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思考*

2022-12-05 08:18刘玮佳
智库时代 2022年40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办学

刘玮佳

(常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一、引言

2002年,我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后,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学习型城市构建,学术界也以此为主题投身于相关发展方向及实践方式的论证研究。自2009年我国明确“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后,学术圈对于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探索热度于2009-2014年走向高潮[1]。但是伴随着战略目标年限的到来,学术圈对于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但回溯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及对此的研究,对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研究展现出横向发展、全面性的特点,但是对于终身学习型社会某个板块发展的纵向研究相较而言则显得匮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早期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板块代表,既连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又沟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关键桥梁,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2]研究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内涵和时代使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解释可总结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等,理念实践上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反思上主张寻求共同利益。[3]对于我国而言,持续致力于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秉持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时代意义。

第一,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国家2035年基本现代化目标的关键基石。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远景目标。这里追求的现代化,是一种充分融合“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在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下推动的经济体系、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国防军队多方位的现代化发展。在寻求目标实现的路途中,我国仍面临众多挑战。从国际视野角度观察,当下各国缺乏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新一轮技术革新,全球经济深陷发展放缓甚至倒退的逆境中。要想破重围实现现代化目标,我国必须积极置身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探索浪潮中。从国家内部发展角度观察,伴随我国人工成本的提升,我国对外出口产品已不再具备物美价廉的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必行之路。教育文化发展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内驱力,无论是科技革命的探索还是产业结构转型,追本溯源都需要更多各领域高精尖人才。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旨在引导所有人以一生学习为目标,确立个人或社会所需的学习动机,建立可跨学科、跨行业、多空间学习的视野格局。终身学习型社会是高精尖人才最佳的培养器皿,终身学习文化的形成将可持续地向国家输出现代化建设人才,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是2035年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战略举措。

第二,人类随时面临来自自然和社会的未知挑战,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是培养公民应对未知挑战的利器。例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采取的抗疫行动充分体现出构建终身学习社会、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重要性。医学领域一直倡导和践行终身学习,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有50%考核指标涉及医学质量以及医学科研发展,考核机制下每周病例汇报和总结成为常规行为。这次抗击疫情中,我国冠状病毒专家凭借多年学习研讨经验,结合临床案例,实现一个月分离病毒毒株,使我国成为首个研制出新冠疫苗的国家。正是这种终身学习理念下诞生的日积月累的经验帮助我国高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除去自然界“发起”的挑战,我国公民近期还面临着来自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挑战。国家坚持加快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过去提供大量就业的热门行业陆续整顿、去化过剩产能。产能削减促使行业清退更多过剩劳力,相关从业者面临严峻竞争环境。因此,无论是留存在相关行业还是已被行业淘汰,只有坚持学习新技能才能获得行业留存的机会或是在新行业重新起航。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之于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成果是检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成效的最显著成果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包含多种特色教育模式: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无论哪种教育模式,皆具备不受教育对象本身年龄限制的特点。目前,我国参与成人教育的学生多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学习目的以丰富知识、获取技术资格、提升学历以更好匹配社会发展需求为主。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和开放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新模式衍生。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则是以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技术上开拓了生源范围,给予更多受时空限制的学生受教育机会。开放教育则是以学分制为特点,放宽了学习总时长限制,变相给予更多学生学习机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受众年龄层广泛、最灵敏反映社会当下发展需求的特点使其发展成果成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收效情况的最突出结果。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水平

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贯彻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强调学习应贯穿一生,强调实用性,不局限时间、空间与学习种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设定年龄限制、多元化的学习模式、贴近社会需求等特点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思想与终身教育思想趋同的特点。可以说,高等学历教育发展是终身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者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由于受众群体宽泛、系统庞杂等问题影响,一直属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短板。因此,根据木桶原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是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水平。

四、影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服务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问题

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核心思路是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表现为能够合理地、保持与社会协同地、受社会支持地发展。作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践行者,目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在办学定位、资源及质量保障方面仍然展现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与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弱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改善人力资源的持续动力。教育内容更新速度若能与经济发展需求所匹配将有效帮助企业降低培养人力成本、提升企业发展效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教育板块,面临着教育成果更快被市场检验的考验。目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板块中无论是成人高等教育还是自考助学仍表现出办学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与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弱的特点。时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还是以高校本身已设立的、社会普遍且成熟的专业为主,而非以区域经济结构转型所需的内容设定,授课内容也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正规的应用性学习,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形式,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无差别。虽然政府赋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相同层级的学历证明,但当今社会潜在的“学历歧视链”导致参与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在求职中屡屡碰壁。与全日制教育同质化的办学定位以及让学生学习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性差的教育内容本身不仅不利于继续教育的学生在社会的求职竞争中获得优势或拥有平等竞争地位,也导致教育资源转化率变相降低。

(二)授权高校管理下的继续教育办学受重视程度低,考核标准和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

教育部门多次强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致于终身学习型社会建立的重要性,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继续教育改革以更好服务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目前,地方政府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控实权下放给各高校以期继续教育发展可以发挥学校自身特长、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但实际办学中仍存留多种问题制约其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高校考核方式偏离继续教育发展目标。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考核指标仍以招生人数、经济收入指标为主,缺乏促进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考核引导,加强内涵发展以及协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仍浮于纸面。人才引入方面,学校资源大幅度倾向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板块,继续教育人才编制少且集中于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学科人才引进。此外,高校在继续教育办学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并未合理运用在继续教育的发展中。高校的管理费除去人员开支以及办公开支以外,剩余经费并未运用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探索继续教育创新模式发展等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去。以上三方面均反映出高校对继续教育办学重视程度低的问题。

