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双减”,“语”你同行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新思考

2022-12-04 16:19:28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过沟小学林建高
青年心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双减学科语文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过沟小学 林建高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以及潜力发掘的重要时期,因而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极为重要。

“双减”政策的提出,主要是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和课后培训负担,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而不是一直徘徊在作业完成和学科培训之中。

“双减”政策是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巨大挑战,教师更应当完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形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教师都开始致力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趣味性的内容进行教学,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面对繁杂的文字以及长篇的阅读,很难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双减”政策及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逐渐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也在逐步改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全面,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进一步加强,促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课堂互动的增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阅读知识。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师对小学语文学科中汉字、词汇、文章阅读以及写作等内容的教学都会呈现一定的差异化,会更加突出教学的重点,注重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这种全面、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潜力挖掘的重要时期,因而学生的学习应当具有全面性。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加注重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的完善,加深了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这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也能够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活实践去挖掘和理解语文知识内容,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教学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双减”政策在全国得以实行,主要是对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课后培训负担予以减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双减”政策并没有降低学习要求,这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当前诸多小学教师都开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予以完善,不仅融合了信息技术等多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还对课后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和优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体现,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教学资源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对此,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减轻课业压力。

(二)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少小学生认为语文学习较为枯燥,不愿意进行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这会阻碍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双减”政策的推进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多观察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综合兴趣,选择更具有趣味性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三)实践性原则

“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出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将书面作业进行转换,丰富课业的形式和内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还应当遵循实践性原则,将生活实践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在实践中感知语文的奥妙。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兴趣更为关注。不过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依旧不可忽视,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还比较少,对外界的认知还有所欠缺,因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发展中,最为首要的便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校应当定期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可以聘请专业的教育心理学专家开展讲座,为学校教师答疑解惑;也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注重单元整体备课,聚焦语文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一个单元的文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单元整体备课,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神话故事,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当注重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收集更多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和神奇,品味神话语言和神话故事的魅力,然后再对单元内的文章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三)增进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直观认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步骤,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采用图片、视频、PPT 以及动画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视觉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对四年级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并没有在现实中见过蝙蝠以及雷达的具体形态,对蝙蝠和雷达没有基础的认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没有特别浓厚。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用视频介绍蝙蝠的习性特点以及雷达的构造等,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将语文阅读课文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随时进行预习和复习,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

一般来说,古诗的句子、文章都较为简短,但这些简短的语句中往往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此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古诗制作成微课视频,通过对古诗的朗读、情境展示等,引起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想象,促进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更为高效的预习或复习效果,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这也符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

(四)开展阅读情境演绎教学

目前,大多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十分厌倦,最主要的原因是语文阅读篇幅过长,学生难以静下心仔细阅读,也没有阅读目标,读起来就比较随意,不能有效发挥阅读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融入不同的文章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笔者在对四年级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进行讲解的时候,仅听题目学生会觉得这是对一个人物的介绍,而学生可能不愿意学习人物类文章,再加上这篇文章的篇幅也比较长,还仅仅是节选的一段,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降低。

此时,教师便可以将课文分成玩水、读书以及与鬼子斗争等不同的片段,让学生对小英雄雨来的不同情景进行演绎,充分融入雨来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引入课文的知识教学,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效率。

(五)增加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课堂互动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也应当注重课堂互动的应用和完善。对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提问或者设置悬念的方式,或者在课堂中多多进行提问,注重问题设置的难度以及问题安排的连续性,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屋总也倒不了?”在文章中每次老屋要倒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这次老屋没有倒?”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屋现在依然屹立在那里?”“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注重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从实践中得出的理论最终也会应用于实践。小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还不足,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也会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将生活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对生活予以联想;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入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语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不仅能满足“双减”的具体要求,还能更好地做到“语”你同行。

例如,在对《猫》《母鸡》这类课文进行讲解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动物,回忆、分析这些动物具有的特点;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对猫和母鸡进行观察,更精准地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等综合能力。

(七)采取分层、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形式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但是,课堂是集体的课堂,很多时候教师更容易考虑到普遍性的问题。对此,在“双减”背景下,要构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师就可以采取分层、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精准复习,有效帮助每个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采取分层、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形式,不仅符合“双减”政策减轻课业负担的要求,也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整体水平。

例如,在对《金色的草地》一课进行讲解时,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字词回顾和课文理解类的作业;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课外同类题材的拓展。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优美景色并进行描述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五、结语

“双减”是当下教育发展的重要教育改革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予以完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多媒体、分层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更好地应对“双减”带来的挑战,为教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双减学科语文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语文知识连连看