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2-12-15 10:07刘芳
家长·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减数学教师解题

刘芳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广大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讲,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够学会数学基础知识,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和合理的作业设计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生活,减轻负担,国家积极实施“双减”政策,目的是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以往教学的不足,要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找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现代先进数学教育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技术革命和科技进步迅速向低成本、易普及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应注意到伴随教育发展而来的种种棘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教师没有注意控制讲课节奏,忽视学生感受,导致其学习兴趣降低;第二,小学生在理解抽象知识时容易偏离方向,而一些教师未能联系实际,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第三,部分教师未能丰富课堂内容,导致课堂缺乏生机;第四,有些教师忽视了解题教学,致使一些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提升;第五,部分教师为维护课堂秩序,过度主导课堂,以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偏移;第六,有些教师忽视了优化评价,学生很难从评价中获得有用信息。

二、“双减”的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影响

“双减”的实施强化了课后服务和课后作业之间的联系。过去,小学数学教师会在课下引导学生练习、批改家庭作业和完成课后教学任务。而实施“双减”政策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做好课后服务和辅导工作,让学生能检查和纠正课堂问题中的不足之处,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制定练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口头计算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虽然占用了一部分上课时间,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解决了家长存在的问题。同时,它也大大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率,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较为密切的。“双减”政策实施后,数学教学中预习、教学和课后服务之间的联系更加突出。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必须突出主要环节和重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背诵预习中的公式,并在课堂上推导和还原这些公式和理论,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公式、理论和解决问题的实用的方法。此外,鼓励学生在课后实践中做好作业,使学生逐步有效地掌握问题解决技能和学习方法,最终取得满意的学习成果。

三、“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措施

(一)转变数学教育观念,创新数学教学方式

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观,确定新课程下“双减”政策的内容、数学教学的创新方法,创建高效和舒适的數学课堂。过去数学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主要是直接以教育为主。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内容单一,方式比较枯燥,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新的教育时代,教师要创造活泼有趣的场景,吸引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和学习。

(二)明确教师基本职责,全面做好答疑辅导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清楚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让学生能得到更多文化知识,精心备课,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同时,教师要认真对待书面课程,及时提供反馈意见,结合学生的错误分析、把控好教学进度,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如此一来可以,强化教师的责任感,避免增加家长的负担。例如,学生在完成“认识小数”课程时经常犯错误,忘记小数点和位数。这大部分是学生知识薄弱、粗心所致。例如,在应用题中经常发生错误。本题:油桶总重量为135.75公斤。倒出一半后,还剩72.5公斤,求解石油净重多少公斤和桶的重量?在计算时,学生往往忽略了桶和油要分开计算的问题,导致错误的结果。对此,教师应特别留意,并向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行学习,避免重蹈覆辙。

(三)联系生活实际降低学习难度

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可以带领小学阶段学生体会知识与实际之间关联,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师要合理选择实例,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列举不同的生活知识,带领学生抓住线索,分析生活知识中的数学元素,使之能够逐步抽离生活实例中的冗杂信息,获得其中的数学理论知识,以此降低学习难度,维持其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未能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理论密切融合,使部分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无法真切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难以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也有部分学生会在把握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同时,偏离学习方向,甚至被生活案例中的冗杂信息所误导,陷入思维定式,严重影响了学习节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活案例,以生动图画或直观视频等形式展现数学原理,遵循由易至难原则进行授课,降低学习难度,避免学生在理解抽象知识时偏离方向,使之逐步通过出生活案例中了解数学原理,加深学习印象。

(四)落实好预习的环节

预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认识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准备三材料:教科书、教具和初始问题。首先,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学习,指出他们遇到问题的地方,并向家长或教师提问。其次,可以在课后独立完成练习,因为课后书本上的大多数练习都是以基础知识考核为基础的,难度不高。最后根据学生对演习和教具的反应,对演习内容进行重新思考和修改,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刚入读小学的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让他们独立完成预习教学,记录问题,并接受教师的答复,在课堂上或第二天讨论。

(五)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守“双减”政策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一方面解读数学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内容,并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有效地实施课程,按照适用于学生的教学顺序,不应利用课余时间讨论新课程,以免增加学生的压力。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设计独特、个性化的课程,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课程,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提供指导。

