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中学 甘肃 陇南 746052)
语文教学属于是语言类科目,要想让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那么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实施整合,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以浅层次阅读当成中心内容开展整体教学,对阅读内容是如何写作的等等为题进行分析,并及时向学生解答阅读内容当中是怎样开展写作等等各种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共同培养。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对阅读内容当中的内涵进行思考,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作者的当时的表达情感开展深入探究,让学生思考假如对文章实施改写或者续写,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描写才可以与作者的意境融合呢?当学生在思考与分析的时候,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写作蕴含的本质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需要有效发挥出读写结合模式的价值,对学生实施更细致的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阅读与写作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为主要的元素,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需要更深入的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初中生对语言的应用开展有效学习,但是,假如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没有有效配合写作训练,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语言应用能力出现断层的情况,因此就需要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价值[1]。读写结合可以有效的把此种教学特点有效展现出来,防止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小狐仙无从下手的情况,与此同时,在短时间里可以把各种有趣的想法以写作的方法展现出来,促使他们的思想与观点实施整体性优化。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而且在欣赏各类作家的作品时,可以把各种优美的语言更新成自己的表达素材,这样不仅仅乐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教材当中蕴含许多古诗词与文言文,但是在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当中,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文言文。二文言文具有短小精悍、意义深远等等现实特点,在阅读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学素养就要有一定的益处。在此环节中,经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阅读完文言文以后的心得进一步表达出来,综合素养在此时就会获得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实施深入思考,在赏析古诗词的时候,同时也可以增强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显而易见,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养[2]。
梳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更新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写作指导的主要根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当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写的:“有的人将阅读与写作当成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情,而又特别重视写作,总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好像语文教学只有写作是的。阅读的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写作能力是无法增强的。”这是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的观点,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确定“以读促写”这一教育目标,并站在写作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以读促写的根本上,教师还需要赋予学生阅读与积累写作素材的任务,从而丰富与完善初中生的阅读经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这一情况[3]。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春》(朱自清)这一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在文字阅读与观察生活两方面开始引入,并帮助学生创建写作资源库,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到春天的山水与花木等等无限生机;第二,教师需要鼓励他们融入生活,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形成一套素材积累,以此来促进对阅读的掌握,不断风度有关春天的写作资源。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根据文本阅读,为初中生设计一个写作话题,以此来激发出他们的写作动机。比如,当初中生学习完《月亮上的足迹》、《看云识天气》等等相关课文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探究月球”为题目,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表达出来,用自身的想象力带着自己在月球上面遨游,这样既可以丰富初中生的阅读范围,还可以开拓他们的写作思路,激发出其在主题探究过程中而产生的写作动机。再比如,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济南冬天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从而提高初中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并击破现实生活的约束,更加形象的体会到教材当中对城市风景的表达,这样非常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阅读质量。然后教师在根据文章描写特点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把文章当中描写环境的手法摘抄到写作积累的本子上,有效发挥出阅读的价值,为开展相同主题的写作创作积累更多的写作手法。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这一根本上,引导初中生开展自由写作与创作,学生在积累的时候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教学课堂上,大部分初中生都会经常面对“写什么”的情况,也就是对写作技巧的应用与掌握非常匮乏,并没有在大脑当中创建出一套完善的表达机构。表达机构简单来说就是采用各种表达方法对文字实施设计与整合的一种方法。经过观察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其中的文字表达的苍白无力,缺少一定的逻辑性,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可以经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可以创建出完善的表达机构,引导他们掌握语言的表达规律,以此来让他们将文字和情感融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表达机构的创建寻找出适当的切入口,而对阅读内容进行模仿就是帮助初中生寻找到切入口的主要方法[4]。比如,教师在讲解《斑羚飞渡》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首先就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当学生阅读完以后,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对斑羚的一生具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口,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实施改写,站在自己的角度与安排与设计斑羚的一生,以此来表达出学生自己对斑羚飞渡课文的感受与体会。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到八年级上册《昆虫记》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初中生布置心得体会与读后感等等相关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出分析与评论,并表达出独立的见解与观点,以此来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综上可以发现,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方面上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设计写作教学方法时也是极为多姿多彩的,所以,凭借读写结合这一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是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关键。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多的,扩写、改写及续写等等都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法。在初中时期,学生经过积累写作知识,对情感表达就可以形成动机,但是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阅读内容让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创作,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如,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新闻体裁,为初中生创造出一些符合当下社会生活情况的新闻,并让学生抓住某种社会事件,采用模仿、表达及语言等等形式完成新闻报道,促使学生可以在仿写时感受到语言构建,不断探究出语言表达方法,并与新闻稿对照实施完善或者改写,以此来增强初中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与调动能力[5]。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上册4.《次北固山下》(王湾)这一古诗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翻译内容,开展适当的扩写,采用抒情散文的表达方法,把作者王湾停留在山下时的所见与所感进行描述,并渗透一些自己的想象与感受,丰富与完善写作内容,不断拓展诗词意境,根据古诗词内容完成创作。再比如,教师在讲解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安徒生)这一课程的时候,因为此故事是小男孩戳破谎言以后就谢幕了,这就为故事的下一步发展留下空白,因此教师就需要凭借这个“留白”之处,为初中生设计一个续写的小任务,鼓励与引导学生经过想象对此故事进行拓展,对皇帝的神情、骗子的命运、大臣的行为及男孩的人生等等开展描写,以此来续写故事情节,把自我情绪渗透到故事当中,在文字和情感对接过程中,激发出初中生的创作灵感,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综上,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是我国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教师需要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为初中生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增强初中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