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社会志愿服务是社会更大参与主体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于社会志愿服务行列中,以免费的形式向有需要的人进行专业性的帮助,为提高公民高效参与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平台[1]。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是在合理安排空闲时间和自愿的基础上以免费的形式向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向其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帮助[2]。
1.1.1 研究对象
借助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96%,被试人口分布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人口特征分布状况(N=288)
1.1.2 研究工具
借鉴张静修改后的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动机量表[3]和罗香群的大学生责任心问卷量表[4],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动机方面包括5个维度,即价值表达(1、2、3、4、5、6、7)、学会理解(8、9、10、11、12)、社会交往(13、14、15、16、17)、职业生涯(18、19、20、21、22)、自我提升(28、29、30)。社会责任感主要选取量表中的一个维度,即社会责任心(26、23、13、33、32、15、29)。两个量表均采用五点计分的标准,其中社会责任感中的26、33为反向计分标准。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统计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1.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价值表达和社会交往及社会责任感的均值分较高,表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高,且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价值表达和社会交往可能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关系。
表2 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N=288)
1.2.2 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根据表3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价值表达和社会责任感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中的自我价值表达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程度有所不同。
表3 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比较 (N=288)
1.2.3 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
根据表4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价值表达和社会责任感在生源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价值表达及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所不同。
表4 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动机与社会责任感在生源地上的显著性差异比较 (N=288)
1.2.4 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
据表5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价值表达、职业生涯和社会责任感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在独生子女上的显著性差异比较 (N=288)
1.2.5 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根据表6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自我提升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年级上的差异(P<0.05),说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和自我提升维度上有所不同,而在社会责任感上也有所差别。
表6 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在年级上的显著性差异比较(N=288)
1.2.6 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动机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7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价值表达和社会交往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
表7 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动机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r)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女大学生价值表达均值分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女生性格的影响,感性大于理性,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更愿意遵守社会条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城市大学生价值表达的均值分较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是有意义的事情,更愿意投身于其中,且社会责任感较高;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在价值表达和社会责任感方面,非独生子女的均值分较高,在职业生涯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均值分较高,说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过程中认同感较高,更愿意进行自我价值表达,而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关注自身的职业规划,也就是社会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规划的影响。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大一学生在价值表达中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其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过程中更愿意将自己的价值进行表达,感性大于理性,更容易产生共情,更愿意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取自身价值;大三学生在学习理解和社会交往维度上的均值分最高,说明其善于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中挖掘和发展自身潜能与优势,更倾向于丰富自我,这对今后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交往具有积极作用,其较为关注的是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对自身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大四学生社会责任感均值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其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时间和频数较多,对于社会认识更为丰富,对于社会责任感也积累较多。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越多,社会责任感越高,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越是进行价值表达和社会交往,社会责任感就越高,说明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以价值表达为依托,重视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精神价值追求。对大学生传输社会志愿服务的精神理念进行价值理念上的引导,使其认识到社会志愿服务对志愿者自身和服务对象所产生的价值,进而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二是以学习理解为依托,重视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潜能挖掘,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和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激发其学习热情,推动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引导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展现自身人格魅力并利用专业技术去帮助他人,挖掘和发展自身潜能和优势。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是与他人之间的双频互动,可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以社会交往为依托,重视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联系方式和详细信息,提升其专业技能,加强社会实践。加深学校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合作,学校提供人才输出,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社会实践基地,两者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