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丽 姚筱秀
为广泛深入地了解小学生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需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陇南市成县城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对学习生活的帮助4个方面。针对问卷4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城区小学中年级学生大多对阅读感兴趣。大部分学生(79.42%)喜欢阅读,多数学生(64.93%)课后能主动阅读,大部分学生(88.7%)对阅读在学习和生活的帮助认识方面持积极态度(丰富课余生活,增加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停留在浅层次,“阅读只为看热闹”。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兴趣。
第二,学生的阅读内容丰富。科普、动漫、故事、学习辅导等课外读物,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多数学生(75.65%)对一本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书的内容不错,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说明学生对文字更感兴趣。
第三,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92.46%的学生在阅读时或多或少会积累一些词语和句段,72.75%的学生有时会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或阅读笔记。但多数阅读获得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阅读获得的较少。
第四,家长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明显,77.39%的学生课外读物来自家长。
第五,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均衡。32.46%的学生因作业过多而没有时间阅读,影响了阅读时间和阅读量;50.15%的学生因父母反对或其他原因影响了阅读。
第六,学生的阅读方法需要指导。77.88%的学生在阅读时有指读行为,指读会影响阅读速度,会影响对阅读内容的完整理解。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67.83%的学生会找到解决办法,查阅工具书或询问他人;少部分学生(32.17%)不会解决,或者跳过不看,或者随便认读。关于默读,81.16%的学生会默读,18.84%的学生不会默读,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第七,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只有8.12%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发表不同意见,24.35%的学生从不发表意见;阅读时,只有28.41%的学生能猜出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第八,学生在阅读中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推荐更多好书,分配更少的家庭作业,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指导阅读方法,不反对阅读课外书籍,提供种类多样的课外书籍,陪伴阅读。
小学阶段,学生有旺盛的精力,有强烈的求知欲,记忆力不错,正是勤奋学习、充实自己的好机会。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会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针对此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有兴趣,就可以满怀热情地学习和探索。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能获得阅读的最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想办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持久、广泛、深入,进而达到兴趣的高层次,即:有意识的、有目的的阅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多种:
第一,造读书氛围激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营造阅读的声势,在教室里设置阅读角,把学生喜欢的书放在书柜里,保证学生有书看;鼓励学生利用阅读课和课余时间从图书馆借阅书籍;教室的墙壁上,布置“书海采贝”“读书乐园”“读书指南”等板塊。课堂上书香萦绕,置身其中,必会受到熏陶。
第二,选好书激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喜好,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内容健康的、特别是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的书籍。
第三,讲故事激趣。有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被书籍吸引,比如:讲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尝试在关键点戛然而止,然后给学生推荐合适的相关书籍,这个时候,孩子们非常渴望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很容易对相关书籍产生阅读兴趣。当学生读完以后,可以让他们复述故事的内容,并加以适当鼓励,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兴趣。
第四,开展多种活动激趣。用多彩的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的特点,举办朗诵会、故事会、阅读分享会、阅读笔记展,向家长汇报阅读收获,请家长介绍相关经验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课堂上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用来理解阅读内容并从中接收信息的手段或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五勤”习惯。
第一,勤查工具书。使用工具书校准字音,理解词句,做好标注。
第二,用圈点勾画。用固定的符号在文章上写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想,或爱憎、或疑思。如用“——”“?”符号表示重点词语句子、疑难困惑。
第三,勤做批注。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对词句的精妙之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或由此引起的联想进行评论,也可以批评原文的瑕疵。
第四,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摘抄、编提纲、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五,勤做读书卡。鼓励学生在卡片上写出名言、亮点、好词、妙句,随身携带,便于随时阅读和记忆。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发现和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一。在问卷调查中,77.88%的学生阅读时有指读的行为,18.84%的学生不会默读。指读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会影响对阅读内容的完整理解;默读会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缩短注视字词的时间,减少回视,尽量默读不指读,这样既能提高阅读准确性,又能提高阅读效率。
第二,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教学中启发学生读悟结合,把读书时的所思所感写出来,不懂的地方画上符号,思考不懂的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减轻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家庭作业的布置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少布置大量重复、机械复制的作业,少布置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作业,防止学生因功课太重而没有时间阅读。
第一,分配开放式作业,将作业设计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或分组设计作业问题,按一定的次序轮流布置作业,或者让学生们同时设计作业,然后相互交换做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二,尊重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相同的知识接受快或慢是很自然的。不同的学生做相同的作业,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不够吃”,有的学生“吃不完”。承认并尊重学生是有差异的,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改变以前的命令式、强调式,针对学生的不同,切合实际,既要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提倡家庭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梯级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因材施教,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家校协同合作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得益乃至成长”“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引导学生海量阅读,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分层次阅读,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阅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就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家长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召开家长阅读指导会,就阅读的重要性、如何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亲子阅读等问题与家长沟通,获得家长有效的支持。
通过群文阅读强化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小学课堂实施群文阅读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知识的有效积累可以通过多文章的阅读来实现。
第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一节课内读完多篇文章,学生要快速读,才能获取完整有效的信息内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阅读技能。
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学生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随意发表自身阅读的感受,表达自己通过阅读获知了什么,教师的角色是倾听者,这有助于理解质疑探讨能力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第四,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群文阅读教学,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阅读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學生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略读和默读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深入阅读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