT,对重难点知识点附带了微课视屏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通能有效记录和反馈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图1所示,并且在资源统一的前提下,实现了学生之间对知识点的无障碍沟通。除此之外,定时向学生推送阶段性测验题目,在设置打乱题目顺序的基础上,避免了同宿舍或同班级的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情况,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多个平行班级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较,进而帮助成绩分布不均或差别较大的授课教师检查及自省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及时解决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帮助教学资历较浅的青年教师成长。
图1 线上学习分析(以班级为单元举例)
要建设“双一流”课程,就需要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并根据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团队教师着重构建思政案例库,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将课程思政[4-7]融入其中,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凝练,结合《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并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形成若干思政教学案例,为学生上好德育大课。
《医用化学》目前采用新的评价方式:“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50%”,与以往7∶3型评价体系相比较,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为了不降低教学质量,并且使学生逐步适应线上教学等教学手段,一个合适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成绩包括课前雨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章节大测验、实验评价等。除以上外部原因之外,还需考虑内因。《医用化学》课程面向的是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医用化学》作为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夯实根基,因此需要学生更加侧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及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8,9,10],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及杜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复习即预习”和“临阵磨刀”的不良学习习惯。
根据培养目标和学情,以问题为驱动,以分享带动氛围,向学生提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例如以医学案例作为主题,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将雨课堂[11]、翻转课堂[12]、思维导图[13]等相结合,如图2所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与此同时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的教学体验中不断促进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渗透,理论课及实验课均开展过程性评价体系,特别是针对实验内容不再以最终实验结果为衡量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标准,更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是否正确,形成持续性改进的“闭环体系”。
图2 医用化学思维导图
新疆医科大学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开设本科生实验技能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14,15]、“互联网+”[16,17]等比赛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团队中的教师获得2项自治区级教改课题,获得教学成果奖励1项,获得青年教师微课比赛二等奖1项 ,参编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5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4项,学生获得技能大赛铜奖1项。改革实践表明∶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对于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提升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各高校学科间教学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医用化学》课程亦是如此。但是能否做到有效改革,实现“双一流”,仍然要考虑地方性院校自身的特点,例如同比往年,新疆医科大学生源逐渐多元化,疆内学生比例逐渐降低,学生录取成绩逐渐提高等,因此需要以分析《医用化学》教学现状为基础,以“双一流”为目标,根据地方性医科院校自身特点,明确改革方向,制定相匹配的改革方式,以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生为目的,继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