(三)办学和求学偏离教育本心,继续教育学历证书渐失社会认可力

目前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采取“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由高校负责教学统筹管理,由省里备案站点负责招生、教学。由于多年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收费标准未曾修订,偏低的学费收入使站点利用不正规手段拓展生源、缩减教学方案等手段以谋求降低成本、增收利润的效果,此类恶劣行为给学历继续教育的声誉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高校为完成学校关于招生人数和经济收益的指标,对于教学站点的考核只注重呈现的经济效益结果而疏于对其招生、教学的管控,更是纵容了站点的不规范管理行为。

另外,除去站点本身失去办学本心,参与学历继续教育的求学者也呈现出功利性强、急于求成的状态。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快速致富的民众,此类成功案例经由互联网广泛传播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出现浮躁心态。他们将更多精力耗费在如何走捷径能够达成其目标的探索之路上。正是这种偏离求学初心的状态使学历继续教育学习环境氛围差,进而折损了学历继续教育在市面上的认可度。

五、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发展对策

要实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引领我国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必须由参与教育的各方主体共同努力。本文针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的办学定位、资源及质量保障问题,提出改良高校办学管理机制、优化高校教学资源、增强政府助力等对策。

(一)鼓励高校提升继续教育板块发展地位,优化继续教育办学管理机制

第一,革新考核模式。高校对继续教育发展定位不应单纯定性为学校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发展的财富“造血”工具,而应更加重视其良性发展。高校应转变考核要求,将更多的考核比重倾向于提升继续教育质量、推动教学创新改革等方面。考核中,对继续教育质量提升、推动教学创新改革的要求不能局限于定性考核,设定充分的定量考核指标才能真正达成考核初衷。例如对质量提升的考核可将教育人才引进数量、人才分布比例、教师培训次数和考核次数、专业调研次数等指标作为标准;推动教学创新改革的要求可将学院申请创新模式的项目个数进行考核等。

第二,升级监管模式。当下,对于校外教学点的监管以省、市级教育部门不定期抽查、高校定期抽检的模式进行,但由于校外教学点数量多、分布广,教育部门的抽检督察效果甚微,监管的主要职责仍应该由高校承担。目前高校多采用分管学院自查的方式进行。受学校对经济效益考核目标的影响,学院为利用高通过率来吸引生源,多滋生降低入学门槛、纵容不良学风等失德行为。建议教育部门建立省内学校互检机制,每次抽签敲定校外站点监察单位,杜绝校外站点与学校之间互相包庇的现象,建立真正有效的教学监管制度。

第三,优化财务预算用途。高校应该重视继续教育板块的预算制订,改变以往按照普通机关管理需求制定财务预算的模式,即只考虑基本行政人员薪酬、行政管理费以及考试组织费,应该每年以考核发展目标为思路细分预算,使考核目标不再悬浮于空,而是真的拥有基本财务资源助力目标实现。另外,高校应该降低提取管理费的比例,应该在实施良好费用审计监管的前提下将费用下放给学院使用,帮助其更好施行教育创新和改革。

(二)推动继续教育主办学院建立良性资源优化机制,切实提高办学水平

第一,提供教师定期培训服务。我国目前逐渐呈现出人才分布与社会需求不平衡的情况,倡导终身学习,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有利于化解这类不平衡问题。继续教育学习中,专业设置、教授内容与普通高等教育无差异本身一定程度激化了人才分布不均的矛盾。定期开展对参与继续教育老师的培训,让教师接受社会当下需求的新知识技能,让教师对继续教育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有利于帮助接受继续教育课程的学生在社会上拥有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不同方向的竞争力。另外,定期的教师培训也有利于高校降低聘请人才的花销,是一个使高校长期受益的举措。

第二,建立专业市场调研制度。终身教育旨在教育人们根据周边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实践者,亦承担着积极瞄准市场变化、推动知识更新的责任。首先,建立或外聘专业市场调研团队,调研目前短中期市场需求,了解目前市场紧缺人才的板块。根据市场需求招聘或培养教师团队。其次,建立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制度,了解继续教育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后的就业情况和知识运用率情况,通过实际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甚至专业设置。最后,建立在读学生学习情况调研制度,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意见等。通过三套调研手法切实促使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能够做到紧扣和服务市场。

(三)政府推动教育资源整合,助力办学质量和口碑提升

第一,增加培养费用。单一和较低的收费标准使教学点的资源投入倾斜向招生而非培养本身。因此,一方面建议政府根据市场培养学生的平均水准,科学评估学费标准,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符合标准的收费标准。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资源整合,构建适合继续教育板块参与的专项项目,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在获得更加广阔的学习模式的基础上也给其增添一条资金补助渠道。

第二,探索办学新模式。一流高校较普通高校仍具有全方位的资源优势,如声誉、人才、财力等。资源的不平衡影响着非一流高校继续教育的招生,从而间接滋生了为求生源而违规操作的招生行为,败坏了继续教育的名声。建议政府积极推动各类一流高校建立联合办学,并给予联合办学在社会上的学历认证。这种办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化解非一流高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缓解学历继续教育人才短缺的问题。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型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终身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回顾与展望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