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滨海盐碱地林场生态修复案例分析及应用

2022-12-05 14:37刘浦孝袁燕荣孙继友
黑龙江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昌邑市昌邑盐碱地

刘浦孝,李 珊,袁燕荣,刘 宝,孙继友

(1.昌邑市林业发展中心,山东 昌邑 261300; 2.泰山区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

实施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是我国重大生态工程[1]。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9 913万hm2,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10[2]。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不仅丰富了当地绿化景观格局,改善了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环境,还能更好地解决滨海地区经济、环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3]。盐碱地涉及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土壤盐度高、肥力低与生态环境脆弱等[4],整治工程需要综合性措施,单一的技术模式不能满足当前的整治需求[5]。

山东昌邑滨海地区是平原盐碱地区,立地条件差,受客观环境制约,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成本较高。近年来,政府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大力鼓励驻地企业参与到生态建设中,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有效破解了技术、资金短缺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昌邑市阜瑞生态林场最为突出。该林场位于渤海莱州湾南畔,林场建设由单纯造林育林向林业多效益、生态公益型转变。2021年3月,该林场被授予“山东省规模化生态林场”荣誉称号。昌邑市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方案,形成了以青阜农业综合体为主体、规模经营为基础、三产融合为路径、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盐碱地改良“昌邑路径”[6],为类似生态林场的修复提供了参考。

1 项目概况

1.1 昌邑市概况

昌邑市位于渤海之滨、莱州湾畔,属环渤海经济圈、青岛都市圈,是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昌邑市面积1 627.5 km2,人口58万,海域面积681.7 km2,海岸线长53 km,浅海面积430万亩,滩涂30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植物资源,自2003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九届北方(昌邑)绿化苗木博览会,成为了国内最具影响、人气最旺、展出效果最好的园林花木盛会之一。全市园林绿化苗木发展6万亩,苗木企业达到300多家,品种600多个,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等荣誉称号,是江北苗木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

1.2 昌邑阜瑞生态林场概况

昌邑市阜瑞生态林场位于昌邑市最北端的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含盐量高,立地条件差。2018年以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通过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林场,改善潍坊昌邑市北部盐碱地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昔日盐碱滩涂变成为了生态绿洲。目前,林场总面积4 000多亩,在林场带动下,周边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林网15 000亩。

2 昌邑自然资源的改造原则及措施

2.1 改善立地条件

滨海盐碱地区造林必先治土,治土必先有水[7]。为破解盐碱地造林瓶颈,林场先后投资1亿多元,着力对盐碱化程度高的区域改善立地条件,遵循“先工程引水治盐碱、后造林绿化改环境”的原则,通过管道将潍河水从30多km外引进林场区域内的32个大小湾塘水库中,蓄水能力达到500多万m3,还积极利用雨季降雨多的特点,每年收集100多万m3雨水。同时,广泛采取耕翻漫灌、种植绿肥作物、地膜覆盖、化学改良剂等技术措施,提升土壤改良成效。整个林场内,建设了完善的排灌水系,做到全年能灌能排、四季排灌便利。通过改良,林场盐碱化程度大大降低,大部分的土地适合树木生长,新植树木长势良好,曾经的荒滩变成了生态绿洲。

2.2 规模化可持续经营

为提升盐碱地造林存活率,林场大胆创新,通过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积极推行规模化、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成立实体性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青阜农业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周边村庄土地资源,并投资1 200万元,新建、整修了林场周边道路36 km,新栽植树木100余万株,实现了造林增绿、生产增收的双赢。

2.3 科学营林管护

建设过程中,林场始终依靠科技,做到适地适树。造林过程中,林场投资500多万元,从外地引进直杆榆、刺槐、皖槐1号等抗盐碱树种近百万株,用于林场造林绿化及周边农田林网、沟路渠与村庄绿化美化,在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同时,也丰富了区域树种资源类型。加强科研合作,注重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着力为林场营林生产提供智力支撑,合作建设了“潍坊市盐碱地绿色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科研工作站”,研发的紫花苜蓿新品种系列已获得国家专利[8]。提高林分质量,注重管理人员配备,成立专业护林防火队伍,管理区域细分到人,具体负责责任区域范围内的森林防火、病虫害管理、森林抚育等,切实提高了林分质量,做到“林有人造,场有人管,树有人护”。

