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钦荣 寿越敏
绍兴市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绍派伤寒为浙派中医的重要代表,《湿温时疫治疗法》[1]是绍派学说在临证应用的重要著作,由绍兴医学会同人编,何廉臣、陈樾乔主编。全书共4章,载方135首,收录绍兴医学会会员研究湿温时疫的相关经验。民国元年春夏之交,绍兴及其周边各乡爆发时疫,绍兴医学会对此次疫情进行多方调查,明确疫情证属湿温疫邪伏气为病,遂将调查报告、各会员临证实践心得撰写成稿,印书发行。本书分病名之定义、病因之原理、病状及疗法、卫生及预防4章,从中、西医不同角度系统论述湿温时疫的病名、病因、治法、预防、转归与预后。本书中西医学兼参,论证系统,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经验,切于实用,是绍派医家治疗湿温时疫的经验实录,也是湿温时疫临证专著,对当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借鉴作用。本书首见1913年绍兴医学卫生报社铅印单行本,后收入1936~1937年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国医学大成》,1936年录入世界书局出版的《珍本医书集成》。现将绍派医家治疗湿温时疫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本书编撰缘由“今年春夏之交,吾绍发生一种时疫,蔓延各乡,迄今未熄”(导言)。可见当时疫情较重,波及范围较广,未得到有效控制。医学会将各会员临证实践经验汇集成书,并经共同研究,博采众议,引经据典,“详述本病之差别变化、逐症之治疗方法以及卫生预防”(导言),明确指出,若“能治疗得法,十中可活八九”(导言)。本书作者均为治疗湿温时疫的亲历者,所悟所得,简明切用,皆从实践第一手得来,实用性强,非纸上谈兵者可比。通过此书,示人以防治规范,尽学会之义务,助战胜时疫。
对于湿温时疫的定义,本书记载“无传染性者为湿温时病,有传染性者为湿温时疫”(第一章第一节“病名”)。即所谓疫,本病确定必有传染性,且系湿温所致,但“并非疠疫,亦非大疫”(导言),说明其尚不属于最强烈的传染病。针对绍地为何出现此种时疫,书中阐释“或由于腐烂之草木、污水之潜热、埃土曹粪溺之秽浊、死狗死猫之臭毒”(第二章第二节“传染”),因绍地处“东南热地,地气卑湿,一到首夏,迄于初秋之时,光热吸引,遂使一切不正之杂气,升降流行于上下之间。凡在气交之中,无男无女,无老无幼,无少无壮,不能不共相传染”(第二章第二节“传染”)。从上述疫情描述看,此时疫虽尚非疠疫、大疫,疫情却已相当严重,且其传染媒介有多种,风、水、病人之口气、汗气、粪溺之气、衣服器具均可为之媒介,已包括了现代医学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等传播途径。
因湿温时疫症状不一、变症复杂,故诊治之最紧要者,当分急性慢性。急性时疫,纯为血分温毒病,伤人最速,治失其时,或治不得法,一二三日即殒命者,多属此类。虽其初感受之气,有因寒因湿之不同,而寒郁之久,悉从火化,湿郁之极,必兼燥化。其邪伏于血络,有肝络郁而相火劫液,液结化燥者,多发自少阳胆经,首犯胃经血分,治宜清解胆火之郁、救胃液之燥,以预防肝经风动,先用犀地桑丹汤清营透络。有心络郁而君火烁血,血热生风者,多发自厥阴肝经,最易上蒸脑筋,治宜急救血液之燥,熄风火之亢,以防阴竭阳越,急用犀羚镇痉汤或滋液救焚汤,重加瓜霜紫雪丹,先清其神而熄风。慢性时疫,纯是气分湿秽病,就湿温本症而言,又当分别湿多热多、兼寒兼风之不同。湿多者,湿重于热,其病发自太阴肺脾,多兼风寒,治法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化则脾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宜用藿朴夏苓汤,疏中解表。热多者,热重于湿,其病多发于阳明胃肠,虽或外兼风邪,总数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此时气分邪热,郁遏灼津,尚未凝结血分,治法宜先用长沙枳实栀豉汤合河间桔梗汤加茵陈、贯众以清热解毒,内通外达,表里两彻,使伏邪从汗利而双解。不论急慢,治疗过程中,仍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随症加减,灵活处方用药。