1.生活情境式教学,达到减量增质目的

教师可以用生活的现象来阐明教材的方向性和复杂性,以及在这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解释和教育。比如,通过学习“近似数”,教师可以创造特殊的生活条件,让学生熟悉和学习近似数字,让他们感受近似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化意识,也避免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例如,可以使用真实的场景:小明研究了本校的学生人数,研究结束后,他写道:“这所学校有1508名学生,大约1500人。”通过提问,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不断让他们思考1508的意义。经过讨论,教师挑选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记录学生表达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给出的正确解释来分析和总结问题:“题中1508是指小学生的准确人数,所以我们可以录得1508人的准确数字,而1500是接近1508的数字,意思是约有1500名学生入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近似数的意义,也提高了学生对近似值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数量的感知。

2.游戏化讲解,达到课堂知识内化要求

虽然“双减”政策令学校的学生课业减少,但毫无疑问,“双减”政策也增加了学生家长的忧虑。正因如此,在学校教育制度下,教师必须顾及家长的利益,不仅要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双减”政策,更要为了有效地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家长的忧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时,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活化、游戏化的途径,摒弃直接传授的方法,简化知识,降低理解难度,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达到课堂知识内化的目的。比如,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做好准备,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学生进行简单的两位数运算,并以竞赛的形式参与教学,并通过给出正确答案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使学生从数学思维中解脱出来。因此,学生始终是最重要的教育主体,游戏是一种直观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也有利于“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

(六)转变思维方式提升解题效率

转变思维方式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题思路,通过转变思维来求解问题,有助于提升其解题效率。教师明确信息化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具体习题,通过软件来绘制不同的图像,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带领学生从图像中体会数量关系,把握习题中的显性、隐性条件,从而明确解题思路,正确解答问题。但在解题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会直接公布答案,并呈现正确的解题步骤供学生誊抄,意在帮助其掌握同类习题的解题思路,但这种方式忽视了思维引导,导致其解题正确率仍得不到提升。另一些教师则会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会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多种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反复背记,但却忽视了带领学生转变思维,这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利于提高解题效率。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选择解题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示关键的题干信息,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顺着解题思路阐述解题步骤,从而转变其低效的解题思维,逐步锻炼其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解题效率。

(七)营造良好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良好的氛围是优质课堂的一种体现,有助于培养优秀的班级风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优质课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适时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其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良性竞争意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其优秀的综合素质。而在实际活动中,部分学生会产生依赖性,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出现学习懈怠现象,容易形成场依存型人格,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但一些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课堂秩序维护方面,会过度主导课堂,以至于忽视了学习指导,导致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被压缩,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发生了转变,虽然课堂氛围十分融洽,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来呈现实践活动要求,做学习的引导者,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按照正确步骤和流程完成实践活动,使之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可以在班级内树立数学学习榜样,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鼓励其向榜样学习,以超越榜样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有效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和课后辅导等工作

作业分层和课后辅导是实施“双减”政策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有效地按年级分层布置作业,开展课后指导工作:一方面明确功能层开发的要求和目标,提供层次结构,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多样化和适当数量的任务。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包括主题多样和形式多样。不同的主题,即辩论、实际任务、主题选择、填空和计算任务,都必须与内容紧密相关,不同的形式包括封闭、实践、书面、长/短作业等。另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多练习易混淆内容。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如对学生相对较低的计算能力进行技能测试,教师可以用一两周的时间在每次课后作業中制定任务,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具体来说,在每次课后可以布置复杂的应用作业题,使学生在通过持续学习有效解决问题的条件下独立完成计算任务,提高学生应用解决方案的能力。它应该涵盖诸如追逐、年龄、行船、相遇和时钟等问题,以便学生在各种应用作业题中增强解决问题独立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加强小学数学核心的预习和后续作业布置、课后学习等。尤其是课后课程,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不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习惯。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在各种问题和技能方面的技能,以便他们能在有效时间内快速成长,从而为小学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发展,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学科中也要考虑自身学科的实际情况,优化课程设置,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核心技能,真正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考虑和尊重学生的情况,创造足够的自由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根据规范化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双减数学教师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用“同样多”解题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