3 昌邑自然资源的改造效果及收益分析

3.1 森林资源动态增长

全面建设林场后,该区域内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覆盖率增加4.2%,由1.5%增长为5.7%。在林场带动下,周边高标准林草、林粮间作面积增加1.5万亩,森林资源质量与数量得到极大提升。同时,林场建设后可有效保护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林草资源种类由建场前的5种,变成了10种,有效恢复了被破坏的地表植被,为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与栖息环境,加快了不同物质和生物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 经济收益

林场及农田防护林建设后,有效改善了林网内的小气候,可调节该区域风速、温度和湿度等,提高单位农田产量[9]。据调查,林场建立后,农业产量明显增加,正常年景增产8%~15%,在气候异常年份可达到20%~25%,平均每年粮食增产200斤以上。林场造林初期,通过间作花生、大豆、中草药、苜蓿等,实现林农间作,增加收入并改良土壤。同时,开展林下养殖如金蝉、鸡、鹅等,提供了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周边村庄农户发展林下种植5 200余亩,人均增收1 000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在林场辐射带动下,该公司立足“三农”中心,构建了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开展耕、种、管、收、储、加、销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公司土地流转、托管服务面积已达10万亩,已有3个镇街、30多个村庄的1 600多户村民以会员身份加入综合体,受益群众达到5 000户人以上,年带动农民节支增收近3 6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3 环境收益

结合昌邑北部渤海湾南岸独特的泥质海岸自然景观和植被特点,抓住柽柳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契机,不断植树造林,提升林场区域内森林质量,并与青阜农业综合体连成一体,将所有景观要素充分结合,令森林景观更加丰富,具有多样性特征。承办了“首届昌邑市青阜农业苜蓿美食节暨柳疃镇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3.4 生态效益

林场建成后,成年树冠可以承截近一半的的降雨量,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一半以上。地表枯落叶增加腐殖质,发挥海绵效应,具有吸收和渗透降雨的作用,增加地下径流。每年扬沙天数由建场前平均每年15 d,减少至每年6 d,起到改良土壤、防风固沙、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作用,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自然灾害减少,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提高,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增强,居民的生产居住环境改善显著。

表1 林场年均效益评价统计Tab.1 Annual benefit evaluation statistics of forest farm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林场的创新经营模式在鲁北滨海重盐碱地区盐田、虾池转型复垦改良造林方面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立地条件有效改善,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成为了昌北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同时,依托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深入开展林下种植、加工销售、森林景观利用的多种经营,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中草药栽植、苜蓿种植,实现农林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生态、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林业经济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带动林业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新贡献。

4.2 昌邑盐碱地修复模式展望

开展生态修复既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10]。不论是政策走向还是现实需求,都要求生态修复向技术集成化和区域产业化方向发展[11]。通过阜瑞生态林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修复及应用价值研究,结合昌邑实际,对次生盐渍化重、土壤盐碱化程度高的区域提出几种生态修复利用方式供借鉴[12],依托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深入开展林下种植、加工销售、森林景观利用的多种经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2.1 农田林网建设模式

农田林网是滨海平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能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建议昌邑市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与乡村振兴、美丽河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相结合,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坚持林网混交、树地分离,在基本农田的沟、路、渠两侧种植杨树、槐树、白蜡、柽柳等树种,做到“见缝插绿、见土植绿、能绿尽绿”,实现林木田成网,路成行,岸成荫,极大提升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4.2.2 滨海草地改良模式

滨海草地改良模式主要通过人工种植草地进行土壤改良,建议广泛推广北部盐碱田试验种植优质苜蓿改良土壤这一措施,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先进生产技术,一次播种能够种植5年时间,一般28 d收获一茬,一年可收获5茬,产量高,既改良了土壤又增加了牧草产量,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值得大力推广。

4.2.3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通过林场举办苜蓿节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的经验,建议加快以柽柳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昌邑市潍河、虞河、南水北调输水渠等11条水系林带建设,做好“水绿”结合,积极发展绿色游、生态游、休闲游,整合绿博园、潍水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青山秀水旅游度假区等资源,打造潍河70 km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促进林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昌邑市昌邑盐碱地
昌邑市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近代昌邑市侨乡民居建筑装饰审美特征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怎能说没人知道呢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大督导促进大提升
昌邑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20分钟办结”
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