湿温时疫,一切现症及治法有专节专述,然其化症繁多,有湿温化痧气(分急痧症、慢痧症二种),湿温化霍乱(有湿霍乱、热霍乱、寒霍乱、干霍乱之别),湿温化疟症(分湿疟、温疟、三阴疟、疟母等),湿温化泄泻(有湿泻、飧泄、洞泄、热泻等不同),湿温化黄疸(分阴黄、阳黄),湿温化痢疾(有赤痢、白痢、赤白痢、五色痢等),湿温化水痘(分黄、赤二种),湿温化肿胀(肿分阳水、阴水;胀分气实、气虚)等。“湿温之化证”一节,所占篇幅为全书之最,为急性时疫、慢性时疫篇幅总和二倍之多,一因湿温时疫化症甚多,二因当时医学会同仁实战经验颇丰。本节将每一化症的症状、治法、用方以及随症加减倾囊相授,所用方药源仲景经方,重明清温病医方,也有日本医家经验。这里选录介绍绍派医家的7张验方。
4.1 枳桔栀豉汤:此方为绍兴医学会各职员经验方。组成:生枳壳一钱至钱半,焦山栀二钱至三钱,苏薄荷八分至一钱,苦桔梗一钱至钱半,淡豆豉二钱至三钱,青连翘二钱至三钱,青子芩一钱至钱半,生甘草四分至六分,西茵陈二钱至三钱,贯众二钱至三钱,鲜竹叶三十片。原书按:此方从长沙枳栀豉汤合河间桔梗汤,加茵陈、贯众二味。治湿温时疫之热重于湿,兼受风邪两发者,屡投辄效。
4.2 藿朴胃苓汤:此方为樊开周经验方。组成:杜藿梗三钱,真川朴一钱,杜苍术八分,炒广皮钱半,炙甘草五分生晒术钱半,浙茯苓三钱,猪苓钱半,建泽泻钱半,官桂五分。原书按:本方辛淡泄湿,芳香化浊,是治疗湿温化霍乱之湿霍乱,症见上吐下泻,胸痞腹痛,口腻不渴,小便短少,脉多弦滞,或沉而缓,舌苔白滑者的有效处方。
4.3 参芪建中合二陈汤:此方为何廉臣经验方。组成:潞党参钱半,棉芪钱半,川桂枝五分,生白芍钱半,炙甘草八分,姜半夏钱半,炒广皮一钱,浙茯苓三钱,饴糖三钱,鲜生姜八分,大红枣四枚。用水两碗,煎成一碗,去渣温服。原书按:此方为治疗湿温化霍乱之寒霍乱,用以兼顾营气。
4.4 疟疾五神丹:此方为何廉臣经验方。组成:姜半夏八钱,京川贝(去心)一两二钱,青皮八钱,全青蒿一两,金鸡勒二钱。共研细末,淡姜水和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一钱。原书按:钱塘赵恕轩《本草纲目拾遗》云:金鸡勒细枝中空,俨如去骨远志,味苦性热,能达营卫,行气血,用以治疟,一服即愈。此方从仪征杨赓起军门家传秘方参酌而出,治疗湿温化疟之三阴疟,属寒湿伤脾,脾阳内郁,久成疟母,经验多人,历试不爽,妙在并无后患,功在金鸡纳霜丸之上,用敢公布。
4.5 三参冬燕汤:此方为樊开周经验方。组成:太子参一钱,西洋参一钱,北沙参四钱,提麦冬二钱,光燕条八分,青蔗浆一酒杯,建兰叶三片。原书按:此方治疗湿温化痢之赤痢后期,用以滋养气液,以复其元。
4.6 人参芍药汤:此方为樊开周经验方。组成:太子参一钱,生白芍三钱,炙甘草五分,甜石莲钱半,乌梅炭三分,酒炒苦参子二分,荔枝壳三颗,荠菜干钱半。原书按:治疗湿温化痢之赤白痢,酸甘化阴,酸苦泄肝。
4.7 犀角五汁饮:此方为何廉臣经验方。组成:犀角汁一瓢,鲜生地汁四瓢,金汁一两,梨汁三瓢,甘蔗汁二瓢。用重汤炖温,频频灌服。原书按:本方用于治疗湿温化痢之五色痢,有急救津液之功。
绍派医家从“已病之卫生”“未病之预防”两方面对湿温时疫的卫生及预防知识进行了详尽阐述,认为已病之卫生,“为病家必要之知识,亦为病家应尽之义务”“良医之能愈病,必先在开化病家,使病家诸人看护周到,有助医之力,不掣医之肘”(第四章第一节“已病之卫生”)。具体措施有衣被宜洁净、饮食宜节制、卧房宜宽绰、窗户宜开爽、侍人宜勿杂、灯火宜少燃、择医宜精、任医宜专、购药宜谨、察药宜慎等。未病之预防,详分房屋多洒扫、垃圾及时清理、晨起开窗通风、不饮宿水、棺柩速葬、食物遮盖避蚊蝇、食物煮熟煮透、少食生冷瓜果、不随地吐痰、汗衣及时更换、呼吸新鲜空气、焚香佩香避秽、饮枇杷叶茶清肺、饮食清淡等。中医历来重视未病先防,从本书详尽记载可知,清末民初的绍兴医家已形成颇为丰富全面的卫生及预防知识体系。
中医药在防治新冠病毒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古代医籍中汲取宝贵经验是我们的重要手段,绍派医家的治疫经验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